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懂歷史,會生活,做有溫度的歷史故事!

日本對於我國的侵略,讓我們終難忘懷。在日本的鐵蹄踐踏我們中國的神州大地之時,多少人陷入生靈塗炭,然而,最可怕的不光是面對侵略者的侵略,還有一些為了生存背叛國家的人的迫害。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衍生出了一個讓人聽到就會咬牙切齒的詞——漢奸。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在嗨喲看來,漢奸,就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迫害自己同胞百姓的惡人。但是,在傳統的觀念當中,為日本人做事的人就是漢奸,這一種偏見,雖然是表達對漢奸的痛恨,但同時也殘害了一些好人。因此,圍繞著這個話題,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他被迫成為“漢奸”,卻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在日本進入我國之前的幾年,也就是1934年的夏天,我國太湖平原地區遭遇了一場大的乾旱。這種天災,是當時人們難以解決的。因此,江南水鄉的百姓出現了大量的逃亡現象,嘉興海鹽人陳阿伯跟自己的兒子兒媳,也是逃難部隊當中的一員。隨著大運河,他們最終逃到了滬杭鐵路邊的仲家灣。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本以為逃過了天災的一家人,卻迎來了一場人禍。1937年,淞滬大戰爆發,日軍進入我國,對沿途的資源進行了大規模的掠奪。並且,日軍為了鞏固在這片不屬於他們的土地的佔領,建起大量的碉堡、炮樓。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炮樓,日本人大量抓男丁去充當苦力,而陳阿伯,被當作了伙伕抓進炮樓。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令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看起來白白胖胖的苦力,居然能夠流利的用日語和他們進行溝通。因此,日本人就強迫他做了日本人的翻譯,就這樣,陳阿伯被迫成為了人們所謂的“漢奸”。陳阿伯成為翻譯以後,地位得到提高,常常跟著日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但陳阿伯本身是一個愛國的人,他的目的只是想通過自己的身份幫助百姓。

在當翻譯的這一段時間裡,陳阿伯用自己的身份保護著地方的百姓,大大的減少了百姓們被迫害的可能,並且對於百姓的進城出城,也是陳阿伯多次調解,讓百姓能夠更自由的出入。在這一段時間裡,陳阿伯沒有傷害過百姓,但卻難改百姓對於他的偏見,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只是因為,他幫日本人做事。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這種偏見,一直持續到了日本投降。日本投降之後,鬼子撤出了中國,而在炮樓的鬼子撤出的第二天,陳阿伯的一家慘遭殺害,全家男丁無一倖免,包括他年紀尚小的孫子。

嗨喲說

偏見,真的是一種強有力的“武器”。這種偏見,將一個保護百姓的翻譯,強定為漢奸的身份,並且一家老小慘遭屠戮,在這其中有多少的無奈。陳阿伯雖然幫日本人辦事,但最終的目的是能夠通過自己的身份保護百姓,而當時的百姓,眼裡卻只有仇恨,導致了陳阿伯一家的慘劇。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而放在今天,偏見所構成的是一種網絡的暴力。很多人以一種定式的思維,希望你能夠像他們想要的方向活著。特別是對於公眾人物,如果一個標準一旦被設計,只要稍有衝突之處,就會引來網絡選手的無端“指正”。這種行為,和被侵略時期的侵略者又有什麼區別。

他被迫成為“漢奸”,從未傷害過百姓,為何日本投降後全家被害?


看待事情,應該看清來龍去脈,再稍作評論,吃瓜就有個吃瓜的正確態度。每個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生活,而不應該活出網絡“噴子”或者那些所謂想要規定你的活法的“真愛粉”看。少一點偏見,多一點包容,這才是一個正確健康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