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阜寧縣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總面積1439平方公里,人口111萬。阜寧歷史悠久,古稱黃浦,宋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縣,是知名的“淮劇之鄉”“雜技之鄉”“散文之鄉”“長壽之鄉”。阜寧縣是全國百強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中國建築之鄉、長壽之鄉和江蘇省文明城市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山陽縣廟灣鎮地置縣,屬淮安府。宣統三年(1911年)雅名阜寧縣。1914年屬淮揚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0年屬鹽阜區。1949年屬蘇北行署鹽城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鹽城專區,1970年屬鹽城地區,1983年屬鹽城市。

二、地名來歷

1731年,以駐海邊土埠,安寧無患,名埠寧縣,屬淮安府。1911年,雅名阜寧縣。取“商貨阜通,地方安寧”之意得名。

三、風景名勝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1、馬躲古寺。原名壽安禪院,寺址在阜寧縣東溝鎮碩集社區馬躲村。傳說唐朝時期東遼入侵中原,李世民與遼將蓋蘇文交戰,李不勝敵,騎馬路過壽安禪院進入躲避,後人改稱壽安禪院為馬躲寺。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2、淮東古寺。位於益林鎮楊集社區的馬家蕩邊,原名曇華寺,始建於明末崇德年間。1942年,寺廟被日本侵略軍炸燬。1984年重建。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3、盤龍古寺。位於阜寧縣阜城鎮(原吳灘鎮)合利社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抗戰時期,盤龍古寺毀於戰火, 2003年重建。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4、興國寺。位於阜城鎮,原稱真武廟,始建於北宋景德年間,原是一座道觀,殿內原來只供奉真武大帝,後來佛道同時供奉,再後來又將真武大帝的神像置於偏廂房供奉,真武廟景區逐步變成一座佛教禪院。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5、新四軍軍部舊址。坐落在阜寧陳集鎮停翅港村,1941年7月,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中局主動撤離鹽城,轉移至阜寧縣農村,11月10日遷駐停翅港村。直到1942年12月25日遷往淮南黃花塘。

江蘇省阜寧縣,宋稱廟灣,清朝置縣,省文明城市,全國百強縣

6、鐵軍紀念館。鐵軍紀念館為四合院式的古典園林型建築,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布館面積603平方米,總投資450萬元。內設紅色豐碑、鐵軍風采、英烈永生、精彩阜寧五個展廳,聲、光、電並用,雕塑、圖片、實物、繪畫兼備,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阜寧人民革命鬥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