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富豪集团与军阀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

小人物F


答案是肯定的,三国时期的士族集团与军阀是相互依存的。

在三国时期,想要成为一方诸侯,要么本身是士族集团出身,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要么就是依靠士族的支持,这种情况最多,像曹操、孙策、刘表都是如此。

像刘备这种没有背景,没有大士族集团支持的人,想要成功就太难了,纵观刘备一生,大半都是在败逃中度过,但他也有士族富豪的支持,糜竺的家族就是支持刘备的。

这个时期社会的绝大多数资源都被士族富豪垄断,士族和军阀之间相互依存是双赢的局面,军阀需要士族富豪提供物资财富支持,士族富豪通过军阀来获取更大的垄断权力,只不过最后苦了百姓。

虽然二者相互依存,但是也同样相互制约,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海洋望星空


富豪集团也就是士族,士族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政治力量,每一个军阀都无法摆脱士族影响,两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最终图穷匕首见。

先说曹魏,曹操的理想是建立“法家寒门政权”,前期备受打压,然而官渡之战改变了局面,曹操彻底打败了最典型的士族政权袁绍集团,以颖川士族为代表加入曹操集团,因为曹操手中有天子这张王牌,两者形成了平衡。

但曹操身边的士族一直都自己的盘算,公开叫板的是孔融,心存幻想的是荀彧,曲线救国的是陈群,士族要建立“垄断仕途,控制舆论”的精英政治体系,与曹操理想背道而驰,陈群司马懿终于等到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代汉,推出“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士族垄断人事官权,在由士族内部按家族大小门阀高低分配官职,汉献帝被废了,但是士族胜利了,荀彧高尚,陈群高明,这是士族的胜利,是曹操的失败,一旦曹操集团寒门政权的性质改变了,他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于是象征士族阶层的司马懿夺权,曹魏灭亡。

再说孙权集团,他们从曹魏身上学到了教训,学会了妥协,方法是“江东化”“士族化”,这让东吴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危难中得以发展,虽然还是灭亡,但也是东吴政权却是三国里国祚最长的政权。

最后是刘备集团,刘备和诸葛亮的方法是搞平衡,不妥协!以寒门和外地士族平衡四川本土势力,避免正面冲突,因为刘备集团本就是外来政权,在一番努力后没有办法本土化,也就没有必要士族化,刘备集团核心都非士族阶层,诸葛亮后期以法家思想压制本土士族,打击士族利益,重用寒门,而得不到士族阶层支持的结果就是蜀汉必定先亡,以曹魏政权之强大尚不得不妥协,以蜀汉集团之弱小又怎能抗争?

曹操出身宦官世家,是士族阶层最为鄙夷的,刘备不用说虽自诩中山靖王之后可他是真正寒门,孙权也非士族出身而是军功之后,三个政权本质上都不是士族政权,三家之主也非士族出身,他们理想中要建立的是高效廉洁的政府,公正清明的社会,与士族阶层“垄断仕途,控制舆论,建立豪强”的想法格格不入!曹魏因为放弃,东吴因为妥协,蜀汉因为坚持最后都不得不灭亡,只有司马晋才是完全彻底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三国归晋真正的幕后黑手就是士族,纵然各有天时地利人和,也无法摆脱这只黑手,令人唏嘘。





桃花岛主声色犬马


从战国时期吕不韦,“奇货可居”而位列秦国相国,与秦庄襄王共分秦国,成为天下商人的榜样。

同时商人待遇低下,若无权势者庇护,难以生存进行物资交流,因此富豪巨商皆对攀附权贵极尽心力。

乱世之时,若有强者庇护,商贾之家尚可保全,若无强者庇护,敌军入城只能束手无策任人宰割,那样的结果自然难以想象。

因此,徐州的糜竺兄弟,主动献出全部的身家与刘备,希望刘备成为家族的守护者,若刘备能够建立基业,不仅可以提升家族地位,更能够光宗耀祖富贵无边。

此外江东孙氏起兵之初依仗周瑜家族,后得到张氏等家族的支持,曹操也是由各家族联合支持,才能征战四方而钱财用度。

可以肯定的是,糜氏家族在刘备的扩展中,也逐渐走向仕途,张昭等也参与东吴建设,两者的利益逐渐融合,虽然呈现依附状态,但鼎力的局面,也导致士族拥有相当的自治权利!

各家族更看重的是利益,只有带给家族利益的政权,才是效忠的对象,所以,这样的依附关系并不稳固。


多臻贵


商人在三国时期赞助军阀,大部分都有谋求本土安全和家产安全的直接诉求,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谋取更大的经济甚至政治利益。比如苏双张世平作为贩马商人,他们的这种长途贩运特别容易因为黄巾军起事受到影响,鲁肃赞助孙策周瑜也是周瑜在鲁肃家乡担任守土长官的期间。

从回报角度来说还是非常丰厚的,周瑜、鲁肃都是东吴的重臣,糜竺在赞助刘备之后一直在蜀汉集团内部属于高官厚禄阶层,唯有曹操的初始赞助商卫兹比较倒霉,很快就作为曹操部将在荥阳战死了,属于“创业未半,花光预算”的反面典型。不过卫兹的后代仍旧因为祖先投资曹操而在曹魏政权统治时期享受厚遇,这个投资的回报率也是不低的。




张杰有道Y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东汉政权的三条支柱(也可以说是三股势力),即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士族集团! 在帝国制度下三股势力互相角逐。到东汉末年,因为三股势力争权夺利,无视民间疾苦,不断是帝国内耗,大量的土地兼并,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出现民间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而黄巾起义对东汉帝国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中央无力对地方的治理和控制,无奈之下只好由原来实施的刺史制改为州牧制,因此为军阀势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三国时期的富豪集团时期就是门阀集团,也可以说是士族集团,东汉时期士族集团垄断仕途,掌握国家选士资源。而军阀要成气候,则必须中央政府垮台。中央控制不了地方,军阀就称霸;文官治理不了国家,军阀就横行。因此刚开始富豪集团和军阀势力是互相仇视的!

为什么是刚开始?那后来呢?历史就是那么有意思!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且规模巨大,波及全国各地,给帝国带来巨大的冲击,给了富豪集团和军阀势力提供了合作的可能。富豪集团(或者说士族集团)和军阀集团都要走到历史前台,两股势力就成了一对即合作又互相排斥的矛盾体!直到西晋大统一,士族集团完全掌握国家政权!



我终于找到组织了


钱财和权力本就是无可分割的两样东西,在混乱时期,这样的相互关系更加的明显。在三国时期。富豪和军阀之间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依托的关系。

其一,钱可卖官鬻爵,权可生钱

卖官鬻爵这一件事情,主要发生在东汉的汉灵帝时期。在汉灵帝刘宏在位的时候,因为主弱臣强,宦官当道,再加上汉灵帝沉湎于酒色,朝廷出现了财政危机。为了填补国库的空缺,汉朝廷不断的加大的税收。同时,汉朝廷还明码标价的把各类官爵给一一列了出来。

汉朝廷的这种决定,很大程度上便宜了一些富裕之家。在汉代的时候,经过了汉武帝的重农抑商,以及“平准”和“均输”等控制物价的政策,使得商人的地位一降再降。作为商人,如果是在平稳的时代,那么他们肯定会处在一个较末的等级里面。但是,当朝廷开始卖官鬻爵之后,这些商人平时积累下来的财富,完全就可以去买官,把自己的地位提高。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富人拿钱买官,然后又利用身上的权力去压榨百姓,形成了一个恶劣的循环。虽然,到了三国时期,卖官鬻爵这种现象已经较少了。但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之前并没有相差多少年。因此 ,当初花钱卖官的那一撮人,经过了常年的财富积累,定然把自己所在的家族经营了起来和加深了底蕴。

其二,军阀搜刮钱财的同时,又是富人的主要靠山

三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战争的时代里,不说穷人难以生存,就是富人,也会为自己的安全保障忧愁。因为富人积累了大量的钱财,而打仗打的就是钱和人,有了钱去驱动,才能使鬼推磨。

所以,富人在军阀的眼里就是一座金矿。为了能够搜刮钱财,军阀有时候难免会暗地里做出一些危害富人的利益来。这么一来,富人为了寻求安全保障,甚至想让自己的家族,或者是自己的前途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富人除了自己会招兵买马去争取外。很大的一部分富人,都会去投靠,或者是支持他们看好的那些诸侯。

在这一方面,糜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糜竺是徐州有名的豪商,大地主,而徐州糜家也是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家族。但是,如果仅仅是以商贾的身份发展,那么在混乱的战争之下,糜家是难有保障的,就算是糜家养了私兵也不安全。所以,为了寻求糜家的出路,糜竺相中了来驰援徐州的刘备。在刘备还未发迹之际,糜竺就鼎立的支持刘备。所以,在刘备势力里,刘备对糜竺的信任可是很深的。而糜家,在刘备于蜀汉称帝之后也成为国舅之家。有了国舅这一层身份的存在,就像是拥有了一张免死金牌。

故而,当后来糜芳背叛关羽,投降江东的孙权,并称为一名“引路人”时,刘备对糜竺并没有过多的责备。甚至,刘备对糜竺的信任一如既往。

结语:钱和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富商和军阀亦是相互依托的存在

钱财和权力,自古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他们相互依存。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才使得富商与军阀之间有了相互依托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混乱的战争时代的时候更加的明显。三国时期,就是一个战乱的时期,正因为要打仗,才更加的需要钱财的支持。而富商对军阀的支持,就是一次投资。这种投资,不仅是投资他们的人身安全,更是对他们的家族未来和家族子弟前途的投资。


韶华倾梦


当然有依存关系了。三国时期的富豪集团就是豪强地主门阀大户,也就是后来的士族阶层,他们是财富的拥有者。军阀集团自然是指那些拥有地盘军队,手中有枪刀的地方统治者,他们是枪杆子的拥有者。有财富没有枪杆子,那是很难守住财富的。有枪杆子却没有财富,那是很难持久的。因此富豪需要枪杆子来保护,军阀则需要富豪们提供财富来维持发展他们的势力。二者相辅相依,各取所需,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是很紧密的。

曹操是宦官之后,一向为富豪们轻视,曹操内心不服,以自己的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打出了一片天地。他初始对富豪集团是很不感冒的,总想打压富豪集团,抬高下层的庶族集团,就提出了“唯才是举”口号。在曹操的高压下,一些富豪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也不得不投靠到曹操麾下,为曹操效命。像荀彧、陈群、孔融、司马懿等,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不得已纷纷投入曹操门下。曹操大搞“唯才是举”和军屯民屯,压制富豪,曹氏的权力得到了最大化。但富豪集团在曹操的权力范围内,也是不断蠢蠢欲动的。终于等到曹操死后,富豪集团翻身的机会来了,以陈群、王陵、贾充、司马懿等为领袖的富豪集团,不断施作用于曹魏集团,本就由富豪们支持的曹丕,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废除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制,推行起了九品中正制,从此曹魏集团权力开始为富豪集团控制,曹氏渐衰,富豪集团逐渐操控朝堂,最终终于被富豪集团的最大代表司马氏所替代。孙氏创基东吴,也是从穷困中走出来的。正是孙氏后来不断得到江南富豪集团的支持,最终终于控制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所接济孙氏的富豪们有张昭、鲁肃等人,正因为富豪们有支持济力之功,江东富豪们也得到了孙氏的优待,在江东世代也享受着特别的待遇。后来孙皓荒淫无道,大杀富豪集团,渐渐失去了富豪集团的支持,终为富豪集团支持的司马氏消灭。刘备起身微末,虽自称是汉室之胄,却是地地道道的布衣平民。他在白手起家中,不为众多富豪集团所看重,因此一直得不到富豪集团的支持,只能四处闯荡,四处寄人篱下,兵将人才也最少。后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方有所转机。借荆州,取益州,夺汉中,终成一方霸主。但富豪不看好刘备,刘备也颇轻视富豪,在刘备集团内部,富豪较少,庶士较多。刘备白帝托孤后,诸葛亮独掌大权,他以严法苛刑治蜀,公平法制,削夺压制富豪特权,朝廷权力虽很是集中,但始终得不到富豪集团的全心支持配合。因此诸葛亮死后不到三十年,蜀汉就亡国了。

在三国中,蜀汉不依富豪集团治蜀,就最先灭亡;曹魏开始打压富豪,后来限制富豪,终为完全代表富豪利益的司马氏取代;孙吴一直依重富豪集团治国,成了三国中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由此可见,表面上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互争互斗不可开交的三国,其实都是由其背后黑手富豪集团所左右操纵的结果。


sunjin72976689


三国时期的富豪集团与军阀之间是存在依存关系的。东汉末年,爆发了以黄巢为首领的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中,形成了以曹操,刘备,袁绍,袁术,公孙瓒,马腾,孙策等为代表的各地主阶级富豪集团和诸候军事集团,他们时而互相攻伐,时而互相联合,互为依存,争名夺利,都想在汉末各诸候互为征战中消灭对手。袁绍原就出生在四世三公之家,其势力强大,手下军队甚多,在汉室将倾诛灭董卓中被各路诸候推为盟主,曹操则是在其老家山东拉起队伍投身到汉末诸候争雄的战场中,也得到了老家许多富豪地主的大力赞助,如紧随曹操的曹洪就是曹操老家的地主财阀家庭出生,在曹操起家时给予曹操不少人力财力的支持帮助。他们之间互为依存,互为利用。东吴孙权同样如此,孙权集团地处江南富庶地区,其统治基础也是得到了东吴上层富豪仕族的大力支持,军阀与财阀互为利用互为依存。原荆州牧刘表同样如此,刘表在执掌荆州几十年间充分依靠当地的地主富豪财阀,如蔡帽一族等维持自已在荆州的统治,他们互为勾结,赚养着自已的私人军队,成为了当地实际上的军阀。


虎哥143993466


感谢提问!所谓依存关系!






这个逻辑是必然的,当国家陷入混乱,群雄并起无疑给了一些小的势力军阀对生存壮大有了一定生存空间!比如三国 时期作死的袁术,当开始大家都只是割据一方!他竟公然称帝,无疑大家把矛头对向他,导致众矢之地!也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有了剿灭他的借口!其后果必然是群雄攻之,其结果也是走向灭亡!待袁术灭亡再到后来曹操袁绍决战、剿灭公孙瓒、再到后来孙权连刘抗曹不难看出存亡齿寒的道理!其实三国这部剧不难看出,各诸侯都是想割据一方,扩大的势力,妄想一天一统天下。最后都验证了那句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不足之处!请批准指正。


经典剧大放送


三国时期,统治阶级分化为门阀和军阀,地方豪强想保住财富,必然要依附于门阀或军阀,在三国乱世,尤其是军阀更为有利。其实不光是三国,纵观中国历朝历代,任何军阀都离不开某些财阀的支持,财阀也需要军阀的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