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

一杯浊酒加烤肉


大家说的都是比较有名的 我提几个

抗倭英雄戚继光 不但有战功 而且为人处事极为圆滑 众所周知 但凡名将 基本没有善终者 要不死于战场要不死于政治斗争 戚继光就是例外 不仅战功显赫 更是训练出来戚家军 留名青史 得以善终

另外一个就是也是民族英雄 于谦 这个人太厉害了 土木之变以后 力挽狂澜 组织北京保卫战 挽救明朝于水火 之于他的人品更没得说 不贪污 不受贿 不结党 不营私 最后被奸人所害 抄家的时候 家里家徒四壁 只有立下战功的时候皇帝赐的一件蟒袍

最后一个 也是明朝的民族英雄 孙承宗 木匠皇帝的老师 袁崇焕的伯乐 挽救明朝于悬崖峭壁 魏忠贤数次想搞死他 他构建的宁远防线 到大明灭亡了 都未被清军攻破 最后清军打到他家乡 他都70多岁仍然组织民军 乡亲进行防守 破城后自缢而死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数千年而不断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民族英雄


用户74425523946


评选第一名将,首先要考虑战绩,其次要考虑名声,再次还要考虑下结局。

战绩最牛的应该是白起、韩信、李靖三人,一生没有败绩,如果5分满分,3人都是满分。

名声,白起坑降,所以名声稍微差些。算3分。韩信、李靖中,韩信是5分,李靖,名气在民间稍小,4分

结局,白起4分,韩信2分,李靖5分!

综合起来李靖应该第一


守望者108992318


即然是第一名将,那肯定是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突出的功绩,且家喻户晓家知名度高最具影响力的,除了武艺高强外,品德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是正能量的典范,如果要选一个最有名的,有四个人最具有竞争力:

1.关羽,三国历史上唯一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人,威震华夏,逼迫曹操差点准备迁都避其锋芒,后世尊崇为“武圣”。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在华人区域,关公的信仰也都相当盛行,对关公也多加崇祀。

2.岳飞,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虽是武将,但他文采横溢,有儒将风范。有“岳家拳”和《武穆遗书》留传后世,为纪念岳飞,中国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

3.孙武,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有“兵圣”之称,武庙十哲之一,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一。

4.项羽,西楚霸王,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 力拨山兮气盖世。

从名望及后世的影响力这四人有得一比,很难排出个123来。


大道至简2019888


翻开一篇篇中国历史的竹帛华章,无数名将刀锋所向、金戈铁马,立下赫赫战功。虽然,都曾星光璀璨,闪耀一时,但一个个却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岁月长河中,化为竹帛传扬的华夏文明。

如果要对中国历史无数名将进行排名,无论是武庙十哲六十二将,或是“将不过李”的李存孝,或是抗金英雄岳飞,或是明朝猛将徐达、常遇春,还是清朝名将年羹尧等,可能都极难给予定论,或许唯有天生残疾的战国名将赵国李牧无可争议。

一、赵国后期危如累卵,李牧天时尽失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公元前262年,秦国和赵国发动了大规模的“长平之战”, 赵国一共死了45万,这场战役带来的后果就是赵国元气大伤。当时,如果不是秦王猜忌白起心存二心,诏其回都,怕赵国已被其所占。

据最早的人口史料《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是中国人口增长的第一高峰期。而我国1978年全国人口普查为9.42亿,新增人口2445万(实施计策生育政策的第一年),新增人口占总人口的3%。如果以古代人口出生成活率较低和人口死亡率极高的实际,再按照现代新增人口3%的基础上再缩小10倍,应该就是3‰来算。则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当年新增人口为17.9万人。

同时,从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到秦灭六国的公元221年(历经41年),再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一统六国(历经15年),再从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到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楚汉争霸(历经2年),最后再到西汉元始二年(历经200年)的户籍登记。期间,则共历经260年。

由此可知,公元前262年战国时期的总人数约为1311万人,最多应该不会超过2000万人。若以当时赵国所处七雄中的中间实力来看,赵国总人口约为285万左右。而长平一战就损失了45万男子,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77%,也至少占全国男子总人数的55%以上。

所以,此战已明显动摇国之根本,打击国民信心。

然而,时隔5年(公元前257年),赵国、魏国、楚国联合(帮助赵国,对抗秦国,以免唇忘齿寒)一起,大败秦军于邯郸。虽然,此战胜利,历史也没有记载谢礼一类,但人家能白帮吗?最基本粮草一类要提供吧,战利品什么的怕也被魏楚瓜分了吧,死亡将士要慰问吧,成年男子也在迅速减少吧等,都将造成赵国国力的严重衰退。

同时,在公元前244年,大将廉颇不忿乐乘取代自己之位,一怒之下,率军击退乐乘,并趁机率领麾下将士投靠魏国。而在此之前,赵奢、蔺相如皆亡。至此,赵国仅余硕果李牧可用。

此时,对于担负护国重任的李牧来说,可谓天时尽失。

二、赵国地势四面皆敌,李牧地利不在

战国七雄中,楚国地处南方山水之险,拥兵百万,对外可攻,敌攻可守,地势最优;齐国占据东南米粮、食盐产出富庶之地,钱粮地理最优;在“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丢失河西之地前,魏国实力最为强大,曾多次攻占赵国都城邯郸,国土面积为最;秦国同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赵国,地处各国之要冲,四面皆敌,北有楼烦、胡林、匈奴屡犯,东有富齐虎视,南有强悍魏国匪寇,西有秦国豺狼。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公元前231年、公元前230年,分别发生代地大地震、百姓大饥荒两大天灾,造成国力严重倒退。为此,百姓谣言:“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

此种地势和国力,对于临危受命的李牧来说,地利已亡。

三、赵国君王昏庸无能、谗佞专权,李牧人和远离

据《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赵偃病逝;公元前235年,赵幽缪王赵王迁继位后,昏庸无道、荒淫无度,宠信佞臣、贪官郭开,整日纵情声色,不理政事。

这一情形,好似大多亡国之君的通病。

因此,对于想要挽救赵国命运的李牧来说,人和也已离他远去。

四、天时、地利、人和皆去,以天下七分之弱赵,李牧依旧却秦破匈,战功赫赫

公元前244年,李牧驻守赵国北疆的代郡和雁门期间,审时度势,扬长避短,采用“坚壁清野之计”、“痹敌之计”,诱导匈奴主力进入预设战场,再施以三万陷阵步骑突袭、一千三百辆重装战车包围、两万弓弩兵精射、三万步兵围攻、五千精骑追剿的“多兵种组合战”,一战几乎全歼匈奴十万主力,匈奴单于在数十死士护卫下才得以生还。

这一战,打的匈奴人元气大伤,数十年不敢越赵国边境半步。而赵国方面,百姓无意外伤亡,兵马损失甚微,人、财、物方面更是损耗极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兵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步骑弓车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创始战例,也为后来的大汉征战匈奴提供了借鉴经验。

此战,以极低损耗、极弱之旅(主力对秦,偏旅守边)、以羸暮之国,实现了极大战果。

公元前243年,李牧奉命攻陷燕国的重镇武遂、方城两城;公元前233年,大败秦国大将桓齮;公元前229年,于井陉关外阻击秦国大将王翦一年有余,使之难有寸功。

同时,李牧守边期间,连败东胡、林胡,最终使其降服。

可也说,李牧一生从无败绩,功勋赫赫,真正的常用将军,因功受封武安君。

而其孙子李左车同样继承了其军略才能,韩信曾向其求计,其提出:“百战奇胜”的良谋,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且后世留传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名言,就是李左车《广武君略》兵书中的一部。

为此,史学界给予了李牧极高的历史评价: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连却秦军,军事家廉颇、赵奢皆不及也。

如此战绩,历史诸多名将何人堪比?

五、名将之殇

遗憾的是,李牧这根赵国的最后擎天白玉柱,却因秦国重金贿赂赵王迁宠臣郭开,遭其诬陷有谋反野心,而昏庸无能的赵王迁竟然也信了,就连李牧的右臂假肢也被赵王迁身边的佞臣认定为谋反的凶器。

其实,据《战国策》记载:李牧右臂天生残疾,为了叩见赵王迁时方便行礼,才装了一个假肢。奈何,却成为谋反凶器。

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后,李牧在赵王迁的诏令下,右手欲拔剑自刎,却够不着脖子,遂口衔宝剑撞柱而亡。

此后,赵国数十万百姓自发哭祭; 秦国大将王翦、杨端欣喜万分。立即指挥大军攻打赵国,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杀赵葱,败颜聚,用时三月攻克邯郸城,擒拿赵王迁。至此,共历十王,历经一百八十二年的赵国随灭。

因此,百姓愤然感叹:前秦之不能并赵者,以牧在耳;今李牧亡,赵迁随亡”。

以此看来,李牧可堪荣登历史名将榜首。

对此,你怎么看?


祥子谈历史


中国古代第一名将完全没有异议兵仙李靖当之无愧第一。第一,李靖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以武将的身份灭掉强大外族敌国的人,而且他还是灭了两个东突厥和吐谷浑。其中东突厥有多强知道吗,李渊和李世民为了稳住东突厥,不让他们参与中原会战,李渊和李世民还向东突厥称臣,进贡。第二,李靖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在各个地形,包括沼泽,江河,平原,丘陵,山地取得全胜名将。第三,李靖也是写过兵书的人,他的兵书也是入选了武经七经。而且他的实战经验比孙子和吴起还要多得多。第四,李渊和李世民都说过李靖比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都要强,大唐名将侯君集也心甘情愿拜他为师学习兵法。第四,李靖死后也是被封神的人物,看过西游记的人知道,这本书中国古代人物就只有两个人封神了,一个是太上老君老子李耳,还有一个就是托塔天王李靖。可以知道李靖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这上面四点每一点都让人叹服,惊讶,能做到四点的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名将,相信没有人不服。


扶风郡马超


既然要选第一名将,肯定得有一个标准。既然要选的是第一名将,那么他首先不应该吃过著名的败仗,尤其是那种决定国运级别的,其次相对应的他当然也应该赢得过著名战役而且最好是决定国运的著名战役,然后一代名将自然应该立言,因此有没有留下过著名的战术思想,军事理论或者军事典籍也应该是重要的加分项,最后既然是将军那么起码应该亲身上过战场,所以大多数皇帝基本都可以排除。那么以此为基础,我举例以下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成吉思汗

一生经历六十余战,虽然一开始遭遇了十三翼之战并且战败,但这反而成为了他的动力,从此以后,一生征战无数再未战败过。

此人一生戎马,经过纳忽牙之战最终一统草原,此后亡西夏,破金国,西征花刺子模,最终逝世于六盘山,为忽必烈尊为元世祖,是中国第一个北方少数名族建立的大统一帝国的创立者。

其人吸收了中原西域先进的骑兵战术和装备,完善了蒙古骑兵的作战技巧和战术战法,开创了同时代几乎不可战胜的蒙古骑兵战术战法。

第二:孙武

孙武一生战例不多,早年痴迷于战术和军事思想,不曾征战,但出山后难寻败绩,堪称金身不败。

孙武例侍两代吴王,均为春秋霸主级人物,出山即败楚,而后越王勾践来袭,也为其所败,不得不卧薪尝胆,至其死后才得以复国称霸。

主创《孙子兵法》,为世界三大军事著作,其中军事理念经久不衰,连西点军校也将其列为必看书籍。

第三:韩信

兵仙韩信,一生几无败绩,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败将军,更是中国有记载的以少胜多最多的将军之一,最早的神仙仗指挥官。

韩信一生战绩极为辉煌,光是成语就有许多,诸如十面埋伏,楚歌四起,拔旗易帜,暗度陈仓等,其中最为有名的自然是覆没了霸王项羽一举奠定汉家四百年基业的垓下之战。

后联合张良,写下来《淮阴兵法》三篇,可惜已经失传,后人不得见其真容可谓憾事。

第四:李靖

又是一位一生几无败仗的不败军神,被封为兵家四圣之一,更是无论步军还是骑军都能统领的少有的全才型将领。

此人早年追随李渊,后转投唐太宗门下,最著名的成就,除了在唐初的一统之战中屡战屡胜外,就是其攻灭东突厥的战斗了,阴山之战中,其作为指挥官,以少胜多覆灭了东突厥几乎全部的战争潜力,一句奠定了胜局,随后攻灭吐谷浑这样的灭国之战也只是花絮而已了。

其个人著作众多,如《六军镜》《阴符机》《玉帐经》《李卫公兵法》等,可惜多已失传,不过有许多散篇见于后世军事著作之中。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四位中国历史第一名将候选人,个人是比较倾向于成吉思汗的,毕竟是中国西征第一人,是真真切切影响了全世界的著名将军。

至于后续,宋朝有限于国情,军队的弱小注定了宋朝的军事奇才缺乏竞争力有点可惜,明朝和清朝疆域相对稳定,军事理论也更成熟,很少有能够做出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的将领,所以不好找。硬要说的话应该就只有岳飞能够上榜,但他一生征战少有败绩是不错,可惜未能扭转历史进程,军事理论相对成熟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军事著作曾经流传于世,与上面四位比起来还是多有不足,因此不予考虑。


Melt83993107


刚刚回答一个第一名将的问题。我还是要说,要评第一,首先得有标准,第一将,要智勇双全。像兵仙韩信,谋略性的,帅的成分,军师的成分多一点。成吉思汗,就他妈放藏獒,放比藏獒还藏獒的蒙古骑兵。

西楚霸王项羽,一人敌,万人敌,力能扛鼎,纵横天下,虽败犹荣。

岳武穆岳飞,智勇双全,立志抗金,一枝独秀,功败垂成。

双星闪耀,要是我选,还是项羽。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风骚娘们,但是汉史没有抹黑项羽,他的光辉形象依然流传千古。





坎坎且伐檀


陈庆之,南朝梁人,字子云,寒门出身,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一直不能得到重用,毕竟南北朝还是属于豪门与世家的时代。直到41岁开始领兵作战,且只战斗了十五年,但是这十五年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史书记载陈庆之“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就是这样一个并非勇冠三军的人,在其领兵作战的十五年中,他创下了多次以少胜多的战绩,最出名的当属以7000兵力北伐攻陷洛阳。就是这一战,陈庆之率领手下将士7000余人14个月内连下32城,攻无不克。又因其总是披着一件白袍,被称为白袍战神,并且在有一句民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梁史中是这样评价的“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就连毛主席在读到陈庆之传时,都做了这样的评价“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所以我认为陈庆之还是相当厉害的,至于能不能称为史上第一强的将领?我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都有一个自己认为的最强将领,这是很难评价的,毕竟就算同一时期的将领都很难选出一个最强将领,更何况不同时期的呢!


欢乐的秃子


当然是飞将军李广了,唐代大诗人王维他写了一首诗叫《老将行》里边有四句说的是李广: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脚踩内联升


这个还真不好比较,也没法比较,不过按照古人的观点,单论武力值,中国历史上猛将第一强是五代残唐时期打虎的李存孝。

古人说过“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就是李存孝。

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举鼎的楚霸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大咖级历史人物,太史公司马迁对项羽也是偏爱有加的,在《史记》中,把项羽塑造成为一个虽败犹荣的失败英雄。

楚霸王的故事不说了,这里就说说将不过李的李孝存,将不过李的意思就是:纵观寰宇,古往今来,所有的武将、猛将都不能超越李存孝。

按照古人的评价,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猛将第一强,还真不过分。

李存孝是代州飞狐突阙沙陀部落人,原来的姓氏姓安,名敬思。年少时力大无穷,能徒手搏猛虎。这种级别的武力值,与《水浒传》中,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有得一比,不过武松打虎,是一个通过艺术加工的虚构小说故事,而李存孝徒手搏虎,确是真有其事。

正是有了这种天赋神力,李存孝被晋王李克用收为义子,在李克用麾下为将,赐姓李,改名孝存。

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常常担任先锋,临阵之际,骁勇冠绝,未尝挫败。建立下了不少功劳。

后来,李克用听信了义子李孝信的谗言,对李存孝建下的功劳不予奖赏,于是,使得双方之间产生了芥蒂。由于双方之间已经有了猜忌矛盾隔阂,在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李克用发兵围困邢州,李存孝兵败被擒,最后在太原被车裂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