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在漫長的春秋爭霸賽中,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只有晉國和楚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主角。齊國,秦國和宋國雖然也曾經稱霸,但是相比於晉國和楚國的爭霸時間也只能的是曇花一現。

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晉楚爭霸先後持續了一百多年,雙方時而攻守易形,時而罷兵休戰,但始終都沒能徹底擊敗對方。那麼晉楚爭霸的平衡局面是如何打破的呢?晉國和楚國又是怎樣從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來的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

一.難以打破的晉楚爭霸僵局

從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開始,到公元前506年晉國率領一眾諸侯國聯軍攻入楚國本土,晉楚之間經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爭霸戰爭。

在這漫長的一百多年中,晉國和楚國總共爆發了十一次直接的大型戰爭。結果是晉國勝了九場,楚國僅僅只是勝了兩場。從最直接的數據結果分析看來,晉國在晉楚之間的爭霸賽中佔據優勢地位。

然而佔據優勢地位的晉國卻無法徹底擊敗楚國。雖然晉軍多次攻入楚國本土,但是楚國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次又一次的死灰復燃。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楚國的國土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具有短時間內快速回血的能力。

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正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晉國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卻沒有獲得實際性的收穫,再加上夾在晉國和楚國之間搖擺不定的一些中小規模諸侯國飽受連年戰爭之苦。於是在晉楚爭霸的後期,在其他諸侯強國的調停下,晉國和楚國之間進行了兩次弭兵罷戰。

弭兵之會也僅僅只是做到了暫時的罷兵休戰而已!在近四十年的和平時光裡,晉楚雙方一刻也沒有停止琢磨怎樣弄死對方。於是吳國就在這種歷史機緣下迅速崛起了。

二.聯吳疲楚,楚國徹底衰落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晉楚爭霸的僵局就在這樣的戰略思想中被打破了。位於楚國東南方向且與晉國領土並不接壤的吳國成為了晉國的最佳戰略合作伙伴。

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說到聯吳疲楚就不得不提申公巫臣這個人。申公巫臣本來是楚國聲名顯赫的大臣,曾經輔佐過楚莊王成就霸業。就是這樣一個有影響力有地位的人卻難過美人關,申公巫臣攜帶春秋時期有名的美女夏姬叛國逃亡,結果自己在楚國的親族被楚平王及一班大臣全數誅殺。

發誓報仇雪恨的申公巫臣逃到了楚國的死對頭晉國那裡,當時的晉景公對申公巫臣委以重任。申公巫臣向晉景公提出了聯吳疲的戰略規劃,主動請纓親赴吳國實施這個戰略計劃。

《左傳》記載:“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於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


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到了吳國後,申公巫臣說服了當時的吳王壽夢。在申公巫臣主持的改革之下,吳國迅速吸收了當時先進的中原文化和軍事技術。他親自教吳國軍隊射箭,使用戰車,訓練騎兵……

改革後的吳國戰鬥力直線飆升,吳國先是拿楚國的附屬國陳國練手,獲得信心後直接與楚國決裂開戰,直到後來吳國全部將楚國的附屬國拿下。

嚐到甜頭的吳國後來又引進了從楚國逃亡的伍子胥和出身齊國的軍事家孫武等外來人才。到了吳王闔閭時期,楚國已經被吳國折騰的精疲力竭,楚軍也多次被吳軍按在地上摩擦。

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公元前506年,在孫武、伍子胥的帶領下,吳國軍隊五戰五捷,攻破楚國郢都,楚國元氣大傷。幸得在秦國的幫助下,楚國才避免了亡國之禍。徹底衰落的楚國已經無暇與晉國北上爭鋒!

三.晉楚爭霸被打破後的新格局

聯吳疲楚的策略短期內對晉國來說無疑是成功的,但也給晉國帶來了一系列的後遺症。吳國打敗楚國正式崛起之後,繼續北上與中原各國爭鋒。作為中原霸主的晉國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吳國的威脅。

好在楚國人也學會了晉國人的一套,在吳國的後院扶植了越國以牽制吳國。之後就是百轉千回的吳越爭霸賽了,晉國和楚國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的中央,眼巴巴的看著吳國和越國在那兒盡情的表演了。

持續百餘年的晉楚爭霸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楚國徹底失去了西周和春秋初期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而威懾四方的強大晉國最終也落得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命運。

小結:

晉國聯吳疲楚的戰略計劃客觀上確實起到了打破晉楚爭霸僵局的目的,但是後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卻是晉景公和申公巫臣所意想不到的。晉國和楚國都不是最後的贏家,同樣吳國和越國也不是最終的贏家。歷史的車輪已經開始春秋時代行進到戰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