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我们有信心

与武汉共渡难关

湖北加油 武汉加油

关注援鄂医疗队实时动态,已经成为我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事先在工作群里已经知道,方舱医院从17日晚9点开舱,医疗队有两人进舱开始工作,为了做好防护,工作情况下都禁止携带手机,一时间无法获取更多她们的消息。

「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武汉你好

2月18日中午12点,我终于通过微信联系到了两位进舱的护士张丽民和商艳昭。她俩正准备吃午饭,她们小组是下午3点至晚上9点的班次,要抓紧吃饭赶往医院。

她们告诉我,17日晚医疗队接到医院通知,方舱医院开舱接收病人,需要两位护理领队晚9点至凌晨3点进舱工作,作为护理队长和小组长的她们匆忙赶往医院。

商艳昭告诉我说,突然接到开舱通知,大脑有瞬间的混乱,内心还是很紧张的,在去往医院的路上她和张丽民两人把所有的流程都捋顺了一遍,互相提醒哪里有不足,哪里需要改正。因为夜间接收的病人还不算太多,两人到岗后被安排进行试验进舱工作,主要熟悉外围的办公电脑操作、病人入住手续办理、医嘱执行和体温单绘制等。这次试验进舱可以通过实地工作获取点经验,熟悉流程,回去后分享给大家。

张丽民告诉我,今天上午,队长李红玲召集队员进行进舱前的最后一次集中培训。大家一致觉得,实地参观完医院后感觉和最初的想法不一样了,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更加严密和谨慎,提高感控意识是重中之重。

「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培训会上,大家共同制定了外出流程、返回驻地的消杀流程、对驻地进行污染、半污染、清洁区域的划分,制定宿舍消毒规范,确定张猛和姜亚龙为宿舍消杀负责人,严格把好消毒关,必须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

「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队长李红玲叮嘱大家,每次上班出发前一定要把工作鞋、工作服、水胶体敷料准备齐全。如果队员自己感觉身体不舒服要及时汇报,调整班次,不要硬撑,每天要监测体温并向群里汇报身体状况,一定要做好防护!

从商艳昭那里我还了解到,方舱医院固定床位是1000张,第一批要接收530个病人,内蒙古医疗队负责207张床位的病人,平均每3名护士管理50个病人。每个班次舱内工作时间是6个小时,一天4个班次。因为驻地离医院有1个多小时的路程,到医院后穿脱各种防护用品需要半小时以上,所以每次上班都要提前2个多小时出发,到下班处理完污染衣物消毒结束离开医院大约需要10个小时的时间在工作状态。

「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上岗时间班次安排

结束通话后,我看见了小商发给我的微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护士,我不怕病毒,来武汉支援是责任也是义务,应该肩负起共产党员的使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接下来,会有很多未知在等着我们的队员去面对,他们需要独立去处理工作中、生活中的诸多难题,尽管她们有些人在父母眼里还是未长大的孩子,但是在疫情面前,她们却把自己打造成了顶天立地巨人。这是医疗队员霍炫宇对我说的一段话:

今天突然接到晚上九点开舱的消息,相比于兴奋,可能更多的是担心,担心自己的隔离措施做不好,担心对病区还不够熟悉回答不上病人提的问题,担心工作的流程还没有掌握清楚,担心病人说方言我听不懂……各种担心就像浪花一样拍打着我,针对我的各种担心,我开始想应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反复的看文件里发的工作流程和医院的区域划分,以便给病人做好出入院流程指导和环境介绍。反复想我穿脱隔离衣的过程还有哪些潜在感染的因素,在抖音上搜了搜武汉的方言,比如“莫和不过”是不要害怕,“么斯”是什么?很多还是听不太懂。我开始有些期待了,期待明天的入舱,希望通过各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早日让病人康复,早日让武汉康复!

「一线快报」2月18日宁医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今天我们进舱了


图片/援鄂医疗队

文稿/企划部 杨丽华

审核/医务科 刘宪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