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多少人被裁员了?现状如何?

用技术引领服装潮流


2020刚开始,谁知道有多少人被裁员?但是一些行业从业人员面临失业却是要警惕了,餐饮,旅游,宾馆,线下商业实体店。


海哥的点点健康


就目前我所在的公司来看,疫情的突发,并没有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公司也没有出现裁员的现象,反而已经在官网上发布了招聘的信息。

今年突入起来的疫情,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打击是巨大的。疫情期间,公司不能正常运营,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就不会有资金的流动,即便是有,大部分都是流出状态。

这样一来,对于资金量小的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状态,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下去都成问题。

特别是餐饮、旅游等行业,疫情期间都是处于一直亏损的状态,小公司可能会出局一大部分。

公司生存问题不能解决,可想而知,员工的工作也有可能无法解决,这就会导致一部分直接失业。更不用谈疫情期间的工资了,网上很多网友说,疫情期间能够发工资的工资,都是好公司啊,哪里有,我愿意来应聘。

以上是一个连带关系,公司和员工同生存,共富裕的状态。所以,在了解员工是否被裁员的情况,只需要去了解哪些行业和公司在疫情期间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讲,大形势没有变,并且员工2月份的工资照常发放。外省的人员复工时,需要进行医学隔离,我们都是直接安排在当地的酒店入住,做核酸和CT检查,费用全部免费,并且一日三餐都是由公司免费提供。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很知足。最后感谢国家的强大和公司在疫情期间对员工的关心和照顾,希望这次疫情早点过去,让大家回到正常生活状态中来。

以上是如鱼的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闫如鱼,文字记录职场心得,视频讲述社保养老,欢迎关注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喜欢我回答的内容,请记得点赞、评论或转发。

闫如鱼


我就是被裁的一员,现在在家里种地,因为家里种有冰糖橙树,在加上不想在外面打工了,所以干脆顺水推舟辞职不干了,现在除了管理一些橙子树还和我兄弟准备弄一个采摘园,增加一些收入,在不忙的时候去做点小生意补贴一下家用,感觉还是挺不错的,目前橙子树已经修剪好了准备施肥了,采摘园其他也弄的差不多了就等苗和大棚,这些东西弄完农忙差不多就完成一大半了,加油。





果多味


不知道为什么要邀请我来回答,我经历过三家公司,两家都有裁员经理,但是我从来没有被裁员过,你可以说我是运气好,但是我敢肯定不是,因为前任公司们在裁员的时候,产品组都裁了很多人(因为我是产品经理岗位)

我不是想吹嘘自己,但是当你真正为公司带来价值,在公司岗位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哪怕公司业务黄了,也不会轻易裁掉你。在公司你不是浑浑噩噩,虚度时间,不是那个沟通最费力的人,不是那个总是交不出让领导满意方案的人,也不是那个情商低的人,很大几率你还是会被留下,除非是你的公司黄了,全部遣散了。

自认为,我不是那个最聪明,情商最高的人,我只是一个初级产品经理,初级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务实,公司不需要你来搞方向,搞变革,这些是CEO该考虑的事情,也不要你搞什么流程制度,搞创新,你的本职是好好完成产品的功能,保证产品的迭代是按期完成,保证需求方要的东西你能及时做出来,保证你的领导不会因为你的错而背大锅。当这些事情都100%,哪怕是80%的做好后,你都会给公司同事一个靠谱的印象。那么即使在公司转变方向,也会想到留下你,要不要参与其他项目的建设,当然也是尊重你意愿的前提下

之前遇到过一个同事,跟我一样是产品经理,刚来的时候带着书上学习的那一套,天天跟主管讨论产品的开发流程不对,这个那个部门不配合,需求不应该这样不合理,每天早会的时候,主管讲他准备以后让大家应该怎么怎么做,这个同事第一个反对,还经常说急眼了两人,可想而知没多久项目黄了,主管毫不可惜的让他走了。

我讲这件事,不是说坚持自我不好,或者是劝大家做的圆滑一点,这其实就是情商不够的表现,作为下级,本职工作每天不多花时间去想怎么做好,每天就着产品方向和工作流程跟领导battle,没意义啊,试想你作为领导,就很喜欢底下的人不按照你计划执行,或者是凡事都要跟你争论几轮,职场上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如果招了你,不能快速执行工作,那首先淘汰的就是你了,到哪都一样


大彭no1


我已经两个月没有工作了,目前处于待复工状态,每个月拿着当地城市的最低工资,想出去找工作,找兼职,也找不到,我在深圳,这边最低工资是2200,在这个城市,真的不够,交完房租就已经快没了。目前处于吃老本的状态,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愿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麻瓜同学


疫情的爆发,使得我们都只能宅在家中,我们每个人本来七天的休假时间无限期延长,可能才开始的时候感觉挺好,每天躺着休息,可随着日子的慢慢流逝,才发觉钱包早已空空如也。

企业亦是如此,没有经营和办公,但支出却不会减少,有些小企业或者创业之初的企业可能运营期间勉强才能资债平衡而长时间的没有主营收入,支出不能减少的情况下很容易面临破产或者裁员缩减支出,因而疫情期间最“搞笑”的对话就是“老板,咱们什么时候复工?”;“小王,公司倒闭了,你不用来了,如果你有好的工作可以介绍给我。”看似搞笑的对话却剖析着最犀利的现实——我们被裁员了

裁员之后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描述的压力,房贷、车贷、之后的工作都压得我们无法呼吸,可这也只是初始的十五六个光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能更快的整理思绪,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就算“举国闲赋在家”,但从不会有人等我们,也不会挺住前进的步伐,所以裁员后我们更要努力充实自己,更要静下心来沉淀自己,那样才不会在复工之始脚步慌乱!

“闲赋在家”,亦或是“被裁员”,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也是我们最不想经历的,但事情已经发生,与其难过颓废,荒废度日如年,不如整装齐发。



曲径待归人


原本“金三银四”的春招季,在疫情病毒的打击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三银四指的是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企业招聘的高峰时期,因为临近春节和春运,打工一族新的一年新的规划、新的征程,伴随而来的都是一大波招聘、应聘需求,因此称之为职场的“金三银四”。

近4成职场人被降薪、近3成公司裁员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统计,38.67%的职场人出现了降薪的情况,工资拖欠情况也高达35.26%的比例,裁员的公司接近3成,在这段时间正式复工前,已有17.05%的企业出现倒闭的情况了。

在这个整体经济环境受到堵塞,企业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流通成了一大难题,企业单方面的付出各种成本支出,却无法拥有经营收入,这个“春天”太过“寒冷”。

在这个情况下,大部分的职场人,必定也要开始承受经济力低迷的压力,毕竟在这个机会选择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跳槽选择,并不一定是理智的行为。因此,想要招人的企业也得不到很好的选择就会,整个简历投递的情况减少了约8成。在电影《天下无贼》中,饰演黎叔的葛优就有过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而人才,成了2020年企业最纠结的问题之一。



匠人岳林


2020复工在即,根据权威数据统计,企业整体裁员约30%,下面我来分析企业在复工、招聘以及人才市场的现状。

企业现状:

一方面,面对疫情准时和全面复工无望。数据分析,超过三成企业推迟复工一个月,已经复工的企业中仍然有两成业务是停滞不前的,无法全面复工。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整体业行情吃紧,按理说企业在招聘人才这块应该是如鱼得水,然而根据我一开公司的朋友透露,其公司在一些人才岗位招聘方面并不容易。由于疫情影响,他们将招聘这块原有的“半线上”招聘转为“全线上”招聘,即通过线上面试录用的模式展开招聘。但面对这种模式,超过三成的求职者都持谨慎心理,担心上当受骗。

人才市场现状:

由于疫情影响,企业招聘数量锐减,很多跳槽求职者从复工第一天就开始在各大招聘网站投送简历,超过七成求职者表示简历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对于一些转行的求职者,求职希望更是渺茫,求职难度雪上加霜!

综合以上分析,企业从复工到招聘都不如往年轻松,企业和人才的供需关系更是呈现出矛盾面,一边是招聘难,一边是求职难。但对于我这些普罗大众而言也无需过于担忧,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从困境中显现,只有做好准备,才能把握时机。在这次疫情中,一些原有的行业却焕发出生机,比如线上教育、线上培训,医疗器材、医疗科技等等。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能供您参考!


爱闹的老南孩


2020年,鼠年,一月份确认了新冠病毒,并发布了严格的防控措施。2月份延长了春节假期,延长了开工时间。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采取了两个措施:

1、降薪;

2、裁员。

疫情,加重了我们这些打工人员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降薪和是裁员,都是对自己和家庭的雪上加霜。

好在,我们单位老板发布了两条规定,得到了所有员工的赞同

1、按时发薪。当然不涨薪。这种情况下不降薪已经不错了。能够按时发薪水就让每个人吃了定心丸。

2、招人。按照OKR工作法则。我们今年的O就是在疫情之下保证供货能力。其中一个KRs就是招人。当然招人也只能线上面试,面试成了暂时还不能入职,只能先储备。

虽然这样,作为一名普通的打工人员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的。被裁员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的。既然如此,不如去学习,去开辟新的路子。疫情之下,生活还得继续。所以建议:

1、学习,学习,再学习。

现在通讯发达,线上 可学习的工具和内容很多。我们现在的培训都是线上搞,新员工在家就能接受企业文化培训。

2、看清企业,找准落点。

职场混这么久,谁都不傻。对于企业的一些动向,想必是有一点了解的。随时给自己找一个落点。让自己能平稳落地。

我是春秋义战,希望能帮助你!

用这种方式回答你的问题,希望不要介意!


春秋义战


10月3日,分拆后的惠普公司(HP Inc.)宣布了2020财年的重组计划,宣布将裁员7000至9000人。至2018年10月31日,惠普约有55000名员工,这意味着该裁员计划将相当于减少16%的员工。

惠普公司官方估计,重组相关的成本为10亿美元,其中2019财年第四季度约为1亿美元,2020财年约为5亿美元,其余部分将在2021财年至2022财年之间分摊,重组将在2022财年完成。这一计划旨在降低其运营成本,该公司估计,到2022财年底,这些行动将每年节省约10亿美元。不过,惠普公司的声明并未指出哪些部门将受到此次裁员的影响。

对于上述裁员事宜,中国惠普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些成本的节省既来自工作岗位的节省,也包含非工作岗位的节省。做出这些选择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它们对于帮助惠普更好地面向未来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市场的裁员,我们不会细化到哪个业务、市场。”

多次裁员

事实上,惠普公司的裁员早已有迹可循。

在重组裁员消息传出之前,惠普公司发布三季度报,时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戴恩·韦斯勒宣布离职,洛雷斯将于11月1日接替戴恩·韦斯勒成为首席执行官。

在戴恩·韦斯勒等人主导下,惠普通过PC、打印机以及3D打印回归市场。第三方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惠普是全球第二大PC制造商,而在这之前的几个季度,惠普一度超过排名第一的联想。

高德纳咨询公司分析师尼尔·麦克唐纳表示,惠普正在将重点转移到利润更高的市场,并且可能会在服务器、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增加员工数量。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分析师对惠普最新一轮的裁员并不感到惊讶。“这是惠普无法扭转的事情,为了能为股东保护底线,必须降低成本。”麦克唐纳表示,“惠普确实面临更大的压力。”但他同时表示,惠普是有实力的,它仍然有盈利的空间,并且拥有良好的现金流。

目前,惠普公司拥有约5.5万名员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科技公司之一,惠普在80年的发展历程中,员工人数从成立之初的3人,一度达到10万人以上。直至2012年,惠普还一直是全球第一大PC厂商。

事实上,大举裁员,这已经不是惠普第一次裁员行动了。自从梅格·惠特曼2011年上任以来,惠普已经陆续启动了裁员计划,并多次调整裁员规模。

2012年,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冲击,惠普PC受到影响,惠普公司宣布计划裁员约2.7万人,同年9月扩大至2.9万人,2013年底又上调至3.4万人。在2014年5月,惠普再次修改计划,宣布在2015财年裁员4.5万人至5万人。

2014年10月,惠普计划把公司分拆成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拆后,惠普公司主要运营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业务;另一家惠普企业则负责向大型企业出售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软件和服务等业务。在惠普确认将一分为二时,又宣布将在执行分拆过程中再度裁员5000人,大裁员的总人数达到5.5万人。

事实上,在完成分拆之后惠普还对下滑的市场需求做出调整,2015年9月,惠普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报告显示,公司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总共裁员3.3万人,其中,惠普企业最多裁员3万人,惠普公司则将裁员3300人。

2018年6月,惠普方面称在2019财年结束前将裁掉4500名至5000名员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