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 若不是官场仕途的不平坦,多波折,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文学家将会少一人。
  •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曾称赞杨慎的诗文:三百年来最上乘。后代无数的人也将杨慎与唐代的诗文作词大家相比较,甚至觉得"唐宋以来,吾见罕矣。"
  • 自此便可看出杨慎在文学史中所做出来的不可替代的成就。


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杨慎

  • 然而他并非一开始就从文,而是因为官场的失意,尔虞我诈的可怕,父亲病逝时的感悟,才使得他正式步入文学创作。

少有文采 少曲折

杨慎的祖父为明孝宗时期地方官吏,父承祖业,父亲杨廷和是明朝中期最为帝王重用的忠臣之一,历三朝风风雨雨,幼年聪明机智,年纪轻轻步入仕途,官途平坦无波折。

出生于这样的官宦家庭,书香世家,杨慎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世。

不仅如此,他遗传了父亲的聪明机智,好学能学,母亲自他幼时教育有方,重视传教,七岁时便会背诵唐代绝句,十一岁时便会自己作诗,祖父看后称他为"吾家贾谊也",十三岁时随父亲入京,途中作诗数首,以《黄叶诗》为佳,竟使京城才子们轰动,时为内阁首辅的李东阳听闻后,亲自邀请这个小才子受业自己门下,自此与李东阳结下了师生之缘。

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李东阳

渐渐年长的他没有向着文采大家的方向发展,而是照着前人的路亦步亦趋,遵循着父辈的步履,开始了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步入仕途做官的道路。

但是似乎上天有所阻挠,在他二十一岁参加会试时烛花落到他的考卷上,致使这个壮志满怀的年轻人不幸落榜。

他没有因此泄气,而是继续开始自己的科举之路,二十四岁的他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科举殿试第一名,是为状元。

自此他与父亲杨廷和同朝,开始了自己的官宦之路。

官途坎坷 多磨难

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予你一样才能时,必定不会让你拥有另一项杰出的能力。

一如同为明朝才子的解缙,他才高八斗,富有学识,帮助永乐大帝完成了《永乐大典》的编修后,他参与政治斗争,太子之争,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惨死于大雪之中。

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解缙

同样的,杨慎的文采已经是上帝给予他最大的能力,但他却步入仕途,在政治道路上,他不同于父亲仕途的平坦无阻,他可谓是充满坎坷与波折。

当时是明武宗朱厚照统治时期,朱厚照是明朝有史以来最为闹腾的帝王,他不理朝政,将权力下放给宦官刘瑾等"八虎",自己沉迷于酒色,整天吃喝玩乐。

在这种情况下,杨慎不愿委曲求全,在步入仕途六年后,弃官回乡。

正德十六年,朱厚照驾崩,沉迷玩乐的他并没有留下子嗣,身为内阁首辅的杨廷和,在历经三朝后,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选取旁系藩王兴献王之子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璁继任帝王。

朱厚熜即位后,杨慎重新出仕,为帝王讲解经史子集,人生伦理,嘉靖二年又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他利用自己给帝王讲课的便利,联系实际情况教育这个尚未涉世的孩子,他是一个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人,所以他经常直陈弊病,但这一做法却让帝王尤为反感,常常借故停止讲课。

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朱厚熜

纵使杨慎有一腔抱负,满腹经纶,在当时的情形之下,很难在仕途平坦无阻。

除此之外,他与父亲杨廷和对于帝王的大礼仪之争持有极大反对态度,致使帝王越发讨厌这个年轻人。

朱厚熜为旁系藩王的儿子,照旧例,他的父亲不能入宗庙,甚至是不能正名的,但是在百顺孝为先的思想体系,这样的做法是大为不敬。

所以在嘉靖登位早期时,以嘉靖帝王为首的"继统派"与以杨廷和这位四朝老臣为首的"继嗣派"展开论战。

内阁大臣一次次上书陈述利弊,一次次反对帝王的改称呼之举,最后结局为杨廷和辞官告老归乡,留下他的儿子杨慎继续斗争。

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杨廷和

杨廷和的辞官让杨慎非常不解,但他没有追问,而是坚持做自己当前的事情。

在父亲辞官后,杨慎仍然坚持带着一帮大臣斗争着,甚至在宫门大哭,让帝王忍无可忍,这些大臣意料中的罚不责众在帝王的权威面前,并没有起什么太大的作用。

嘉靖三年,在宫门大哭的一百四十余名大臣全部接受廷杖,这是明朝史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惩罚,共计两次,作为带头的杨慎接受了两次廷杖。

但他没有因此一命呜呼,而是坚强活着,收到了帝王给的最后一份大礼,流放偏远地区,永世不得回京。

处境艰难 攻文学

被流放的杨慎并没有失去理智,帝王没有取走自己的性命,但是同朝的奸佞并不会放过自己。

他深知这一点,便一边计谋一边上路,在充满危险的路途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学,处于逆境却文采斐然,一路作诗感悟,最终顺利到达流放之地。

杨慎流放共三十余年,此间他并没有因此丧气,利用自己的才学知识,始终读书,编书,著作,在诗作中抒发自己感情志向,为后世文学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

认真 官场失意 文采得意 杨慎 身处逆境却不灭文采

《临江仙》

不仅如此,他还时刻关心着百姓疾苦,体恤百姓难处,运用自己的文采为百姓申冤诉苦,得到一方地方官的赏识。

嘉靖五年时,因父亲病重归家探望,归途中竟然还平定了地方叛乱。

嘉靖八年,杨廷和这位老臣与世长辞,此时的杨慎似乎明白当年父亲的辞官之举,一生斗争的父亲太累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让人心酸心寒,不如放纵山水之间,来得自由自在。

此后他便在山水中展露着自己的才华,在苦境中不忘记自己的初心。

始终为民,始终为国。

嘉靖三十八年,这位大才子病逝于流放之地,共留下2300多首诗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中闪烁的明星之一。

杨慎没有因为官场失意而放荡自己的人生,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曲曲折折,他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甚至高于自己的父亲,我想,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懂得变通,运用自己的才华,得以流芳百世。

人生充满了偶然,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知变通,方是人生大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