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本文由《萬物》雜誌官方微信 “把科學帶回家

” 提供

來源 | 《萬物》等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趣問萬物


最近宅多了,個個都練出了十八般“廚藝”,但還是會想念樓下包子鋪熱騰騰的香氣。那一層層高高壘起的蒸籠是否曾讓你好奇,裡面的包子究竟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對這個問題,央視《是真的嗎?》欄目曾做過調查(視頻鏈接見文末),只不過用的是饅頭。大多數人都認為蒸饅頭上層先熟是常識。中學物理競賽也曾出過類似的題目,答案同樣是上層。對此的解釋大都是:水蒸氣受熱上升聚集在上層,並且到達頂部時會遇冷液化,同時釋放大量熱量。

為了驗證這個常識是否是事實,欄目組採訪了經驗豐富的麵點師傅,結果師傅卻乾脆地說是下層先熟。口說無憑,他們又用10層的蒸籠現場驗證,結果經過相同時間,無論是饅頭的熟度還是蒸屜的溫度明顯都是下層更勝一籌。一位物理教授解釋道,熱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會不斷喪失熱量,雖然升到頂部遇冷液化的確會放熱,但熱量大多從蓋子那流失到外界去了

那為什麼會有上層包子先熟的說法呢?大家買包子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一些店家總是從上層拿包子,這實際上是已經“倒籠”過了,下層熟得差不多的包子被調到了最上層,然後在最底層再換上新的一屜,這就讓顧客產生了上層先熟的誤解。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容易想當然,別忘了實踐出真知。


為什麼有時在白天也能看到月亮?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趣問萬物

昨天的超級月亮大家看到了嗎?雖然超級月亮難得一見,但白天出現月亮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我們總以為白天屬於太陽,夜晚屬於月亮,它們分別在兩個半球輪班,而不會一起出現。事實上,根據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位置的變化規律,太陽和月亮幾乎每天都有同處於地平線之上的時候,相見的時間從幾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不過即使它們同時亮相了,你也未必會注意到。因為月球不像太陽那樣會自己發光,而是要依賴對太陽光的反射,雖然在夜幕襯托之下,月亮還算是最奪目的天體,但是在陽光主宰的白天,月亮就相當“卑微”了,尤其是在只有一個月牙大小的時候,一片輕飄飄白雲的存在感都比它高。即使月亮的亮度足夠顯眼,如果位置不夠高也會被建築物和大氣低層的塵埃遮擋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趣問萬物

月相變化週期

那在什麼時候最容易看到日月同輝呢?最佳時期是在月球和太陽與地球夾角呈90度的時候,即上弦月(農曆初7~初8)和下弦月(農曆22~23日)期間。如果天氣配合,在上弦月的下午和下弦月的上午,當月亮升到足夠高的位置時,你就可以欣賞到“日月同輝”了。最重要的前提是,白天的你在低頭看手機時,還會記得抬頭看看天空。

為什麼騎車很久都不會忘,

背書卻忘得很快?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趣問萬物

圖源:pixabay


不僅是騎車,凡是動作類技能,比如彈鋼琴、游泳,一旦學會,即使很久沒練,我們也能熟練地操作。但是在校時背過的理論知識,你又能記得多少?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是因為人腦對不同類型的記憶採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

我們的記憶可以分為3類:陳述記憶(如背課文)、情景記憶(如昨天做的事)和程序記憶(如騎車)。前兩者主要由大腦的顳葉和海馬體儲存,而負責程序記憶的腦區就大了,包括大腦的運動皮層、基底核以及小腦

大腦的運動皮層向肌肉發送信號,負責動作的計劃和執行;基底核是大腦深處的神經核團,與動作的發起有關;小腦則起著協調和適應動作的作用。在我們剛開始學習一門動作技能時,這些腦區會被充分調動,

運動皮層中的白質和灰質也會發生變化。白質主要由神經元的軸突組成,主要負責腦區之間的信息傳遞;灰質則以神經元細胞體為主,負責處理信息。科學家發現,擅長某項技能的人,相關腦區的白質連接更強,灰質面積也更大

當你不斷重複一系列動作達到熟練,運動前區皮質和基底核的活躍度會跟著降低,彷彿不用動腦,四肢就自動配合,不過運動皮質和小腦還是相當活躍

總之要想掌握一門技能,光眼睛看會了可沒用,得動起來才行。

為什麼流沙的密度比人體大,

人還會下沉?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趣問萬物


被流沙淹沒是許多冒險類影片的經典橋段。看似普通的沙地,卻暗藏把你拉入“深淵”的陷阱。但流沙並不像漩渦那樣擁有“吸力”,它不過就是沙子、黏土與水的混合物,密度約為水(1 g/cm³)的兩倍,而人體密度和水差不多,陷入流沙真的會被淹死嗎?

有研究者用與人體密度相近的鋁珠來模擬人墜入流沙的情景,流沙是根據野外流沙成分比例配製的。起初鋁珠的確下沉了,但過了一會兒又浮出一半。所以是影視劇騙了我們嗎?影視劇或許有誇大成分,但簡化的模擬實驗並不能完全重現現實的複雜情況。

另一批科學家實地探訪了一處流沙,在那裡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迅速沉底,不過這種流沙深度只有1米,所以對成年人來說並不會構成威脅。但由此看來,如果流沙足夠深還是相當危險。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趣問萬物


流沙形成原理 | 圖源:HowStuffWorks

流沙的性質與普通流體(如鹽水)非常不同,它和漿糊、油漆一樣,屬於非牛頓流體,粘度會隨外界的擾動而改變。一開始踏進流沙會陷下去,是因為身體的壓力都集中在腳底,其壓強超過了流沙表面所能承受的臨界值。與此同時,你對流沙的擾動,會使地下水上湧,沙粒下沉形成黏稠的“水泥”,把你的腳死死“拽住”。你越掙扎,這“水泥”就越攪越稠,讓你愈發難以脫身。這種情況下,如果生拉硬扯,你需要抬起一輛汽車的力量才能拔出一隻腳

那萬一陷入流沙該如何脫險?根據流沙的特點,你一定不能大幅擾動它,並且儘可能減小對流沙的壓強,以免進一步下陷。你可以適度傾斜身體(前俯或後仰)來增大與流沙的接觸面積,然後雙腳緩緩挪動,這對普通人來說是非常費時費力的,所以沒經過專業訓練,可別貿然去探險(流沙逃生示範見文末)。


【拓展視頻】

包子鋪實地探訪,解開“蒸饅頭之惑”:

http://tv.cctv.com/2014/10/18/VIDE1413641398941130.shtml


貝爺教你流沙逃生(流沙危險,請勿靠近):

視頻​mp.weixin.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