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1862年,在南北戰爭的第二年,時任美國第16任總統的亞伯拉罕·林肯簽署法令,宣佈頒佈《宅地法案》

這一法案規定:

凡一家之長,年滿21歲,從未拿起武器參加叛亂之合眾國公民,或有意願的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並交納10美元手續費後,可向政府申請獲得160英畝土地。申請人在土地上居住並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照而成為該土地的所有者。如果申請人提出優先購買的申請,可於6個月後,以每英畝1.25美元的價格購買之。

可以說,《宅地法案》是美國曆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項法律,也是美國第一份免費分配土地的法案。從國家層面上來講,它的積極意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

  • 第一,《宅地法案》使得美國部分拓荒者免費獲得了土地,有2.7億-2.85億的土地被免費贈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國內的階級矛盾。
  • 第二,該法案所分配的土地均來自美國聯邦的公共土地,通過實施,成千上萬英畝的聯邦公共土地成功轉化為私人財產,進而促進了西部土地開發和經濟發展,為美國的工業化進程鋪平了道路。
  • 第三,《宅地法案》贏得了美國西部民眾對北方的支持,阻止了南方大種植園奴隸制向西擴張的進程,為美國北方軍的勝利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亞伯拉罕·林肯

但是,眾所周知,任何的社會變革不僅會帶來正向的積極影響,還會為發展帶來負面的消極因素。就連《宅地法案》也不能例外——它並非世人眼光中那樣完美無缺,事實上,短短147字的《宅地法案》,有它無法突破的自身侷限性,甚至影響到了美國社會發展的多個方面。

今天,我們就係統、客觀、全面地來看待《宅地法案》,從其侷限性出發,淺析它對美國未來發展的負面影響。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新舊土地法的並存與衝突,加劇了土地投機與兼併行為

早在1785年,也就是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第二年,美國就頒佈了土地法。該土地法規定,西部地區的國有土地拍賣底價為1美元,一次性購買不得少於一個地塊即640英畝,而且必須以現金交付,現金購買土地沒有上限。

自此,美國西部土地投機行為便開始大肆猖獗。直到1862年,近80年間美國共發生過三次大的土地投機活動,“窮人愈窮、富人愈富”局面在美國社會不斷蔓延,社會階級矛盾持續加劇。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美國拓荒者前往西部

從某種程度上說,《宅地法案》頒佈的目的之一,便是為了打擊西部土地投機者。但在新的土地法頒佈後,美國聯邦並未廢除舊的土地法。也就是說,一方面舊的土地制度強調公開拍賣與現金支付且不設上限,而另一方面,由《宅地法案》開創的新的土地制度則允許西部民眾獲得免費宅地。

新舊兩種土地制度疊加的後果,便是進一步鼓勵了土地投機行為投機商可以利用舊的土地法繼續進行土地投機,將土地肥沃、質量上乘的土地收入麾下,而把那些貧瘠偏遠、缺水少肥的土地留給拓荒者,使得拓荒者等群體不得不花費鉅額費用用於購買土地投機商手中的土地,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底層民眾的負擔。

與此同時,土地投機商們還紛紛成立公司,僱傭大批的冒名頂替者申請免費土地,再利用《宅地法案》中“如果申請人提出優先購買的申請,可於6個月後,以每英畝1.25美元的價格購買之”的

“折償”條款購買土地。據記載,在1882年~1904年,僅僅五年時間,就有2000萬英畝的土地是通過“折償”條款購買的。可在當時,東部貧苦群眾的日薪工資在1美元~2美元之間。試問,如此多的土地又會有多少是真正落在了拓荒者等底層民眾手中的呢?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拓荒者前往西部的路途中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在《宅地法案》頒佈後,

美國聯邦政府又頒佈了四個法令,作為補充措施。分別是1873年《育林法》,1877年《荒地法》,1878年《木材礫石法》、《木材砍伐法》。在這四個法令中,除了《育林法》是免費贈予土地外,其餘三個法令均是通過購買獲得土地。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這些涉及礦產、林業、牧業的土地絕大多數都被財力雄厚的土地商購買獲得,而底層民眾則被高額的交通費用和購買費用阻擋在外。至此,土地投機行為從耕地拓展到了林礦產業的方方面面,美國的大量肥沃土地和礦產資源被少數富豪所佔有,廣大貧苦農民僅僅佔有很少的一部分。

當然,《宅地法案》的負面影響不僅在於土地投機本身,對於土地而言,其遭受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甚至影響到了日後美國生態環境的發展。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土地荒漠化嚴重,成為《宅地法案》始料不及的情況之一

據統計,從1860年到1900年的40年間,美國全國的農場數由204.4萬個增加到573.9萬個,增幅高達180.8%。而在 1862年到1923年,有213億英畝的國有土地以免費或者出售的方式轉為私有。

與大片土地被開墾相對應的,是美國農作物收穫面積數量開始激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美國大平原塵暴區的形成》一書中,作者詳細為我們展示了8個大平原州的農作物收穫面積數量增長值——“從1899~1909年的10年間,收穫面積的增加量為1810萬英畝;從1909~1919年的10年間,收穫面積的增加量為1620萬英畝”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農作物收穫面積不斷增加

顯然,當大片的耕地被少量的土地所有者佔有,放牧耕作的形式便會走向粗狂。當然,無限開墾為美國的糧食產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土地自身的質量和效益也在年年遞減。由於政府和開墾者不注意對土地的維護和修復,日積月累地超額使用使得土地問題逐漸成為一個不能忽視的重大問題。

但是,由於地廣人稀,土地又是免費贈予,美國的開墾者僅僅把土地當作了牟取暴利的工具。他們瘋狂開發土地只是為了變得富有,生態環境問題始終沒有被重視起來。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美國西部荒漠化嚴重

長此以往,美國西部——曾經的植被茂盛、土地肥沃之地,在人們和土地公司無休止地開墾之下,隨著風蝕漸漸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荒漠,隨著暴雨的沖刷逐漸喪失了原本的生機。草原失去了草皮,森林被無節制地亂砍亂伐,水土流失異常嚴重,最終引起了生態環境的失衡,西部出現了嚴重的土地荒漠化。

可以說,《宅地法案》及其後續補充法令的實施,不僅加劇了美國西部的土地投機與兼併,更開啟了土地荒漠化的進程。直到如今,荒漠化問題始終是擺在合眾國未來發展面前的巨大生態問題。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三、人口流失使得東部發展走向疲軟,“西強東弱”的發展格局開始顯現

在《宅地法案》的刺激之下,美國東部大量的移民,尤其是生活困頓者開始湧入西部,他們懷著一顆勞動致富的心,積極投入到西部大建設的進程中去。由於美國東部是老工業區,對人口有著相當大的依賴性,因此人口減少使得勞動力價格上漲,物價上漲,工業發展效益則迅速下滑,東北發展陷入疲軟。

而西部則在政策的推動下開始人口激增。據記載,在1870~1890年期間,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西部人口從687萬猛增到1677萬多人,平均每年以49.5萬的速度在增加。在《美國史通論》中記載,“遠西部及戰後的西部地區的農場數,從1850~1860年增加了41.64%,從1860~1870年增加了39.1%,從1870~1880年增加了73.7%,從1880~1890年增加了74.2%。”西部,開始進入了全面拓殖與發展的階段。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美國農場數量逐漸增加

人口西遷為西部帶來了大量的農場,而農場增加則為西部發展帶來了活力,資本主義農場、工業工廠紛紛開始投資運行。在這種情況下,西部成為了充滿機遇之地,“淘金”成為了東部人口前往西部最夢寐以求的事情。

在西部如火如荼地發展中,1869年至1893年,美國又先後建成了

5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線。這些鐵路幹線及其支線,就如同動脈血管一樣,把東部的移民和資本源源不斷地運輸到西部。交通的發展與便利,使得更多的務工者和工業人口前來參與西部建設與發展,進而使得工業化也逐漸從東轉向西,美國五大湖重工業區的形成甚至都受此影響。

當然,《宅地法案》在頒佈之初未曾考慮到人口西遷後對東北部的影響,更未考慮到氣候對二者的侷限,從此,美國發展“西強東弱”的格局開始逐漸顯現出來,美國東西部工業化差距被逐漸拉大。

淺析《宅地法案》對美國未來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四、總結

不可否認的是,《宅地法案》積極意義是巨大的,並且在執行的過程中,它不但受到了美國農民的廣大歡迎和積極響應,也受到了眾多史學家的認可。但它在頒佈後,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特殊原因,使得它的侷限性也不能被我們所忽視,對美國的未來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是土地投機與兼併加大了貧富差距。《宅地法案》及其後續法案雖緩解了日漸對立的美國階層矛盾,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大量窮苦民眾並未從中獲取實質性的好處。隨著工業化在西部地區的鋪展和公有土地減少,社會矛盾、失業問題再一次成為擺在美國面前的重大問題。

二是美國西部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破壞。在瘋狂開墾的過程中,西部大量植被和樹木被破壞殆盡,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肥力低下,原先茂盛之地逐漸變成了荒漠,直到如今,美國西部的荒漠化問題仍舊是阻礙美國發展的生態環境因素之一。

三是西部發展強勁,東部發展陷入疲軟,美國進入了“西強東弱”的發展格局。西遷的人口不僅為西部帶來了廉價的勞動力和眾多的農場,更為其工業化發展打下了基礎。加之氣候和交通因素的影響,東部逐漸喪失了它工商業發展的地位,西部隨之崛起,“西強東弱”的局面開始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