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

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 国务院提出抓紧出台措施降低融资成本


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


据记者统计,目前已有24家银行披露了业绩快报,净利润增速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有19家银行的增速同比上涨达到两位数,2家银行增速超过20%。24家银行的净利润总计达到4390.5亿元,相比去年的3959.2亿,同比增长10.9%。


宁波银行净利增速第一


从绝对值来看,招商银行暂时拔得头筹,2019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达928.6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697.5亿元,在一众银行中取得领跑地位。


从相对值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弹性十足。其中宁波银行和常熟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20%,分别为22.6%、20.7%,位列增速榜前两位。


宁波银行2019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各项存款为7715.21亿元,比年初增长19.30%;各项贷款为5291.02亿元,比年初增长23.31%;2019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0%;基本每股收益2.41元,比上年同期提高0.26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15.19元,比年初增长19.79%。不良贷款率为0.78%,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524.08%,比年初提高2.25个百分点;拨贷比4.10%,比年初提高0.02个百分点。


宁波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生产制造行业中最优质的公司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或环渤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工商业排名靠前,支撑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绩;其次是产业较为多元,相比部分北方城市过度依靠单一资源,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则是百花齐放;第三是将分母做大,即扩大贷款规模,但这种稀释效应也要把握好尺度,多数时候贷款增多,不良也跟着上升。


华夏银行表现乏力


已公布业绩快报的银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郑州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较慢,在10%以内。


华夏银行目前的净利润增速暂时垫底。快报显示,2019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47.34亿元,同比增长17.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05亿元,同比增长5.04%。


报告期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达30207.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02.09亿元,增幅12.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675.8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4.47亿元,增幅23.23%;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今年开年,华夏银行就收到了监管罚单。1月2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布的天津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津银保监罚决字〔2019〕57号)显示,华夏银行天津分行存在以下违法违规事实:(一)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二)贷后管理不到位,部分信贷资金回流借款人转本行定期存款。根据相关规定,天津银保监局对其处以罚款人民币合计100万元。华夏银行厦门分行存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虚增存贷款业务规模、代付易结算业务开展不符合监管规定、普惠龙E贷款业务模式不符合监管规定的行为。厦门银保监局决定对华夏银行厦门分行罚款670万元,并责令该分行对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分行于近日对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分别开出罚单,合计罚款33万元。其中大银罚字〔2020〕第3号显示,华夏银行大连分行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大连中心支行对单位罚款6万元;对该行2名主要负责人各处1万元罚款。


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刘辰涵的报告显示:2019年股份行资产增速突出,城商行高开低走,净息差有韧性,各类型银行走势分化,不良率环比持平、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净利润同比增速稳定,较三季度略有下降,资本充足率不断提升。已公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在净利润增速方面,所有银行2019年净利润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净利润基本实现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增长。疫情对银行业影响整体可控,贷款节奏可能会后移,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贷款比重相对较小,资产质量波动。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3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并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帮助复工复产,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以达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目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额外加大对股份制银行的降准力度,一方面是由于股份制银行的客户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整体面临着负债压力较大、负债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股份行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其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更好发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比较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在前期已经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


曾刚表示,通过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央行能够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助力其应对疫情冲击,顺利实现复工复产。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把政策落到位,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资保供、春耕备耕、国际供应链产品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等资金需求。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有序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复工复产,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给予合理信用额度等。(21财经&新华网)


2020年国华人寿领罚超百万 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


2020年国华人寿因数据不真实等领罚超百万 2月银保业务期缴保费环比下滑84.9%


3月10日,上海银保监局下发了关于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华人寿”)汪琪华任职资格的批复。批复显示,汪琪华担任国华人寿副总经理已核准通过。这是自2019年4月国华人寿监事任职获批后的又一高管履新。与此同时,今年来其旗下多个分支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均获批通过。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众多的任职批复中,2019年至今,国华人寿已先后撤销了4个分支机构。分别是: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干支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嘉支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瑞安支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江山支公司。其中,2018年10月,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江干支公司经理一职获监管批复,2019年4月,其营业场所发生变更,2020年1月,撤销该分支机构的请示已获得监管批准。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市场竞争加剧中,中小险企线下机构传统展业难以持续,尤其疫情的影响可能会使线下展业更加受挫。此外,线上场景营销兴起,加速了传统线下渠道的转变。


而随着机构、管理人员出现调整,国华人寿在经营层面也出现纰漏。据整理,2020年至今,国华人寿已收到9张罚单,均指向数据真实性问题。1月8日,据烟银保监处罚信息,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中心支公司因存在财务数据造假和高管人员兼任存在利益冲突的职务的违法违规行为,合计被罚28.5万元。


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安徽监管局接连下发8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称“国华人寿安徽分公司”)、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淮南中心支公司(下称“国华人寿淮南中支”)、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下称“国华人寿阜阳中支”)及其相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据悉,国华人寿安徽分公司因客户信息不真实领罚30万元,国华人寿阜阳中支、国华人寿淮南中支因财务数据不真实各自被罚20万元。


此外,胡呈硕时任国华人寿安徽分公司银保总监兼任银保部负责人,主持银保部工作,分管全辖银保业务,对客户信息不真实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罚款5万元;徐大兵时任国华人寿阜阳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分管银保业务,张良新时任国华人寿阜阳中心支公司银保部经理,对财务数据不真实违法违规行为均负有直接责任,分别被罚款22万元和4万元;于卫红时任国华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全面主持工作,石多润时任国华人寿淮南中心支公司银保总监,分管银保业务,对财务数据不真实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分别被罚1万元和3万元。


综上,国华人寿因银保业务数据不真实合计被罚95万元。至此,国华人寿已领罚超百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冲击下,其2月银保业务也并不理想。数据显示,国华人寿单月期缴规模保费环比下滑84.9%,新单规模保费环比下滑44.8%。


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Top16抢占9成市场


车险业务增长难、盈利难,中小财险公司纷纷转型发展非车险。由于多家公司近几年在保证保险业务上“踩雷”,这让不少中小财险公司望而却步,而以百万医疗为代表的创新型短期健康险产品获得市场青睐,健康险顺理成章成了当红明星,业务增速强劲。


2019年,财产险公司录得健康险保费收入840.2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7.68%,成为增速最快的险种之一,但与此同时,其也录得超过40多亿元的承保亏损,成为财产险公司承保亏损最严重的险种,17家险企的赔付率甚至超过100%。


激烈竞争之下,不少公司保费增长与赔付大幅波动,对于背负“活下来”目标的中小产险公司,健康险业务到底是一剂解药还是一剂毒药?


健康险成第二大非车险种,仅比保证保险少3亿元


目前,短期健康险正成为财产险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业务领域,国内现有88家产险公司中70家都已涉足短期健康险业务。


从财产险公司自身的业务结构来看,2019年,其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6.46%,仅次于车险、保证保险,为第二大非车险种,同时,其同比增速远远高于保证保险,由于2019年,其与保证保险的保费收入差距仅3亿元左右,按照目前这一趋势发展下去,2020年,健康险就将取代保证保险,成为财产险公司的第一大非车险种。


排名前16险企占据95%以上市场份额,人保财险独大,占近58%市场份额


各种类型的财产险公司都试图从健康险业务中分得一杯羹。不过财产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依然是一个集中度相当高的领域。70家经营健康险业务的财产险公司中,排名前16的公司占据了高达9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仅人保财险1家就占据了57.93%的市场份额。

「银行保险」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


健康险:增长最快险种之一,同时也是承保亏损最严重险种


从产险公司分险种承保利润来看,2019年,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承保亏损由2018年的24亿元激增至2019年的101亿元,同比增加98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3266%。其中,健康险业务亏损由2018年的19.40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40.02亿元。


与其他非车险种相对比,2018年、2019年财产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已经连续两年录得承保亏损,且都是承保亏损最严重的险种。

「银行保险」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


17家财险公司健康险赔付率超100%


从产险行业分险种的赔付支出来看,赔付支出高速提升给健康险业务带来负担。数据显示,2019年,产险公司各险种赔付支出合计7278.65亿元,同比增长12.76%,其中,健康险赔付支出达623.40亿元,同比增长43.59%,占到了产险行业赔付支出的8.56%,高于其保费收入占比。


70家经营健康险业务的公司中,有17家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业务规模前十的公司中,国元农险1家公司的综合赔付率超过100%。安心财险赔付率最低11.93%,其次是众安保险和泰康在线,赔付率分别为22.74%、36.88%,这或与两家公司成立时间短,数据不稳定有关。2017年泰康在线财报显示,公司当年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一度高达201.36%。

「银行保险」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

面对商车险增速下滑、大公司高市占率的挤压,中小财险公司怀揣美好愿景也在寻求出路,将目光转向非车险业务。需要警惕的是,从众心理下盲目发展健康险业务,或将导致其陷入更为艰难的局面,如同“鸡肋”,不忍舍弃却也难以下咽。如何在迷雾中肃清自身,提升专业能力,才是下一阶段深化健康险发展的首要前提。(财经网&慧保天下)


「银行保险」24家银行2019年度业绩预喜;70家财险公司竞逐健康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