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時候,為什麼日本沒有攔截?

空軍六航


額,其實不是日本不想攔截,而是當時的日本實在沒有機會也沒能力去攔截,“沒機會”是因為此次空襲作為核武器首次在實戰中的應用,美國不可能也不允許讓出現任何的意外,所以,不管是核打擊之前的保密措施還是空襲圖中的防禦手段,都不會讓日本有任何的機會去攔截這次的空襲。而“沒能力”則是因為當時的日本空軍也已經差不多涼透了,哪還有精力去攔截美國的一波接著一波的空襲?所以,日本為什麼不攔截當時美國的核打擊機隊?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這幾點:


▲二戰時期日本的娃娃兵

1、強弩之末的日本空軍

大家別忘了,美國核打擊日本的時間是1945年8月份,這個時候不管日本有沒有正式投降,都已經是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純粹是在垂死掙扎罷了,海軍和空軍的精銳在太平洋戰爭中就已經被美國佬送進了海底,陸軍在當時也正遭到蘇聯紅軍的圍剿,而日本本土說白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娃娃兵,飛機還剩多少能飛的都不好說,不然在這之前也不用搞什麼“神風特工隊”了。所以,已經山窮水盡的小日本根本就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空力量,不然面對之前美國對日本本土一輪接著一輪的轟炸(比如核打擊之前的“東京熱”,東京都快被李梅的凝固汽油彈燒成白地了,這打擊效果比起後面的兩次核打擊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沒有攔截下來呢?

2、絕密的曼哈頓計劃

除了日本自身實力不濟這個原因之外,核打擊能順利進行跟美國核計劃的各種保密措施是分不開的,在當時,“曼哈頓計劃”別說是小日本了,就是在美國,也是僅有少數的政府和軍方高層才知道,並且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對此也只是一知半解,在沒有正式進行核試驗之前,他們只知道軍方正在研發一種可以直接改變戰爭甚至世界格局的“超級武器”,但是這個所謂的“超級武器”究竟有多厲害他們並沒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更加不會想到這種武器在現世之後的不久就會被直接用在日本的本土。因此,當時的日本政府和軍方高層即使知道美國正在研發一種很厲害的武器,也不可能會想到這種武器可以直接抹去一座城市,也不會想到那麼快就能用於實戰,並且直接用到了自己的本土,否則,它們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會組織力量去攔截美軍的轟炸機組吧。

▲核打擊之前的東京大轟炸

3、核打擊之前的障眼法

美國除了對自己的核計劃做足了保密措施之外,在正式對日本投放原子彈之前,也是做足了各種準備措施的,比如在核打擊之前就對日本的眾多工業城市進行了無休止的空襲,像前面提到的日本東京就是在“李梅火攻”中被凝固汽油彈給燒成了白地,東京遭受到的損害程度,比起後面的兩次核打擊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核打擊沒有選擇東京這個首都的原因之一,都已經燒沒了,沒必要再浪費一顆核彈。除此之外,為了麻痺日本的防空,美國空軍當時是時不時就要飛去丟幾顆炸彈或者是撒一些勸降傳單的,一來二去,日本的防空力量也就在這種不間斷的騷擾中慢慢麻木了,他已經習慣了美國這種不間斷的空襲,所以,等到真正丟核彈的那天,在蘑菇雲升起之前,日本本土的防空力量可能還覺得這又是一次普通的空襲吧。

因此,上面提到的三點可能,就是日本為什麼沒有攔截美軍轟炸機機組的原因,簡單來講就是日本自身實力不濟,沒有能力對美軍的轟炸機進行攔截,再加上美國對此次核打擊所做的保密工作防禦措施很到位,在蘑菇雲真正升起之前,全世界都沒幾個人知道這次轟炸扔的是原子彈!


哨兵ZH


日本是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打擊是非常沉重的。那麼,日本為何沒有在轟炸時進行任何抵抗?防空火力都去哪了呢?美軍的轟炸機為何沒收到攔截?其實對於這點“皇軍”表示“我也很無奈”。

準備不足

首先,美軍已經長時間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尤其是東京,天天被炸。尤其美軍攻佔提尼安島之後,509大隊執行轟炸任務,訓練中,為了熟悉航線,幾乎每天都掛著一顆炸彈。所以呢,日本民眾對於轟炸以及防空警報都是見怪不怪了,當B29掛著原子彈飛過來的時候,日本人都無動於衷,按照生活區過日子。

而日本為了穩定局勢,對於廣島遭受轟炸的信息嚴格封鎖,導致後面長崎被轟炸時,長崎也疏於防範,並沒有加強任何有效的防空措施。以至於,長崎遭受轟炸時,損失依舊慘重。

有心無力

其次,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幾乎所有的空中海軍力量都在太平洋上消耗掉了,在日本本土,日本無法組建起像樣的空中力量了,至於攔截,有心無力。

美軍配備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有著“超級空中堡壘”之稱的B29轟炸機。而對於這種非常先進的戰機,日本戰機壓根夠不到,打也打不動,火力,更是沒法比。

根本想不到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日本人壓根沒想到有原子彈這麼回事。美國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是嚴格保密的,知道這個計劃是做什麼的人,不超過20個,包括羅斯福總統,就連杜魯門也是上臺之後才知道的。

這種超級殺傷性武器,是很多人都無法想的,也根本想象不到。對於日本人的眼光,也就只能停留在三八大蓋指哪打哪的範圍內,連衝鋒槍都不知道配備。更別說什麼原子彈了。

要是讓日本人知道,這原子彈一個可以毀滅一個城市,一次性殺死幾十萬人,那麼日本會不顧一切的進行攔截。然而,事實上,兩眼一抹黑,攔截也就意思意思。到了爆炸的時候,全都傻眼。


軍武文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1945年),日本行將失敗時,美國及其盟軍為了督促日本儘快投降,也為了避免盟軍更大的傷亡,向日本政府發出了最後的通牒《波茨坦公告》——“趕快投降,否則把日本國踢出地球!”

當時日本天皇認為這是美國人的恐嚇,對勸降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和盟軍死磕。

美國人一看,不給日本人點顏色看看不知“馬王爺三隻眼”。美國政府動用殺手鐧——原子彈來轟炸日本。



當年8月6日,這是美國人吉利的日子,卻是日本人噩夢的開始,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廣島瞬間成了人間地獄,其慘狀目不忍睹。

日本天皇是個戰爭狂,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並沒有震醒他,他欺騙日本民眾說:“大家不要怕,廣島遭受了天外隕石的襲擊,一切都在掌控中。”

美國人得到的反饋消息是“日本人依然不投降”。美國總統杜魯門心想:“日本天皇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必須把他打疼才行”。

時隔三天,也就是8月9日,美國把第二顆原子彈投向了日本的長崎。長崎和廣島一樣瞬間成了廢墟。這時日本天皇坐不住了,心想,美國再投幾顆原子彈,日本真的要從地球上消失了。




美國在投了第一顆原子彈後,日本天皇認定美國手中不會有第二顆原子彈,畢竟原子彈是新型殺傷性的武器,開發、製造都需要時間,這也是天皇當初拒絕投降的原因。

當美國人扔下第二顆原子彈後,日本天皇傻眼了,這時美國發出最強通牒:“要不要再來第三顆試試!”。此時天皇弄不清楚美國人手中到底有多少顆原子彈?

其實美國人手中就有兩顆原子彈,如果日本天皇裕仁咬牙堅持一下,接下來美國和盟軍對日本還真沒轍。要不說有時候戰爭打的就是雙方的信心和勇氣。最終日本人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宣佈無條件投降。

也許有人會問,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時候,日本為什麼不進行攔截呢?

我們都知道,投放原子彈的方式主要是依靠戰略轟炸機攜帶來投放,當時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由美國最先進的B_29型轟炸機改進而完成的。(如圖)



“B_29轟炸機”在當時稱為史上最強的轟炸機,有超級空中堡壘之稱。它在1萬米高空上,時速能達到651公里。它的爬升速度是每分鐘270米。

此時日本最好的轟炸機是“日本三菱G4M"1"式陸攻機,它的機身粗而短像極了一根大雪茄,日本人稱之為飛行的雪茄(如圖)




日本的G4M"1"式陸攻機飛行最高度只能達到8500米,而美國的B_29是一萬米以上。日本這型轟炸機的最高航速是426公里每小時,而美國的B_29轟炸機時速可達到651公里每小時。

日本的轟炸機飛不高飛不快,它如何能攔截住美國轟炸機?

在二戰中,日本人確實擊落了兩架美國B_29轟炸機,其實是用自殺式的方式撞下來的。

盤點二戰時各國轟炸機,美國B_29轟炸機排名第一,日本這款轟炸機排在前十名之外。

當時日本的防空能力如何呢?

此時日本擔任防空的飛機只有區區970架,而高射炮僅有2590門。由於B-29轟炸機飛的很高,雷達又遭到美軍大規模電子戰壓制。日本防空捉襟見肘,對美國B_29轟炸機來說就是不設防城市。



日本的2950門75毫米-100毫米高射炮都無法命中高空飛行的B-29。只有自動裝彈的三式120毫米高射炮和五式150毫米高射炮才有能力攔截高空B-29,但是數量只有122門,簡直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有鑑於此,美國根本就不考慮日本能攔截B_29,於是在1945年8月1日向日本33個城市投下的大量的宣傳單,警告在之後數天將空襲所列的城市。美國人的意思是“勿謂言之不預”。

結語:1945年8月6日,“艾諾拉·蓋號”B_29轟炸機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 1945年8月9日,“伯克之車號”B_29轟炸機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隨後日本投降。


秉燭讀春秋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不是日軍沒有進行攔截,實際上美軍投放原子彈用的是當時著名的空中堡壘B29轟炸機的飛行高度為1萬米左右,而當時日軍所使用的零式戰機飛不到這樣的高度,進行攔截的時候只能是零式戰機向上俯衝的時候對著B29轟炸機打一梭子彈進行攔截,至於效果就非常差了。

至於日軍其他的飛機,主要是用飛燕進行撞擊攔截,但效果也非常地差。

戰爭到了後期美軍對日本進行了地毯式轟炸

太平洋戰爭到了後期的時候,日本基本已經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尤其是在美軍佔領硫磺島之後,直接在硫磺島起飛轟炸日本。

B29空中堡壘轟炸機本身機身重量就非常重,在到達日本上空後,通常會保持9000-10000米的高度,這個高度的氣流對於B29來說可以實現穩定的飛行。而日軍的飛機一般機身重量小,如果飛到這個高度,那麼往往由於氣流問題不能穩定地飛行。

再加上B29飛機本身就有強大的火力,所以也有很強的自身保護能力,即便是真正地對戰當時日本的任何一款戰機都不落下風。

1945年3月開始,美國開始了對日本城市的轟炸,把日本的每個城市都關顧了一遍,數百萬日本城市居民逃到了農村地區,大量工廠的工人都跑了,工廠無法正常開工,石油化工工業下降了83%,飛機產量下降了四分之三,電子設備產量下降了七成,600多家軍工廠要麼被炸燬,要麼遭到了嚴重破壞,極大地打擊了日本的戰爭能力和經濟能力。

轟炸當天的情況

事先對於原子彈的投放,美軍也是精挑細選了最優秀的飛行員進行過多次的模擬訓練,到了執行任務的時候已經對投放操作極為熟悉,駕輕就熟了。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美軍B29轟炸機進入了廣島上空,當時的日本人並沒有躲進防空洞,而是仰望美軍飛機。因為當時美軍飛機轟炸日本城市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情況,這次過來的數量很少,他們可能以為是轟炸別的城市的飛機。

9點14分17秒,3架美軍飛機中的一架打開了投放裝置,原子彈從艙門落入空中,隨即B29飛機飛離了轟炸地點。

原子彈最終在離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隨即廣島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轟炸之前的廣島

這次轟炸直接就造成了6萬人的死亡,整個城市瞬間炸成了一片廢墟,很多人因為受到了當時原子彈的輻射,多年後也相繼死亡。

之後,美軍又在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美軍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原因

在經過了後期的硫磺島、塞班島、沖繩島等一系列戰役後,雖然美軍都獲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只是沖繩島戰役,美軍就付出了傷亡7萬多人的代價。當時日本陸軍已經掌握了數百萬的軍隊,他們在本土積極備戰,打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妄圖憑藉日本本土的頑抗,和盟軍再打個幾年,爭取到更好的局面,體面地結束戰爭。


美軍也對日本本土的作戰進行過充分的估計,他們根據歷次奪島戰役的情況,認為攻佔日本本土需要付出100萬美軍大兵的代價。

因此,要促成日本儘快投降,美軍採用了“曼哈頓計劃”,即向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

除了在日本廣島,美軍又在3天后即8月9日,在長崎投放了另一顆原子彈,造成了8.6萬人的傷亡。

事件的影響

這兩次原子彈事件使日本當局已經徹底喪失了繼續作戰的信心,日本天皇也在8月15日發表了“終戰詔書”,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老威觀史


1945年8月6、9日,美國空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扔下一枚原子彈,這兩座城市頃刻間灰飛煙滅,人員損失巨大。日本軍方也不知道有這麼威力巨大的武器,這也是導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個時候日本本土為什麼沒有攔截吶?(核武器爆炸圖)

二戰末期日本的制海權、制空權、防空權

日本在中途島海戰過後,只剩下了2艘航空母艦,四艘輕型航母。到美軍進攻日本沖繩島的時候,日本的航空母艦基本沒有了,航母艦載機也沒有了,優秀的飛機駕駛員損失殆盡,根本談不上有什麼制海權了。

日本陸軍航空部隊在美國海軍的進攻下也損失的差不多了,關鍵是日本為了守護本土,搞起了“神風特攻”。1945年4月,日本集中海軍航空兵(也不在船上)和陸軍航空兵為了防止美軍登陸沖繩,搞了一套

菊水作戰,就是自殺式攻擊。遵循“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艘美國軍艦的做法,截止1945年6月22日,共發起十次菊水作戰,4200多架飛機被擊落,所謂日本本土的制空權也蕩然無存了。(菊水作戰中損壞的美軍艦船)

少數的作戰飛機只保護重要的地方,比如東京以及一些重要的軍事基地。

日本地面高射炮防空本來就是弱項,數量配置也少。自東京大轟炸(燃燒彈燒死了88000餘人)後,地面防空炮火也被調集到重要的地方進行防空,像廣島、長崎這樣的地方,日本軍方根本無暇顧及了。

“超級空中堡壘”B29的優勢

美軍投放原子彈的戰機是當時最先進的“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這款戰機性能優越。

B29飛行高度40000呎,合計12192米;時速350英里,合計563公里。日本戰鬥機的飛行高度基本達不到這個高度,就是達到這個高度,B29的飛行速度也比日本戰鬥機的飛行速度快,日本最好的防空炮火最高也就是這個高度,日本軍方防空也不可能在這麼高的時候開火,命中率太低了。用來扔原子彈的B29是讓日本軍方打不著、追不上,非常的保險,況且有

P51護航戰機。(轟炸前的廣島)

再說,B29轟炸機上配置了精確的投彈儀器,在高空精準投放炸彈,減少戰機的損失。(轟炸後的廣島)

在原子彈投放之前,美軍轟炸機多次投下傳單,警告這兩個地方的市民。日本軍方照常拉響防空警報,市民久而久之也習以為常了,廣島的市民看到只來了三架飛機後,根本不當一回事,都沒有躲進防空洞,無視了防空警報,誰知道是新武器原子彈,損失慘重。


穿越再現彼岸


日本怎麼也不會想到,1945年,美國會在其本土上扔下兩顆原子彈,造成大面積建築設施損毀和眾多人員傷亡,以及無數市民遭遇核輻射汙染而痛不欲生的悲慘境況。

那麼,美軍在投擲原子彈的時候,日軍為何沒有攔截呢?其實,這應該與日本的大意以及當時的處境有關。

美軍在投放原子彈前夕,曾撒下6300萬張傳單,希望日本民眾能夠抓緊時間撤離,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然而,這樣的消息並沒有引起日軍高層的重視,對於原子彈概念也是一頭霧水,在日本看來,所謂的原子彈不過是美國嚇唬日軍的煙幕彈而已,加上日軍自身頑固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根本不可能將美軍要投放原子彈的警告當回事。

何況日本有多個城市,也不知道美軍具體要往哪個城市投放,而經過多年的戰爭,日本軍事力量已日薄西山,戰爭已消耗了日本全部精力,這樣很難有太多軍力和武器用於設防美軍的打擊行動。

當美軍最終鎖定廣島和長崎兩市時,日軍再想攔截為時已晚,因為遠程投送能力早已在多年征戰中消磨殆盡,而今只能木訥地看著兩顆原子彈變成兩股黑壓壓的蘑菇雲,在向外向上拓展騰空的同時,不斷肆虐著城市的一切。

見此情景,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法西斯分子感到大勢已去,只好宣佈無條件投降,接受歷史的審判,結束罪惡的一生。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二戰末期日軍已經喪失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根本攔不住美國轟炸機,能應對美軍轟炸的方案只有躲進防空洞了

其實在整個二戰時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從來就不具備攔截美國轟炸機的能力,因為零式戰鬥機的最大升線不過4200米,而無論是美軍前期的B-25轟炸機,還是後期的B-29其最大飛行高度都遠遠大於零式戰鬥機,承擔“核平日本”任務的美軍B-29空中堡壘轟炸機的最大升線更是突破10000米,這個高度是零式戰鬥機所無法企及的。(日本零式戰鬥機的飛行高度根本夠不著轟炸機)

不過得益於自己島國的身份,日本的東面是遼闊的太平洋,一望無際的大洋成為日本列島最大的屏障。二戰時美國轟炸機的航程還比較短,若從夏威夷起飛,在執行完轟炸任務後根本沒有足夠的燃料返回,屬於“荊軻式”的自殺行動。

所以如果想轟炸日本本土,就必須再靠近它一點,越近越好,最好是先將轟炸機放到航母上,讓航母航行到日本附近海域再放飛轟炸機,這樣一來就能保證轟炸機在飛出去之後還能再飛回來。

這個想法雖然不錯,但日本聯合艦隊也不是瞎子,怎麼可能坐視美國航母跑到自己家門口放炸彈,只要發現必然是果斷將其擊沉,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巔峰時期,絕對不會給美國佬機會的。

但是為了鼓舞全民人民迎擊日本法西斯的士氣,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有機會要去炸日本,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去炸日本”,於是著名的“轟炸東京”計劃就誕生了。

“轟炸東京”又稱“杜立特空襲”,因為這起轟炸計劃是美國由著名飛行員的吉米·杜立特中校一手策劃的。

(圖片中間的這位老人就是杜立特)

經過一番慎重挑選,杜立特選擇了航程達到2000公里的B-25型“米切爾”型轟炸機作為本次行動主角。1942年2月3日,改裝後的兩架B—25B型轟炸機在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美國政府於是決定執行該計劃。

1942年4月1日,大黃蜂號航母搭載著16架B-25轟炸機從加利福尼亞出發奔赴日本。在原計劃中,大黃蜂航母要把這16架B-25送到距東京880公里處的海面上,然後B-25轟炸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執行完轟炸任務後再返回航母降落。

但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正當美軍航母日益接近日本時,美國人發現狡詐的山本五十六突然將警戒線擴大了500公里,這導致美國航母在抵近到距離東京1300公里時就被日本潛艇給發現了。

此時對於美國人來說處境非常糾結,如果繼續按照原計劃再往日本方向走,極有可能被聞訊而來的日本海軍包了餃子。但如果放棄此次行動,杜立特又非常不甘心,最後杜立特決定提前起飛。

說實話,杜立特的決定無異於自殺,因為當時大黃蜂航母距離東京尚有1300公里,來回就是2600公里,就算是這些飛機經過了改裝,加大了航程,但這個距離也已經逼近了B-25的航程極限了。

而且目前日本已經加強了在外海的巡視,所以大黃蜂號估計也不能在原地久留了,因此這次起飛註定就是一次單程線。

但是為了鼓舞美國人民的抗敵士氣,杜立特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帶頭起飛,帶領著16架轟炸機直撲東京。

在4月18號,杜立特率領的轟炸機群成功地對東京進行了轟炸,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本土首次遭到盟軍打擊。

在執行完打擊任務之後,所有飛機的燃料都不足以返回大黃蜂號航母了,於是其中的15架飛機決定飛往中國迫降,只有一架飛機因為油料所剩無幾,連中國都飛不到了,於是轉而前往蘇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迫降。

在此插句嘴,美國轟炸機群之所以不選擇全部前往蘇聯迫降,是因為當時蘇聯還沒有對日宣戰,蘇聯政府不便介入美國與日本的戰爭。

不過萬幸的是,飛往中國的15架飛機大部分都落在了國統區和淪陷區交界的地方,在全部75名飛行員中,共計有64人獲得了當地中國百姓的積極救助,其餘的飛行員有的在降落中遇難,有的被日軍抓獲並殺害。而杜立特本人則幸運地中國農民救起,最後成功地到達了重慶。(“杜立特空襲”示意圖)

“杜立特空襲”是美國對日本本的第一次轟炸,而到了1944年中旬,美國終於奪取了位於日本南部的馬里亞納群島,獲得了轟炸日本的重要根據地。

馬里亞納群島中部的塞班島距離東京大約2300公里,而美國當時最先進的B-29轟炸機航程超過了5000公里,因此奪取馬里亞納群島將意味美國可以任意的收拾東京了。

由於當時原子彈還沒有研製出來,美國先行對東京進行了兩次燃燒彈大轟炸,史稱“李梅火攻”,將整個東京夷為平地,造成了約10萬人死亡。

而面對美軍轟炸機,日本的戰鬥機根本無法攔截,至於防控火炮更是形同虛設。因為當時可沒有制導武器,拿著高射炮想打中離地上萬米的轟炸機,幾率非常低,所以日本只剩被動挨打的命了。

到1945年8月6日,美國一架B-29轟炸機從馬里亞納群島南部的天寧島出發,飛抵日本的廣島上空,投放了一枚原子彈,整個廣島瞬間迴歸自然。三天後,美軍又在長崎投下了另一枚原子彈,最後徹底迫使日本投降。


(美國核平日本路線圖)


千佛山車神


美國原子彈襲擊日本時,日本戰機正在待命?誰說了?日本怎麼知道美國轟炸機要投原子彈了?

美國在投放原子彈之前,確實有人提出來這個威力太大了,是否應該發傳單告知日本民眾,讓他們離開,美國的主要轟炸對象是日本的工業區。

美國組織了參謀部和將領們開會研討這個話題,最後被否決了,反對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1、如果日本知道了即將被原子彈攻擊,起飛戰機進行攔截怎麼辦?這將對前線的飛行員造成極為沉重心理打擊,因為為日本提供情報的就是美國自己,這是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

2、日本知道被原子彈攻擊的地點後,會不會將所有的日本人撤走,而將在日本的美國人和美軍俘虜們放在哪裡去,最後轟炸機的結果是將大批美國人炸死怎麼辦?

3、日本在知道美國原子彈後,會不會在轟炸前瘋狂的派遣神風敢死隊和日本戰機對塞班島、美國航母進行瘋狂攻擊怎麼辦?萬一原子彈被炸燬了怎麼辦?

經過討論美國取消了通知日本人撤離原子彈攻擊區這個事,而且大會還討論了攻擊日本地點選擇,有人還提到了東京,但是被否決了,因為如果把美國天皇炸死了,誰來接受投降呢?

而最後下選擇了4個地點投放原子彈,長崎和廣島有個地方並不是第一選擇,但是當飛行員飛到上空後,天氣不好才換了地方,而第一批轟炸後日本就投降了,也就沒有進行第二批次的轟炸了!


狼煙火燎


日本想攔截也攔截不了。

第一,日本的老鳥飛行員早在戰爭中損失殆盡,剩下的都是一群菜鳥。這些菜鳥能把飛機開起來就不錯了,至於那些什麼編隊啊,協同作戰啊,等等的就別提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都怪日本飛行員培養制度弄出來的。日本的資源少,所以他們搞的是精英模式。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當飛行員。這麼一來有很多人就因達不到精英的標準而被淘汰了。一開始,日本憑藉著一群優秀的精英飛行員和性能出色的飛機,確實橫行亞太。但隨著戰爭的進行,精英飛行員越打越少,等到45年的時候幾乎可以說是損失殆盡了。另外,正在因為資源少,日本的飛行員也缺乏實際訓練。畢竟熟練的飛行員都是實打實的飛出來的。可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節節敗退,飛行員損失越來越嚴重,新招的飛行員又因缺乏油料和彈藥,加上新生產出來的飛機要優先供應前線,所以就缺乏實際訓練。很多飛行員都是剛學會怎樣把飛機開起來,怎樣降落,OK,就算是合格了,可以上前線打仗了。

另外,隨著戰爭的進行,越來越多的人上了前線。而飛機的生產就交給了在校的學生、家庭主婦和老人等。結果也就造成了飛機質量的下降。

第三,美軍的飛機性能越來越出色。就拿投擲原子彈的B29為例,它能夠飛到一萬多米的高空。日本最先進的零戰使盡吃奶的勁也夠它不著。所以在戰爭末期,大量美軍的B29乾脆拆掉自衛的機槍機炮,也不需要戰鬥機的護航,就大搖大擺的飛到日本上空投彈了。一開始日本確實也是派出戰鬥機升空攔截的,但後來發現每次都是看得見,夠不著,打不中,久而久之乾脆就不理它了。B29機群一來大夥就鑽防空洞吧。結果那天B29就來了幾架,日本人一看,就幾架B29威脅不算大,甭管它了。誰知道它居然會扔下原子彈這麼個大殺器呢?


血染戰旗紅


不是不攔截,是攔截不了,“臣妾辦不到啊!”

首先,當時日本沒多少能夠有效攔截B-29的截擊機,僅有的一些也是損失巨大,並且面對潮水一般湧來的轟炸機群,真可謂是螳臂當車,起效不大。在後期,因為燃料和飛行員都非常短缺,這些飛機都無法保證出勤率。

然後就是日本的無線電技術很是落後,雷達性能不濟,無法提前預知轟炸機群來襲,於是大多數都是靠目測觀察,戰鬥機攔截的黃金時間段就沒有了,等日本人氣喘吁吁爬到高度,B-29早就不知道哪去了。

所以日本人非常重視高射炮等防空火力,廣島任務時B-29就遇到了高射炮火,但是機組成員說“都在很遠的地方就爆炸了”。可見B-29飛的實在太高。

而且當時的美軍已經是轉變了作戰方式,夜間轟炸與日間轟炸交錯進行,神出鬼沒,給日本防空力量的部署造成了巨大困擾。作為比戰列艦都要明顯的目標,機場都是無法隱藏的,於是也是美軍重點照顧的對象,你說日本戰機在待命也好,機場都被炸了,他想飛起來就難了。

↑南瓜炸彈,很像原子彈。

整個原子彈行動中,都是飽含了欺騙。航空隊製造了許多與原子彈外形非常一致的常規炸彈,名叫“南瓜”,然後飛往日本投擲,一次只派一架轟炸機,千里迢迢只扔一個,並且這炸彈還是空爆,基本上就只聽個響。於是長久下來,日本人也就見怪不怪,認為在晚上的轟炸機群才可怕,在白天孤零零來的一架飛機,要麼是發傳單的,要麼就是來拍照的。

在廣島任務時,美軍全程都沒有戰鬥機護航,根本都沒考慮這檔子事,這可是世界第一的機密啊,可見當時的日軍防空力量,幾乎和沒有差不多了。當時的廣島市民已經看到了這架B-29,但是都沒有采取疏散避難措施,甚至有的人還在指指點點。市民都這樣,可想而知日軍戰鬥機們在幹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