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補貼」發電的瑞幸咖啡

在多數人的認知中,瑞幸的商業模式無非是一種單純的“燒錢”模型,補貼、引流、變現、留存,跟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套路一樣,用補貼的誘惑吸引年輕人購買,用互聯網的營銷方式塑造品牌認知。


還有一部分人拍案稱好,說瑞幸只是利用高超的講故事能力割美股的‘韭菜,用資本的錢為廣大客戶買單,美股的韭菜真有那麼香嗎?


用「補貼」發電的瑞幸咖啡


首先,對於市場散戶而言,投機才是他們的賺錢門道,買賣只不過是短期內的K線圖波動,即便買了股票,也不意味著要長期持有;


而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在評定一份商業模式是否可執行、是否有利潤空間,有專業的團隊,專業的計算模型評估,相信資本家對錢的嗅覺必然強於普通人,所以說割他們韭菜,不太現實。


韭菜,還是廣大群眾香。


始終相信,資本是趨利的,在他們投入大量資本之前,必定有一個值得推敲的理由或者憑證,說服他們掏出自家錢袋運行這個商業模式,而且這個方案能夠給予投資人帶來高預期回報,這也是瑞幸能夠打開美國二級市場的必要條件之一。


那麼,瑞幸的邏輯是什麼?


對於零售型企業,營銷、用戶甚至數據,都是為了品牌塑造,而瑞幸的邏輯,是為了強化認知,就如同拼多多一樣,不斷強化價格實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瑞幸也在強化品牌認知,但與拼多多不同的是,瑞幸強化的是高端低價,高端意味著將來有溢價空間,低價意味著能夠讓這場咖啡變成全民盛宴。


一方面是未來能帶來的高額利潤,另一方面是現在能帶來的持續用戶流量,這才是資本喜聞樂見的商業設計。


01

高端低價,是瑞幸的王牌


評估一款產品的性價比,往往由多個因素決定,其中,品牌的作用可大可小,商業裡有個詞,叫做品牌溢價,在財報裡面我們也經常能夠見到一個名詞,叫做無形資產,也稱為商譽。


這東西很神奇,一旦牢牢佔據用戶心智,等於掌握了市場定價權,而且,有上不封頂功效,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產品要定義在高端層面,因為利潤頗豐。


那麼問題來了,高端產品往往意味著稀缺性、定價高,沒有多少用戶會買單,對於在咖啡事業道路上剛起步的瑞幸來說,大批量用戶人群才是首要,做小眾精品咖啡,必然難以超越經營了半個世紀之久的咖啡巨頭星巴克,所以低價鋪量才是打開市場的第一要義。


用「補貼」發電的瑞幸咖啡


高端與低價向來是一對天生矛盾體,低價意味著利潤薄、品牌形象,所以,為了平衡矛盾,瑞幸選擇重塑中層階級認同感。


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急於界定自己的社會階級地位,而外物的襯托,恰好彌補自身的空缺,高端低價策略讓消費者幻想身處高段位,從實際操作邏輯來看,瑞幸咖啡的產品策略,迎合了中國廣大白領需求。


在現代社會中,產品所滿足的需求,不僅僅是產品本身帶來的價值,更多時候需要滿足人“虛榮”的一面,用戶可能並不會因為iPhone好用、耐看,花高價買它,但會因為IPhone所賦予的“精英”標籤而買它,產品背後代表的是人群階級,代表新世紀的黃金貴族身份。


此時的咖啡,不僅僅是咖啡,而是“精英人群”的間接代名詞。


瑞幸用營銷的方式塑造高端品牌,用折扣補貼策略提供咖啡輸出口,既滿足品牌的高端定位,也滿足用戶的消費動機。


用「補貼」發電的瑞幸咖啡


瑞幸做的是,在邊教育市場的同時,植入自己高端低價的思維。每一筆補貼費用都是在教育市場,附加價值就是品牌,定價一定不會太低,不能拉低品牌的高端層次,但折扣可以觸動用戶購買慾望。


為了滿足廣大青年人彰顯自己身份的需求,低價是市場擴容的利器,補貼、打折、促銷等手段恰到好處,但現在的補貼、打折,只是品牌方為了搶奪市場暫時的策略,一旦市場穩定後,該收割的還是要收割,咖啡會成癮,而習慣也是會上癮。


那麼,瑞幸的低價由什麼支撐?


咖啡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暴利行業,控制住成本就能獲得利潤。瑞幸通過擴大用戶人群削減邊際成本,包含營銷費用、管理費用、運輸費用,最重要的是,

擁有對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議價權,大規模批量進購咖啡豆,獲得更低成本價。


從瑞幸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出瑞幸對供應鏈的議價能力,瑞幸咖啡的原材料採購成本為4.66億元,佔銷售收入的53.3%,僅僅比星巴克高几個百分點。


從根本上來看,瑞幸跟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做法異曲同工,只是路徑不太一樣,有的企業選擇用產品去改變市場,而有的企業選擇投入重金去教育市場,出發點都是為了收割市場,就如同某某叫車軟件,一旦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價格不再是影響用戶決策的主要因素。


02

增量市場才是瑞幸主戰場

很多人把瑞幸跟星巴克做對比,實際上,星巴克與瑞幸競爭根本不在同一平面,星巴克定位於高端產品,咖啡的精與純是核心力,所以,在少數用戶群體裡消費意願高。


星巴克的老用戶並不認同瑞幸咖啡,而瑞幸咖啡新用戶也不太可能花高費用購買星巴克,他們之間的競爭隸屬於不同平面,星巴克佔據的是中國存量市場,而瑞幸爭取的是咖啡的增量用戶。


用「補貼」發電的瑞幸咖啡


事實上,瑞幸也在效仿星巴克,由於多年來的定位,星巴克就如同手機中的蘋果般,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忠實粉絲自我標榜的符號。


瑞幸奔著相似的結果出發,但路徑卻有所不同。


瑞幸的高端品牌是以營銷為開端,回顧瑞幸的品牌傳播路徑,它的第一戰,是重金請代言人湯唯和張震,依託首杯免費和電梯分眾廣告,第一批用戶的信息點被逐漸激活,接著結合LBS進行投放,在有一定用戶基礎之後,瑞幸開始了大量基於品牌的跨界融合,以活動帶品牌,做流量的交換。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咖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分析報告》,北美和歐洲國家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400杯,日本的每年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360杯,中國的這一數字小於5。這也是資本一直看重中國未來咖啡市場的原因之一,增量市場會隨著市場教育之後得到充分釋放。


樹立高端的品牌形象,獲得充足流量池,是瑞幸最初的進化。


一直以來,瑞幸都在強化對線星巴克的邏輯,相比於星巴克純熟的工藝以及根深蒂固的品牌文化、供應鏈供應,瑞幸還只是剛出茅廬的小弟弟,之所以對標星巴克,是品牌樹立的需要。


這就好比,跟別人炫耀自己球技的時候,總說自己平時都是跟姚明打籃球,藉助行業頭部品牌的“光環”襯托自己的行業地位,將頭部品牌賦力在自己身上。


實際上,瑞幸咖啡真正的對手,是以雀巢為代表的速溶咖啡,或者以711為代表的既在賣咖啡飲料,可能也同時在做現磨咖啡的便利店。


相比於速溶咖啡或者711便利店咖啡,瑞幸咖啡有著高端的IP定位,相比於星巴克咖啡,瑞幸有著更廣大適用人群。瑞幸選擇了既能夠佔據用戶心智的高端產品,又能夠讓大部分用戶群體的買的起的飲料。


從它一貫的打法來看,這很瑞幸。


03

瑞幸的數據生意經

說到數據,任何一家企業都想保有對用戶數據的使用權,畢竟,大家都在玩大數據,"把數據驅動當做價值觀一樣,融入企業的基因之中"大概是所有企業對外的一致口徑。


用「補貼」發電的瑞幸咖啡


在瑞幸營銷過程中,一直存在APP和小程序之爭,顯然,作為用戶數量最大的流量池,APP的優勢與壁壘更加明顯,它的用戶體驗、數據收集更加完整,而且擁有自己的“場”,裂變營銷不受限制。


但是,對於下載應用愈發敏感的用戶來說,下載、註冊新應用這一步驟,已經讓很多人打消了購買的慾望,因此 ,瑞幸採用APP、小程序並存機制,推出新用戶下載註冊免費試喝活動,側重點還是在APP上。


瑞幸裂變獲客的成本完全可溯源 ,免費送咖啡的優惠活動,所產生的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廣告模式。


而瑞幸官微與公眾號圍繞著這些裂變和“送福利”,比起如今的互聯網企業,獲客成本已經變得很低價,並且這種資源還可以重複利用,轉化到app還能夠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不斷和用戶高頻互動,通過社交關係,推進著用戶流量的提升。


瑞幸通過APP分享補貼,以社交裂變的方式收集到大量的客戶數據,如果有一天不再賣咖啡了,或許我們能看到一個“瑞幸團”“瑞幸了麼”或者“瑞幸出行”,甚至某天在一個陌生領域中出現一個“瑞幸”也不奇怪。


從企查查獲取的信息顯示,瑞幸咖啡已經變更了經營範圍信息。新增了零售藥品、電子產品租賃,設計、製作、代理、發佈廣告以及銷售日用品、醫療器械I類、II類、衛生用品、化妝品、電子產品、文化用品、食用農產品、通訊設備等品項。


可能瑞幸不僅僅是咖啡商,將來或許會是醫療商、電子商、通訊商,當瑞幸大法成功施展之後,所有能用的商業形式,或都將隨風起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