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後一個方艙醫院今日休艙!15家方艙醫院救治12000人,接納了武漢四分之一的患者

3月10日下午4點,位於洪山體育館的武昌方艙醫院宣佈休艙,最後一批49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治癒出院。至此,投入使用的武漢15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作為最早開艙接收病人之一的武昌方艙醫院也是最晚休艙的,從2月5日至今運行34天,累計收治1124人,轉出291人,出院833人,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69歲,大多數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實現零死亡、零感染、零回頭。

武漢最後一個方艙醫院今日休艙!15家方艙醫院救治12000人,接納了武漢四分之一的患者

(圖片說明:最後一批49名患者走出武昌方艙醫院)

在武昌方艙醫院門口,目送自己的患者走出方艙醫院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生孫峰迴憶,感覺英雄的城市裡每個人都是英雄,“經常有患者找他,說自己馬上要出院了,希望自己能捐血能救其他的人。不光為自己,自己好了還想著其他需要救助的病人,這就是武漢人的可愛之處。”

“方艙醫院就是生命之舟。”武昌方艙醫院常務副院長馬永剛介紹,原來在醫院救治病人是從40分提到100分,方艙醫院是直接把病人從0分100分,有效的阻止了病人從輕症發展到重症,也達到了建設方艙醫院的初衷——應收盡收。

2月1日,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全市各城區將對“四類人員”分類集中收治和隔離,但集中收治的壓力非常大,病床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當時越來越多的病人住不進醫院,形成了救治的“堰塞湖”。

2月2日,市政府緊急會議採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的建議,建立方艙醫院。2月3日晚上,武漢首批三家“方艙醫院”啟動改建,武昌方艙醫院便是其中之一。當晚8點,中國一冶集體進駐洪山體育館,開始拆除體育館內體育器材,經過兩天緊張施工,2月5日800張床位武昌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這次,武漢共先後改建成16家方艙醫院,實際投用15家方艙醫院,總床位13467張,超過12000人在方艙醫院獲得救治。武漢市平均每4個患者就有一人入住方艙醫院。

還營造了新型醫患關係

“關門大吉!”15家方艙醫院先後休艙,網友紛紛留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對方艙醫院的及時建設也很滿意,他通過“呼吸界”講述了方艙醫院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應急體系設計帶來的借鑑意義。“方艙醫院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會成本,達到迅速大幅度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非至善之法,但確是解決收治主要矛盾的現實之策。” 王辰在接受媒體採訪甚至建議,制定有關建築標準時,比如針對大型的會展中心、體育館、庫房、廠房等,應考慮在建造時便為改造成方艙醫院留出接口和相應空間。

方艙醫院不僅見證了“人等床”向“床等人”的轉變,還見證了武漢人樂觀向上的英雄氣概。鬥舞、健身操、廣場舞-----輪番在方艙醫院上演,各地援鄂醫療隊隊員也向患者教授腕抖肩、壩壩舞;方艙中備戰高考的女生、讀書小哥以及直播教學的老師,如同疫情中的股股清流。醫患雙方甚至還上演了建病毒舞臺劇和歌舞大賽,在最危險的地方,用歡聲笑語激勵著彼此。

“身上有光就不會身處黑暗。”在孫峰醫生眼裡,患者開始進方艙醫院都有些緊張,安定下來後又很樂觀,給了我們彼此的力量,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不僅僅是醫護人員,正在與病魔作鬥爭的每一位病人,他們都是堅強的英雄。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3月9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武漢的春天已經來了,相信我們取得最後勝利的日子也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