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尋求仁政之路坎坷

孔子為了尋求明君實行自己的政治抱負及宣傳其治國理念,他55歲開始周遊列國,當他68歲回到了魯國,其間去了十多個國家,歷時14年,一路四處碰壁,尋求仁政之路坎坷。

遭遇譏諷和冷落。孔子第一站去了鄰邦衛國,衛靈王為給天下留下“招攬聖賢”“愛惜人才”之美名,給孔子與魯國同等待遇,禮遇6萬慄俸祿,但是在朝堂上卻遭到衛國大臣冷嘲熱諷,孔子只是大談其仁政思想,不回答朝堂上刁鑽的問題。如果沒得到衛靈王的默許,誰敢當著衛靈王的面對孔子無禮?!是衛靈王對仁政思想不感興趣的緣故。

孔子先後去衛國多次,衛靈王巧妙地趕走孔子。衛靈王與夫人南子出遊觀賞名勝,自已與南子同車,讓孔子乘坐的車排在官宦車隊後面,孔子受到冷落之後憤怒地說:“衛靈王愛色勝過愛德。”之後孔子就離開衛國不再踏上衛國一步。

淪落為喪家之犬。孔子離開宋國,從鄭國去陳國途中,曾與弟子走散,便一個人獨自站在東郭門外,子貢四處尋找,有位鄭人告訴他說:“東門外有個人,長得九尺六寸,它的額頭像堯,頭像皋陶,肩像子產,而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他很失意的樣子,像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之後,便把鄭人的話轉告老師,孔子笑著嘆息說:“是啊!是像喪家之犬。”

在匡城險些丟命。孔子到了蔡國的第三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派兵援救陳國。楚昭王聽說孔子住在衛國和蔡國之間,就派人去請孔子。陳、蔡兩國的貴族得知消息,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因自已曾冷落過孔子,擔心孔子去了楚國對他們不利,就派兵去追捕孔子師徒,孔子一行在匡城被圍困5天,斷絕了糧食,最後由子貢聯繫上楚國才脫險。

魯國重用孔門弟子而非孔子。魯國季孫氏(季桓子)病重,囑咐季康子,等他死後要讓孔子回來作宰相,但是,季康子聽了公之魚的話,沒有召回孔子,而用了孔子的弟子冉求。當時季孫氏(季桓子)死後,孔子得到魯國招其回國的消息,他是喜出望外,以為要被魯國重用,讓孔子失望的是召回做宰相不是自己而是冉求。最後,在冉求努力下孔子終於回到魯國,從此孔子不再有從政的想法,把希望寄託在學生身上,而自己安心教學,潛心著書做學文。

孔子在周遊列國期間,曾派子露去楚國遊說,楚王讓子露介紹孔子情況,子露卻答不上來,也就不再有下文。孔子知道此事後同子露說“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如此介紹又有誰會信而重用?等待孔子的只能是導致仁政之道坎坷的結局。


孔子尋求仁政之路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