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vs高端医疗:100万对于中产家庭还不够高端吗?不够


百万医疗vs高端医疗:100万对于中产家庭还不够高端吗?不够

由于国家社保中的医保把医院用药分了三类,第1类甲类全部医保报销,第2类乙类医保部分报销,第3类丙类医保根本就不报销,全部个人承担。而且通常这部分社保不报销的部门费用也不菲,例如ICU,1天自费大概1-2万块左右,更别提特需医疗部,国际医疗部,私人医院了。所以用商业医疗险来覆盖这个乙类的部分跟全部的丙类开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费药或者自费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很多公司做的一类高额报销产品,能够部分报销公立医院含ICU的所有公费和自费项目,从100万,300万到2500万中国受保,环球受保的不同档次都有。

"小姐姐,这款百万医疗特别好,住院门诊通通报,最高可以赔付100万喔"

"小姐姐,百万医疗险你还没买吗?一件衣服钱就买个抵御大病风险的底气,未尝不可呢?”"

诚然,100万听起来确实也蛮多的了,但对于我们一个普通中产家庭到底足不足够呢?

"不够。"

实际上,仅仅一份百万医疗对于现代中产家庭远远不够,具体原因在于其在额度设置,续保条件,保障地域和保单理赔这四点的限制上。商业医疗险一般就分成2种:百万医疗和高端医疗。我们首先来分析下刚刚提及的四大限制,从而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百万医疗对于当代中产家庭而言保障是不够的。然后我们再一起看看相比之下,高端医疗又有怎样的优劣,中产家庭应该如何选择。

一、百万医疗

我们最常听的医疗产品莫过于百万医疗了,这类产品基本都是一年期的消费型保险,交一年保一年,灵活性比较高。主要保障范围是:住院产生的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在社保报销之后,免赔额度以上的部分,都可以按约定比例报销。能够解决一般家庭的部分医疗所需,年缴保费大概400-600的样子比较便宜。设计较为精良的百万医疗险还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比如:就医绿色通道,癌症特效疗法以及院后护理等。但它之所以不能作为一份充足的保障服务万千中产家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即四大限制。

百万医疗vs高端医疗:100万对于中产家庭还不够高端吗?不够

限制一:额度限制

  • 100万是被夸大的保额

百万医疗险的赔付范围是有具体规定的,一般只涵盖比较基本的医疗费用项目,如护理费,膳食费,检查检验费,一般治疗费等。但花费较大的项目则不包含在这100万保额的理赔范围内,例如医师诊疗费,麻醉师费,重症监护病房费,抢救用呼吸机费等。细看条款还会有一些针对性的限制,比如针对癌症要求需到晚期才能赔,最高只能赔30万,特定医疗技术及药品除外,比如质子治疗,靶向治疗,靶向药物等。有些百万医疗产品是包含癌症特效疗法(重离子,质子治疗等)的,但也是有针对特效疗法的报销额度限制,一般质子重离子治疗最高只能报销60%,需要留意。

  • 1万免赔额限制

市面上的百万医疗一般都有1万元的免赔额,也叫做起付线,即超过1万元的部分才能按照刚刚所讲的限制按比例报销。1万元是什么概念?——小病赔不出,大病不够用。行业里也有句话叫做"1万免赔额比100万保额更值钱",因为恰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理赔的较低风险的事故开销都是在这1万元免赔额以下的,也就是说磕了碰了这些小意外住院都是赔不出钱的;

因此一款看起来100万报销额度的医疗保险实际可赔付金额只有几十万,剩余的大几十万被快节奏的营销手段给稀释了,客户一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细心耐心地详看条款,因此找一个靠谱的代理人也十分重要。

限制二:续保限制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类似这种百万医疗险的宣传是可以最高保到100岁,可能就会有人认为可以一直保到100岁。其实并不是,可续保不等于保证续保。因为消费型普通医疗是交一年保一年的,也就意味着每年你都需要重新投保一次,重新投保意味着你要重新做一次健康申报和审核,如果你有新的健康问题就可能无法再买到医疗险了,一般这种百万医疗险买不过6年。不过这一问题也不是无法解决,我们只要选择一款保证续保的产品即可,这样保险公司便不会因为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而拒绝被保险人续保或者单独调整费率了。遗憾的是,现在内地市面上还没有针对普通医疗终身保证续保的产品,香港才有。内地目前普通医疗保证续保期间最长的是6年,买到第六年就买不到了,再想选购其他新产品时,身体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

限制三:地域限制

百万医疗险通常的保障范围是中国境内,即只赔付客户在中国境内所发生的风险。这里就会对两类人群有比较大的限制,一是经常出境旅行的人,二是有未来移民计划的人;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百万医疗vs高端医疗:100万对于中产家庭还不够高端吗?不够

马斯洛需求理论

当代中产家庭对于生活的需求早已过了最基本的阶段,大家开始陆续有了更高的社交追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出境旅行便是中产家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亲子度假也好,放松工作也罢,大家的生活范围逐渐从中国转向全世界。因此一份环球受保的医疗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2020年1月,据香港东周网报道:

两名香港人于2020年1月4日在北海道自驾游时发生意外,轻伤送院治理。


事发在早上约9时10分,一列由札幌出发并驶往钏路市的特快列车,在清水町清水的JR根室线地藏平交道,与一辆私家车相撞。事发后,该辆私家车头撞至严重损毁,车上两名年约20多岁的男女受轻伤,其后送院治理,而列车上约70名乘客以及驾驶员则没有受伤。

警方其后表示,两名受伤男女为来自香港的游客,当时正驾驶租来的汽车。警方又指,驾车的女子当时疑煞车不及,因此误进平交道并撞向列车,现时正调查她是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导致意外。事发后,共有6架列车需停驶,并有8架特快列车延误最多2小时40分,并有约1850人受影响。

百万医疗vs高端医疗:100万对于中产家庭还不够高端吗?不够

境外旅行发生意外

诸如此类的旅行意外数不胜数,但对于常常外出旅行的人倘若有一份量身定做的环球保障,那家人和自己也就自然安心许多。因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个天使在角落里默默守护着你。

一份环球保障对于未来有移民需求的人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保险保障的是现在,更是未来。环球保障相当于给了我们多一个选择,无论你未来有怎样新的想法,想要去到世界上哪一你喜欢,你热爱的国家,你都可以放心地去,自由自在做选择;而倘若这份保障仅仅只是保障在中国,那你在做移民选择的时候就会重新陷入选购保险的纠结中去,N年过后,我需要为了移民再买一份新的保障,到时候的自己是否还可以买到一份好的保障,身体是否还允许,保费是否会很贵?

限制四:赔付限制

保险公司的理赔逻辑是先看合同定义是否符合赔付标准(包括疾病定义以及保障范围),后看健康申报是否严谨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拒赔。

而实际情况是,百万医疗的合同定义有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比如癌症需要晚期才能赔,部分进口药物和特定医疗技术除外等等,会在理赔的时候作为阻力出现,需要在购买之前仔细核查。

另外百万医疗由于体量轻保费低的缘故,线上分发的渠道很丰富,很多客户都是在线投保的,甚至没有一个专业的代理人来协助客户做好投保前的健康告知。健康告知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投保人现有或曾有的相关疾病都是需要申报给保险公司的,如果需要申报的健康问题没有正确申报给保险公司,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这种几乎人人都有的小毛病,后期保险公司都有可能拒赔。

因此百万医疗虽然价格低廉保障看似也很不错,但细细分析这四项限制后,结论也是肯定的:这类产品对于当代中产家庭而言还算不错,但仍有较大的保障空缺需要高端医疗进行补充。那高端医疗和百万医疗又有什么异同呢?

二、高端医疗

高端医疗简单来说就是一张全球所有私立及公立医院的入场券,是一张无上限全球看病医疗黑卡,可以环球随便刷;

相对百万医疗,高端医疗的限制更少

-额度上:真终身2500万保额,只要是住院100%报销,无论是疾病还是意外住院均可;

-续保上:高端医疗打破6年最长续保魔咒,保证终身续保且不会因为发生过住院理赔而单独调高保费,很多人买医疗保险会很担心未来年纪大了风险更高了却买不到了;

-地域上:环球受保;

-赔付上:享受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疗水平和条件,包括每个疗程接近100万的癌症质子治疗方法,私立医院及国际部特需部,例如和睦家,协和医院国际部,香港养和医院等等,算得上是比较让人省心的医疗保险,因为你只要住进去就完全不用担心医疗费用;

相对百万医疗,高端医疗的价格较高

一分钱一分货,较完善的保障也意味着保险公司较高的成本,因此价格也比较高。消费型高端医疗大概每年4000-5000港币(相比百万医疗每年400-500元),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不同会有所浮动。

相对百万医疗,高端医疗的缴费方式更灵活。

可选储蓄型:打破医疗保险消费型的缺陷——就是交出去的保费即消费掉了,即使没生病这个钱也没了;然而储蓄型可以将保费储蓄起来,一般来说交11年保终身,11年后毋需再缴付任何医疗保费,缴费期后可随时退保,无论是否发生过住院理赔,都可以连本带利的把保费取回来,业内也称之为医疗融资,相当于享受终身医疗资源。不过储蓄型的保费也会偏高,大概每年保费在1w美金左右,比较适合中高端客户,预算比较充裕,对医疗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按需配置

总的来看,百万医疗和高端医疗各有所长,但对于当代中产家庭来说,百万医疗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例如百万医疗无法报销海外就医,且住院和病房级别受限,高精尖医疗技术预约不到,但对于客户来说,

很多时候病是不能等的。高端医疗的优势在于是“自由度”和”选择权”

面对可能有副作用,但价格稍低的药物和最新的高端的,但是昂贵的药物,我们可以选择后者;面对嘈杂的普通病房和安静的私家病房,我们可以选择后者;面对单个独立的医疗团队和由众多专家组成的联合医疗团队更高精尖医疗技术,我们可以选择多听一个建议;面对国内的医疗机构和国外的医疗团体,我们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

不过虽说百万医疗对于一个中产家庭的保障是不够的,但也不是说每个家庭都必须买高端医疗。对于医疗产品的选择,其实还是要遵循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原则——看需求。

如果有一天你或者家人生病了,想享用环球最好的医疗资源,给家人最好的呵护,那么考虑高端医疗是比较合适的;倘若有一天,风险来临,你和家人没有海外就医的需求,也不是很在意能不能长期续保的问题,那其实在内地买一份百万医疗就挺合适的;因为产品没有好坏,只有合适不合适,保险按需配置,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善用了保险这个金融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