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看到一個蘋果,營養學家會評估它的營養價值,商人會評估它的價錢,果農可能在評估它的種子的優劣程度,而小孩子只想趕緊嚐嚐它甜不甜好不好吃。

同樣的事物在不同背景的人眼裡,所引發的聯想的會千差萬別。這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卻也是值得深思的事情,因為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概念:觸發效應。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什麼是觸發效應呢?

比如說到“鋼琴”,你的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出這兩天正在追的電視劇裡的一個畫面:一位身穿白色長裙捲髮齊腰的姑娘,端莊地坐在鋼琴前彈奏,一些人在舞池裡翩翩起舞;想到那些翩翩起舞的人,你可能會想起你在大學裡曾經學過舞蹈的“華爾茲”;由此你可能會想當時學舞蹈時候很喜歡吃的肉夾饃,繼而想起肉夾饃的店主是一個胖乎乎和藹善良的大叔,他曾經幫你保管過你男朋友送給你的紅色的保溫杯。

鋼琴觸發出了舞蹈的記憶,舞蹈再觸發出了肉夾饃的記憶,再由肉夾饃觸發出了店主的記憶,由店主觸發出了保溫杯的記憶,這個即成的思維導圖就是一副很生動而豐富的畫面了。

像這樣由觸發點和其觸發的記憶聯結起來再觸發記憶再聯結的一系現象就是觸發效應。聯結和觸發是一種因果關係,它像一條鏈條的鐵環,一環扣一環,觸發的時候,沿著這條鏈牽出大量的內容。隨著聯想出的內容的增多,鏈條既能單線延伸又能拓展至面甚至二維乃至三維形態。觸發效應“走”的有多遠,是由觸點所引發的,調出腦海中原有信息的多少決定的。由此可知,

觸發效應的本質是一種信息傳遞過程。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觸點是如何進行傳遞的呢?

1. 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信息,是觸發式的

大腦的神經元軸突末梢有很多的分支,分支末端有突觸小體,神經元細胞由突觸小體傳遞信息來跟其他神經元細胞交流。這樣的觸發式信息傳遞有“通感”性,一個詞語在人腦中不是單純的形成一個畫面,而是一系列包含五感的立體甚至動態影像。

比如提到“太陽”,人們就會想象火紅色的太陽高懸天邊,彷彿能聽到“知!知!”的讓人焦躁的蟬鳴,甚至能感覺到彷彿有汗水在臉上流淌。這就是觸發式信息傳遞所引發的調出以往儲存的信息。如果強化這種觸發效應,我們的記憶甚至能形成動態影像,隨時可以進行儲存和調用。此能力應用在學習上則能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2. 否定的詞語所觸發的不是否定的圖像,而是本來的圖像

比如,別人對你說“不要想小花貓”,你思維裡被觸發出的信息仍然是小花貓,甚至能感覺到手上一年前被小黃貓撓傷過的地方還隱隱作痛。因為“不要”本身不是一個圖像詞語,所以你觸發的依然是“小黃貓”。

所以,不想要腦海中出現某物,就用另一個肯定的事物替代它。在自我對話中,要儘量使用肯定的語句,這樣的觸發效應才能連續不斷地進行下去。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3. 鏈式連接的關聯性

《我是天才優等生》中講了由音樂觸發了作曲者的家族故事和由鋼琴觸發出了鋼琴製造商的背景知識。這其中音樂、鋼琴就是觸點,家族故事和製造商的背景就是牽連出的記憶。

觸點的作用在於檢索,聯結的作用就在於牽連記憶。

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苦惱:階段性的學習不錯,單元成績也優秀,綜合測驗的時候就掉鏈子了,考得差強人意甚至一塌糊塗。這是因為綜合測試的分值高的題多是對幾個知識點綜合的考察,如果學生無法將各階段的知識聯結起來,就會學了後面知識點的忘了前面的知識點,解題的時候更不知道如何綜合應用了,成績自然慘不忍睹。

觸發效應應用於學習也能發揮大作用。在學習中,我們可以用觸發效應來實現聯想和聯結,把新舊知識聯結在一起,以舊帶新,從而降低學習難度,促進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那麼,在學習中應當如何使用觸發效應呢?

1、強化第一印象

說到“花”,我們首先想起的顏色就是紅色的,可能是因為在我們還不認識花的時候大人們就教我們“綠葉配紅花”“花紅柳綠”等等,即使長大後的我們知道了花不光有紅色的,還有綠色的,黑色的,白色的,但是別人說起“花”,我們依然會習慣性地想起紅色的花,這就是第一印象在腦海裡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的緣故。

第一印象通常讓人印象深刻,而學知識,印象越深刻越容易引出觸發效應。鞏固知識點,首先強化第一印象,再觸發相關信息,這樣大腦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就能自動檢索出相關的舊知識,提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2. 善於發現甚至創造不同事物間的觸發點並將其關聯起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急需用剪刀的時候,依稀記得剪刀放在哪裡,可是絞盡腦汁想半天就是想不起來,可能過了兩天在看見孩子做手工的時候又突然想起,上次給孩子做完剪紙順手把剪刀放在孩子夠不著的櫃子頂部了。這就是我們在檢索記憶的時候沒有給出有效的觸發點,導致信息不能被及時檢索到的一個例子。

觸發效應應用在學習中,通過觸發點聯結起其他知識。為了防止所學過的知識散亂無序零零碎碎地堆積在記憶倉庫裡,需要用的時候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檢索得到。就需要我們善於發現不同事物間的觸發點,甚至創造出觸發點,只要方便記憶,觸發點甚至可以誇張到不符合實際。

比如飯桌和寫作能力,這兩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學生小明喜歡看書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我經常在吃飯的時候看到小明在飯桌上邊吃飯邊看作文書,甚至記筆記,因此小明的作文寫作能力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這樣就把飯桌和寫作能力串聯起來了。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3. 檢索記憶,以觸點為支點編織記憶之網

編織記憶網,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重新構架,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效果也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比如在學習化學的“離子反應”時,我們可以以“反應”為觸發點,回憶起四大化學反應類型,繼而發現化學反應的本質就是物質的交換;再以“離子”為觸發點,回憶起電解質、酸鹼鹽溶液的溶解性、溶液中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鹽的水解反應等。觸發出了這些舊知識,那麼“離子反應”的本質就呼之欲出了,學生學起來就易如反掌了。同時“離子反應“也成為

串聯新舊知識的橋樑,記憶之網就是這樣一點點擴大起來

將觸發效應應用在學習中,隨時整合新舊知識織一張知識網,那麼腦海中儲存的知識就是條分縷析層次分明,全面完整,再加以靈活運用,學習自然就簡單起來了,學習效率和效果就不可估量了。

對於漁夫來說,廣撒網多撈魚,一張好的漁網很重要;對於樵夫來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把鋒利的刀很重要;對於“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學生來說,學習的效率很重要,而啟動內在觸發機制,利用觸發效應織一張知識網更重要。

啟動內在的觸發機制,從這3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無壓力

只要學生們善於利用觸發效應,強化第一印象,善於發現甚至創造不同事物間的觸發點並將其關聯起來,再織一張學習網,提高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就不可估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