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人性的完善,智慧的開悟,究其根本都在尋找一種完整,而這種完整需要整合,整合我們每個人對穩定永恆的本能渴望與現實無常真相的矛盾 —張軍波(術言道—完整心理學創始人)

世界最大的真相非靜止,而是動態的變化,例如晝夜變化、四季更迭、人不同的生命階段、家庭不同的生命週期等等。

脆弱的我們帶著成為高等動物的使命來到這陌生的世界,可我們最初卻只有一種能力——“哭泣”,在生存能力(戰與逃)上,我們遠遠比不上很多的動物。但幸好,我們有了思維、有了意識——身體與心理、社會層面的自我意識。

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面對未知,我們努力的用我們獨一無二的意識能力去尋找、創造著我們存在的感覺乃至安全感,就如同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上帝已死”。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戰爭”——外界變化帶來的刺激、挑戰與自我力量的拉鋸戰。拉鋸戰意味著常常各有輸贏,就如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微風細雨、有時驚濤駭浪,航行的船隻有時被掀翻、有時只是進水、有時卻能安全的隨波逐流。

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面對外界不可避免的衝擊,我們也有著不同的三種生命狀態:

1、混亂

如果我們面對的挑戰過大,或是我們內心的力量不足,我們的自我就開始超負荷,甚至崩潰。

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其實對我們而言,最大的挑戰非生命具體事件的糟糕程度,而是“落差”,變化後與我們原來狀態的差距越大,挑戰越大,有時甚至與事件本身好壞也沒有必然的關係。

就比如:一個身體有很多癌症的人,再增加一種也風淡雲輕,但是一個身體很健康的人,體檢查出有結節可能也會好幾個晚上因此而失眠。

“落差”,之所以有挑戰,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力量沒有機會得到循序漸進的訓練乃至成長。用進廢退,不是我們無能,而是我們沒有被訓練。

“溫室的花朵”提醒我們為人父母,在創造孩子安全感的同時,需要提升孩子的耐挫力,而耐挫力的底層是我們的自我力量,即承載力。

所有的心理諮詢師,經受專業訓練時都會被告知,心裡助人工作,始終需要賦予來訪者力量。畢竟心理諮詢師的存在不是幫來訪者解決具體事情,而是讓他們對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因了悟而清晰,因清晰而自控,因自控而自信。最終很多時候,問題依然是那樣,但當我們內心有更多的力量時,問題也開始變得不像是問題。

混亂最嚴重時,就如患上“精神分裂症”。面對衝擊,自我層層潰敗,無處可逃,自我意識被打散,開始分不清客觀與主觀、事實與想像。

如果有機會,慢慢恢復,就開始進入第二種狀態——僵化。當然,也可以把僵化稱之為恢復的一種手段或是後遺症。

2、僵化

當人面對挑戰,努力的尋找依靠與支撐。偶然的運作,發現某些方式可以帶來安全與安放,便死抓不放,缺之不可,常常養成習慣,甚至成為智慧,傳承潤澤後人。

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諮詢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來訪者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與時俱進。曾經對其很有幫助的方式她一直不分時境的亂用,想用一招打遍天下。可惜的是,同樣一碗菜,有時是佳餚,有時卻是毒藥。

就如同,如果作為父母,你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如同對待需要你時時照顧的嬰兒,青春期的孩子一定壓力倍增,對你自然不甚厭煩。

僵化存在最常見的就是“儀式”,儀式原本的智慧是為了讓我們慢慢康復,當萬一挑戰持續存在,我們自然就需要增加儀式的程度。就如同焦慮症最大的問題是,只是不斷的增加僵化的儀式來面對、抵抗焦慮,而忘了去處理引起焦慮的事情。

當這些儀式的程度,超過常態,甚至不受我們自身掌控,神經症自然應運而生。比如,強迫洗手,最初洗手的存在是為了防止病毒細菌入侵,可是萬一內心的害怕過強,洗手本身就成為了更大的問題。

在混亂階段,諮詢師做的更多的是賦力。而在僵化階段,諮詢師做的更多的是增加心理彈性。幫助來訪者長出更多的靈活,不同的生命階段,不同的適應方式。畢竟所有的發展與幸福,首先是適應。

如果內心開始因為挑戰,有了更多的彈性,那一刻主流意義上的“壞”就成為了“好”。危機變成了一次成長的機會,就開始進入第三個階段——整合。

3、整合

或許上天知道我們終將面臨各種挑戰,所以賦予了我們很多整合的機會,最常見的就是“夢” 。夢如同“斷舍離”,我們在這過程中,通過整理一天所有的刺激,完成最終的目標,將有害的承載不了的部分排除體外,將智慧的部分內化。

作為諮詢師,有時會給來訪者“釋夢”。但對於釋夢,更合理的說法,應該有兩層,第一層講的是,夢在表達什麼?而第二層講的是,夢的宣洩。有時,會因為被過多的負性解讀,而忽略了夢的自我療愈。

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整合,考驗的是諮詢師內心的狀態。我們常說,成為心理諮詢師最大的天賦是開放,最大的阻礙是自以為是。這其實不難理解,就如同最嚴重的心理症狀是妄想,妄想即是一種不受客觀環境改變的偏執。

開放,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偏執。在心理層面上,可以說並沒有真相,或有很多的真相,或者說真相就是語言。

整合,為人父母的智慧,利而用之的心智模式,帶著開放、能承載的強大內心,接納已發生的事實;心存完整的視角,看到因挑戰帶來的成長,將其整合成讓我們孩子卓越的養料。

面對衝擊,人在經歷一個療愈的過程,從混亂到僵化再到整合。

諮詢師的成長亦是如此,初學一個療法,認同背後人性觀,甚至將其當成真理,以為全部,慢慢開始鬆動,整合,長出謙卑。

混亂一僵化一整合丨我們活著的三種狀態


好非好,壞非壞,不同的位置,見到不同的世界。

整合不同的世界,開啟動態平衡的生命狀態—偶爾混亂,善用儀式,趨向整合。

學習完整心理學,意味著開啟人性的整合;

開啟人性的整合,意味著喚醒智慧與慈悲! —張軍波(術言道—完整心理學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