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間心理焦慮怎麼辦?工會為你送“良方”


“我總覺得自己‘發燒’了但量體溫卻不高,這時應該去醫院嗎?”“封城、新冠肺炎、疫情,這些詞會讓我感到焦慮,正常嗎?”“我為什麼買了這麼多‘雙黃連’?”……抗疫期間,不少職工反映自己有多多少少的心理焦慮。針對職工由疫情引發的焦慮等心理應激情緒,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多渠道為職工提供了心理關愛服務,為心理健康送出一劑劑“良方”。

熱線電話

專業諮詢師一對一“話療”

2月以來,經開區的企業陸續復工,一些職工重返崗位,也有一些職工因過節期間出京,返京後居家隔離。區總工會根據職工訴求,為保障轄區內廣大職工的身心健康,積極預防、減緩和儘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會影響,確保生產、生活的穩定進行,專門設立心理援助熱線15010289074及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每日9時至17時全天候為職工服務,轄區內職工遇到任何心理問題,都可隨時與經開區總工會委託的專業心理諮詢中心聯繫。

據瞭解,心理熱線電話自2月21日開通以來,每天都有諮詢電話打過來,熱線開通一週,已經接待過十幾位有心理需求的職工。其中,一位回京的女職工最為焦慮。她回京之後獨自居家隔離時,出現了感冒症狀,雖然與新冠肺炎的症狀不同,她還是異常緊張,出現了失眠焦慮的症狀。通過熱線電話,心理諮詢師對他進行了疏導安撫,女職工心情有了好轉。

區總工會女工部負責人王明蓉介紹,從目前的情況看,復工和居家隔離的職工都有心理焦慮,撥打熱線進行諮詢的案例,獨居的職工佔大多數。

網上直播

知名心理老師線上授課

2月28日週五晚上,600多名職工在線觀看了心理諮詢師柏燕誼的講座。為了引導職工形成戰勝疫情的積極社會心態,區總工會教育培訓部開展了線上防控疫情心理調適微課堂,每週五晚19時30分通過微信直播平臺,心理專家將以“面對面”在線輔導的方式,對職工群眾進行危機心理干預,傳授情緒管理方法技巧並開展在線諮詢答疑。“我們授課時間持續到晚上8點半,會再預留半個小時作為互動答疑時間。”教育培訓部負責人蔣雪平向記者介紹。

為了這檔心理微課堂,區總工會在線對職工進行問卷調查,收集職工最關心的心理問題,從700餘份問卷中篩選出職工關心的話題,確定了第一講的主題為“疫情期間復工如何調整心態”。“我們今後還將陸續開發話題,持續微課堂直播,為更多職工解決心理問題。”蔣雪平說。

疫情之下

這些心理問題受關注

區總工會還收集了部分職工關心的心理問題,讓專業人士予以解答,刊發於微信公號上,給職工以參考,其中比較受關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問:我總覺得自己“發燒”了,但是量體溫卻不高,這時應該去醫院嗎?

答:放輕鬆,再觀察一下。身體和心理的鏈接是很神奇的。“一邊看著新聞,一邊就心理緊張,甚至還會覺得嗓子難受要咳嗽”,這些其實都是焦慮情緒的身體反應。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覺察自己的情緒,並接納它。面對疫情,擔心害怕實屬正常。困在家中的時間,擔心之餘,學習一下情緒管理,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問:為什麼每當看到醫護人員的疲憊身影、遇到困難求助的帖子,我就感到很難過?

答:我們難過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人類最寶貴的品質之一。它會讓我們不自覺地將自己放入他人的感受中。我們不需要假裝堅強,想哭就哭出來,想傾訴就找人訴說,想發洩就發洩,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問:總忍不住拿新冠肺炎的症狀往自己和家人身上對照,越看越像,這正常嗎?

答:正常。當一種危險超出自我可控的範圍,它就會成為大腦的聚焦中心。面對當前疫情蔓延的情況,人難免會處於恐懼情緒中,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疑神疑鬼”。如果持續短,可以不必特別關注。但如果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狀態,則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幫助。

本報記者 李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