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長夏強:教育追夢人

教育追夢人

陽光溫煦,輕風拂面。

步入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的校門,迎面矗立的花崗岩石鐫刻著八個大字:責任、榮譽、感恩、包容。這八個字,充分凝聚了這所年輕的中學堅守的管理智慧和教育情懷。

在守望中靜聽花開,傾心尋覓夜空裡最亮的星。從激揚的弱冠之年到穩健的知天命之歲,從奔赴祖國西北最邊陲小鎮支教到成長為省會兩所知名學校校長,40年間,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現任校長夏強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全部獻給了基礎教育事業;近40年來,他也在行走與探索中收穫了人生的充盈與幸福。

歲月如歌,山高水長。如今,這位“功成名就”的寬厚長者依然不忘初心踏實前行,依然保持著甘為教育奉獻一生的赤子之心,依然不停追問著教育的本真,依然努力追逐著自己的教育夢想。

天山腳下的“兒子娃娃”

讓我們把目光返回到38年前。

1981年8月,剛滿19歲的青年夏強,從河北師範大學師專班畢業後,帶著未脫的稚氣和滿腔熱忱,跨入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的大門,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至今,夏強還清楚記得上班第一天父親對他講的一番話:“要聽黨組織的話,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工作,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當時夏強的父母親都是河北省冶金廳幹部,從小夏強就家教嚴格。父親的話讓夏強刻在了腦子裡。

剛一上班,夏強渾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第一年,就擔任高一班主任,上兩個班的化學課,並負責校團委工作。

提起深厚的教育情結,就繞不開他遠赴新疆阿克蘇的兩年半的支教經歷。

1983年初春,冰雪消融,萬物復甦。

偶然的機會,聽聞市教委有支邊任務,新疆來求援的同志已抵達石家莊,這讓這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心頭一熱。他主動找到招待所,聽新疆同志講述當地教育的落後和困難後,夏強那顆年輕的心被深深觸動了。

“聽從黨的召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夏強毅然做出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抉擇:報名去西部支邊。

當年4月11日,夏強從石家莊火車站踏上西去的綠皮列車,晃盪三天三夜行至烏魯木齊,再轉乘汽車顛簸四整天,終於抵達目的地——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這個祖國最西北縣的縣城。他被安排到烏什縣回漢中學教書,艱苦而充實的支教生活開始了。

第一次離開家鄉、遠離父母,事事要靠自己:水要到井裡去打,還得天天買東西、劈柴、生火、做飯,吃不慣牛羊肉,當地冬天氣溫最低到零下三十度,水土不服、身上長了很多又癢又痛的腫塊,語言不通交流不暢,沒有電視,報紙最早也是一週前的……面對困難,夏強向縣、校領導以及遠在萬里之遙的四十中黨支部表下決心:一定會勇挑重擔,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邊疆群眾的期盼。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回漢中學,夏強同時擔任高中文科、理科兩個班的班主任,還教著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化學課。學生基礎差,夏強幾個假期都給學生補課,沒有回家。兩個春節都和學生在一起,兩年半時間從沒有離開過學生,他把自己真正融入了這個集體。

為提高教學質量,夏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課下認真備課,課上認真講授,特別注意化學實驗演示和學生實際操作。“聽到的,我會忘記;看到的,我會想起;做過的,我會理解。”這是他那段時間悟出的一個教育規律,後來也運用到日後學校教育理念培樹中,並進一步凝鍊為“知行合一”。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教的那屆學生在高考中化學成績平均提高近30分。他的學生多人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大連海運學院、西北工學院等高校。

除了教學工作外,夏強還和另一名教師組織縣田徑隊並任領隊。在1984年全地區田徑比賽中,榮獲團體第三名,是烏什縣在阿克蘇地區比賽歷史最好成績。1983年底,他組織學校第一個女子足球隊,當年就在縣聯賽中取得亞軍……

為此,他多次受到縣裡嘉獎,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先進工作者。1985年3 月,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專業技術工作者稱號,還被中宣部、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八十年代優秀大學畢業生”稱號。

夏強經常在班內組織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班會,反覆強調:各族人民一家親;每到庫爾邦節和肉孜節,主動到民族朋友和民族學生家拜年。他還和當地一個年齡相近的小夥子成了好友,一起鍛鍊身體,互相學習語言。很快,夏強買東西、進行家訪都不用別人翻譯了,而他這個小夥伴不但能說漢語,還能用漢字寫信了。

“這個從太行山來的巴郎子,就是我們天山腳下的兒子娃娃!”說起夏強,縣裡清真寺的老阿訇親切地這樣說。

“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歷練,也是自己教育生涯的一個重要節點。那時,我下定決心要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離開新疆30多年,夏強依然難忘當年的青春激揚。

不苛求人人成才

但必須個個成人

名校長夏強:教育追夢人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夏強看來,衡量一個好校長的重要標準之一,是看是否形成基於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理念並有效推行。

完成支邊任務後,夏強回到四十中,繼續從班主任、任課老師做起,腳踏實地地工作。2002年7月,他接任校長。

四十中是眾多家長和孩子熱切向往的“精英”學校。在夏強的帶領下,學校先後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素質教育理論與研究實驗基地”,連續十餘年中考成績名列全市前茅,其中2002年中考科目15項指標中有8項位列全市第一。

夏強的教育理念,根植於現實的土壤。

張小磊是夏強在四十中任校長時的一名單親家庭學生,從小缺失母愛,內心孤獨自卑。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懷下,他漸漸變得開朗起來。初中畢業後,他考上一所技校,畢業後成長為技術能手,並組建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他曾說:“我現在很快樂,很滿足。”

在以往人們的固有觀念中,張小磊是學校裡最不起眼的一類學生,但是他的成長卻引發了夏強的深思:從人才角度看,張小磊可能算不上是“成才”,但他成長為高素質勞動者,開啟了幸福人生,學校對張小磊的教育,能說是不成功嗎?

那麼,教育的本源何在?目的何在?學校教育的使命又是什麼?當今教育,如果說每個孩子上大學,有所謂體面工作才叫成功,那哪些孩子會成為卡車司機、工廠職工?如果沒有這些普通勞動者,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什麼樣?

“培養學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是基礎,‘成才’是目標。”一連串的追問與思考,讓夏強頭腦中逐漸形成了清晰的認識。

國家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重要議程,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校傾斜,旨在讓所有孩子能享受優質教育。石家莊市第四十四中學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所新建薄弱校。

2007年11月,市教育局計劃讓夏強調任四十四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學校位於省會東南隅的城鄉結合部,生源大都是市郊和市區外20多個村莊的孩子和進城務工者子女。面對僅有一座綜合樓、沒有操場的校園,生源、師資、學生成績均與四十中不可同日而語的現狀,夏強又一次做出人生的重要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再出發,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開啟一段新的教育旅程……

就在這裡,夏強明確提出並推行了“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須個個成人”的教育理念。

“初中三年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優秀品質、健全人格,這些會讓他們一生受益。我們教孩子三年,就要為孩子想三十年。” 這是夏強經常在大會小會上跟老師們強調的話。

學校首先從學生行為習慣養成這個最基礎環節做起,“律行以成習,化習以為德,修德以養和”。短短一個學期,校內打鬧的少了、亂扔垃圾的沒了、衣服頭髮髒亂的沒了……如今再走進校園,但見綠樹成蔭,地面上看不到一個紙片,學生們舉止文明,心態陽光。

“不比起點比成長”、“不比聰明比勤奮”,四十四中不僅注重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還注重給學生創造一片自由發展的天空。

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科技節、河北梆子合唱節、體育節、集體舞比賽、廣播操比賽、國慶文藝匯演等幾十項活動讓學生們樂在其中。陽光體育活動,每名學生除了跳繩、踢毽子和集體舞之外,還要學會吹奏口琴、跳騎馬舞,從2013級學生開始,學校又創造性地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井陘拉花融入到課間操中。

“農村娃”雙含玉,在學校參加“百科講壇”,學會了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信息並製作成PPT講稿。“原以為課本就是知識的來源,現在發現整個世界就是我的課本。”談到收穫,她這樣說。

時逸之、蘇文研從暑假開始,利用三個月時間走訪、調查,寫出了倡議低碳生活的調查報告,在河北省科技創新大賽中斬獲一等獎……

一大批“原本普通”的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脫穎而出。

多年來,學校從實施科學民主管理,到立體德育、特色課程體系構建,再到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全部圍繞著“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須個個成人”的辦學理念而進行。

當時,建校不到一年的四十四中,根據上級要求,合併了兩所農村學校五十五中、五十六中和一所廠辦校煉油廠中學,不同的學校文化磨合碰撞,讓新學校發展困難重重。但在夏強的科學籌劃與積極努力下,四十四中實現了由新建校、合併校、薄弱校成為優質均衡發展典範的華麗轉身,教育教學質量邁入全市義務教育第一方陣,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文明單位。

2011年4月,在教育部主辦的“人民教育家論壇”上,夏強的《不求人人成才,但須個個成人》專題報告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肯定。同年10月11日,河北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現場會在四十四中舉行。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城鄉結合部中學成“人”教育研討會在該校舉辦,學校的做法受到普遍好評。

追覓夜空中最亮的星

夏強一直在踏實前行,一直走在追問教育本源、追尋教育夢想的路途上。他在不懈的耕耘中,留下了堅實的足跡,接連創辦出兩所區域內社會認可的知名學校,個人獲獎無數: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先進工作者、首屆中小學骨幹校長、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石家莊市中小學十大知名校長……

夏強說:“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一直躬身實踐,同時又囿於實踐,辦學實踐不能及時有效地梳理,亟需沉澱與提煉。”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夏強逐漸明確了自己的教育主張:“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須個個成人”, 以立德樹人為本,把培養較高目標的“成才”與培養基礎目標的“成人”有機結合。

也就是在確立這一辦學理念後,四十四中從建校之初就樹立了尊重教育規律、科學發展的意識。學校專門制定了“十年三步走”的發展規劃,順利走上科學穩健發展的道路。

十餘年來,四十四中與全國多所名校建立了友好關係,有計劃地選拔骨幹教師到各地名校參觀學習,多角度、多方位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

期間,夏強帶領本校老師曾北上東北平原,南下長江、珠江三角洲,西跨太行山脈,東進齊魯大地,翻越巴山蜀水,就是為了取到“真經”,學到“真功夫”。

“赴外地名校進行同課異構,呈現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引導了我們在比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對此,學校的馮佳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老師們外出學習的經驗、體會已經成為學校的寶貴財富,根據他們的感悟和思考整理成冊的《我們行萬里路》,業已由河北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

是的,做好自己,還要影響帶動周邊,由一棵大樹發展成一片森林。

2015年,夏強校長的個人專著《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須個個成人:提升學生生命品質的學校教育實踐》由華東師大出版社正式發行;2018年,第二本專著《十年守望,築夢成真——一所城鄉結合部合併校成功發展實踐》再次出版。2002年以來,他主持5個省級課題,4次獲得教學成果獎,其中,《城鄉結合部初中階段學生成“人”教育模式的實踐與研究》榮獲一等獎。

2017年4月27日,夏強被河北師範大學聘請為“河北省教育家型校長培訓工程首期校長培訓班導師”;2018年4月,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特聘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影子校長培訓計劃項目導師”;2019年4月,被石家莊市教育局評為首批名校長工作室領銜校長,與其他6位本地校長結成發展共同體。

截至目前,導師夏強培養的學員中,三十餘人成長為校級幹部,培養的眾多優秀教師成為當地教育教學骨幹中堅。

2010年開始,四十四中與靈壽縣南宅鄉中成為結對學校,在德育活動、同課異構、教師培訓、精細化管理等方面開展了38次深度交流。在精準幫扶下,南宅鄉中學生人數翻了三倍,一所教學成績曾是全縣末位的學校,如今已被評為靈壽縣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教田遼闊,星空璀璨。夏強自始至終保持著對教育夢想的執著追求。

“我的教育夢想就是‘教師進步、學生成人、校園美麗、學校發展’,如果不辱使命,實現或者實現一大部分,我就滿足了。教育是認識人、培養人的偉大事業,是慢的藝術,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用無聲的愛去守望;教育又是美的享受,在心靈守望中靜聽著花開的聲音。”夏強如是說。

夏強喜歡這樣一首歌:“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夜空中最亮的星,請照亮我前行……”忙完一天的工作,他又愜意地沉浸在這動人的歌聲裡!(周洪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