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裡自傳七

加強政治整訓

  蓮子口戰鬥後,開始進入雨季。1939年的夏天,陰雨連綿,大小河普遍漲水,大地一片汪洋。日寇為摧毀我抗日根據地,乘溝滿河平之際,開挖河堤,使洪水氾濫,造成了冀中區20年來未有的大水災,32個縣頓成澤國。洪水限制了我軍的行動,也給日寇的活動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在沒有大的軍事行動的情況下,我開始考慮一個問題。三支隊經過兩次整編,部隊迅速擴大,總的情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成員複雜,在收編的遊雜部隊中,有一些流氓、兵痞;在一些軍官中,存在著濃厚的軍閥作風和土匪習氣;新戰士中大多數家在大清河北,在大清河南活動,有些人思想不穩定,開小差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不解決,必將影響部隊的鞏固和戰鬥力的提高,應該利用當前的戰鬥間隙,進行一次政治整訓。我把我的想法向賀炳炎同志講了,他當即表示完全同意。我們隨即制訂了政治整訓計劃,報送賀、關首長,很快得到批准。隨後,賀炳炎同志和我帶領部隊轉移到比較安全的蠡縣和安平縣交界的七器、五防、洪善堡一帶,開始進行政治整訓。

  這次政治整訓,是遵照中央軍委、總政“關於整理與鞏固新部隊的訓令”和第十八集團軍“第二期整軍計劃”的要求進行的。十八集團軍提出的整軍重點是:用一切努力,加強部隊黨與政治工作,鞏固黨的領導,嚴禁打罵,提高戰術與技術,克服遊擊主義,建立與健全軍隊正規制度和著重提高各級幹部之軍事文化程度,以增強和提高部隊戰鬥力。

  政治整訓開始,我們首先開展了團結幫助上層領導的工作。一些上層人物,因為出身、經歷、政治面貌不同,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存在不少模糊觀念。要團結、整編和提高部隊戰鬥力,首先要把上層人物團結好,促進他們政治上的進步。我們工作的重點是擔任團營職幹部的左清臣、段克全、翟耀宗、尚玉峰等。我和賀炳炎同志多次和他們談話,表揚他們的抗日行動。同時給他們講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區別,從正面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戰士,克服軍閥主義的殘餘;用我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啟發他們學習毛主席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給他們講革命道理,講共產黨的性質,講黨的奮鬥目標,使他們認識到共產黨、八路軍,不僅要打敗日本侵略者,還要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一個新中國,使他們逐步地由為自己而戰,轉變到為人民和民族的徹底解放而戰,從而樹立起遠大的政治理想。不久,左清臣、尚玉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

  在團結幫助上層人物的基礎上,我們對部隊開展了廣泛的政治教育。首先是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學習黨中央提出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大講抗日形勢和日軍的暴行,激發民族仇恨;大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和抗日軍人的義務,提高大家以抗日救國為己任的政治覺悟。接著,又大講建軍宗旨和紅軍的光榮傳統,引導大家深挖細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破除輕視政治工作的單純軍事觀點、小團體主義思想、軍閥殘餘作風和紀律鬆弛、自由主義等問題,從而使廣大幹部戰士逐步完成從遊雜武裝向八路軍的轉變,使新戰士完成從一個農民向軍人的轉變。

  在整訓中,我們多次教育幹部和骨幹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對那些有缺點、錯誤的同志,不是歧視、指責、排斥他們,而是採取親近、團結、耐心教育的態度,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幫助和帶動他們進步。

  在整訓中,不僅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也培養鍛鍊了一批優秀的政治幹部。一天上午,我來到七團六連了解政治整訓情況。只見一位紫膛臉色、中等身材的年輕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講政治課。走近一看,原來是六連指導員張會田。他是紅二軍團到貴州時參加紅軍的。別看他只有21歲,卻是個已有五六年軍齡的老紅軍。入伍後,他當過戰士、警衛員,平時不多說話,性情和善,手腳勤快,很愛學習,因而覺悟提高很快。經過長征的鍛鍊和開闢晉西北根據地的鬥爭,特別是到冀中後的磨鍊,迅速成長為一個打仗勇敢、工作積極、善於聯繫群眾的好乾部。他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卻能用滿口的貴州腔,講出一個又一個生動而實際的革命道理。他講共產黨是幹什麼的,就從他自己的經歷講起,講他一家人怎樣受苦,共產黨和紅軍來了以後,打土豪,分田地,窮人翻了身。現在為了抗日,團結更多的人,不平分土地了,但是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實行了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的政策。這說明共產黨時時刻刻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講黨的抗日主張和政策,就根據他在晉西北開闢根據地的經歷,講黨的統一戰線的政策,凡是反對日本侵略的,我們都要團結;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我們主張“有人的出人,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講八路軍的性質和任務,就根據他親身的經歷,講新舊軍隊的對比。他說,舊軍隊是壓迫人民、欺侮人民的,八路軍是愛護人民、保衛人民的;舊軍隊打罵人民,搶奪人民的財產,八路軍是人民的子弟兵,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舊軍隊當官的欺壓當兵的,八路軍官兵一致,官兵一律平等。

  張會田樸素而生動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戰士們的心,也吸引了我。我心裡想,我們是多麼需要這樣的政治幹部啊!

  為了推廣張會田政治教育的經驗,我們召開了全支隊的指導員會議,請張會田講課。在緊張的戰爭環境中,這種“以會代訓”的方式,對培訓幹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政治整訓的後期,我們進行了組織整頓,主要做了3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純潔部隊。在覺悟提高的基礎上,發動戰士揭發少數壞分子,把那些屢教不改、在部隊內部起破壞作用的流氓、兵痞清除出去。

  二是調整幹部。對一些軍閥作風、土匪習氣嚴重,又不肯改正,在部隊中有不良影響的幹部,堅決撤下來,選拔一些經過考驗的優秀幹部,充實到各級領導崗位。

  三是加強黨的建設。黨組織吸收了一批經過教育、考察的積極分子入黨。七團和八團的各個連隊,都建立和健全了黨的支部,把部隊完全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利用整訓間隙,部隊還進行了擴兵和群眾工作。由營連幹部帶一些骨幹和老戰士,幫助黨政機關進行根據地建設,到駐地周圍的村莊發動群眾,建立村政權,成立婦救會、青救會、農會等各種抗日團體。在地方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又擴大了1000多名新戰士,全支隊人數達到2500多人。

  3個月的整訓,工作緊張而富有成效。經過整訓,純潔了組織,提高了素質,加強了紀律,擴大了隊伍。全支隊朝氣勃勃,士氣高昂,以全新的面貌活躍在大清河兩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