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國人為何如此追捧房子?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從居住屬性來看,成家立業,先有家後有事業,這本身我國文化的潛意識,簡單來說等生活到了一定層次,買房是必然選擇。而從金融屬性來看,買房賺錢的案例一次次衝擊著大家眼球,就算沒錢的人都會硬著頭皮買房。表面上來看房子是最有價值的投資,但事實上還不如說投資的人多了,房子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投資品。房子還是那房子,但小時候的味道卻消失不見,特別當下90後群體,恐怕連自己都養不活,卻在擔憂買房的問題,畢竟結婚買房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唯一標準。

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以時間軸來看,我國房價並不是一路高歌,往往都是市場低迷,強勢救市後觸底反彈的規律。如果說上一輪房價上漲最大的因素是什麼,無疑就是去庫存和棚改貨幣化。但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經濟是流動性的,羊毛終究出在羊上,在居民槓桿率高達60.4%的背景下,當前市場剩下的恐怕都是買不起的人,甚至房價下跌50%依然有心無力。這一點似乎佐證了曹德旺的觀點,房地產數據表面上十分亮眼,但實際都是被炒高的,在失去接盤群體的市場下,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恐怕要戛然而止。

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而這一趨勢正在凸顯,從2019年數據來看,調控次數高達620次,超400家開發商倒閉,即使市場規模接近15萬億,但這只是以價換量得來的結果,房價下跌容易上漲難。今年對於開發商來說,根本就沒有退路可言,降價不僅僅是自我求生存,更是為了穩固市場份額。至於2020年樓市,可以用“連陰雨”一詞來概括,你以為是雨後天晴,卻想不到這才是剛剛開始,市場進入了“冰點”,超90%城市商品房銷售零交易,曾經預測房價上漲的中科院也是啞口無言,住房需求週期整體延緩,那市場能經受得住這次考驗嗎?

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其實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自從2月份開始,各地區一系列救市風向席捲樓市,例如債務可以分期或者延期繳納,取消現房銷售,極大緩解資金流的壓力。這本身是一個意料之中的操作,但其中這2點值得大家注意:一是駐馬店首次將首付比例下調,卻被相關部門約談,其政策已被召回,這也就是說在政策風向未改變的基調下,打破現有格局是警戒線;二是LPR雖下調,但與個人房貸利率不掛鉤,央行副行長明確表示銀行可通過加點形式保持原有水平,貨幣宏觀條件下政策不變。

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針對以上信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樓市只能自我求生存,政策給予的幫助僅限過渡時期。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最近央媒釋放信號,銀保監會明確表示當前金融政策尚未作出調整,但會對各地區金融狀況進行監測。在金融政策層次未發生改變的背景下,樓市並不會存在太多拐點。與此同時經濟日報發文明確指出,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底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地政策不應只盯著土地出讓和房產銷售數據,租賃房和舊改才是重中之重。

樓市“連陰雨”,央媒釋放信號,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

看到這裡,我只能說開發商不願見到的一幕或發生,主要內容有2點:一是現金流很關鍵,但銀行給不了錢,這裡最關鍵的原因則是銀保監會和央行的限制,現階段看似救市,實則一旦過了特殊時期,恐怕政策風向會急轉而下,海南推行現房銷售就是最好的例子;二是土地政策恐怕不會動搖,一方面是當地政府有意讓開發商把重心放在舊改,另一方面財政數據仍需要土地數據的支撐,對於開發商來說,房子更難賣出去,而土地還是那麼貴。總的來說,今年樓市很難,但不代表不會有成交,75折出售看似誠意十足,實則這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