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构成很复杂,并非是类似美军、苏军那样的整体,而是不同的武装力量联合在了一起来抗日。

如国民党军中,就分为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桂军、滇军、晋绥军、粤军等等。其中很多派系的军队在之前的内战中都是打过狠仗的。

如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等部上百万人混战,死伤至少30万人。中原大战后,西北军瓦解,从此开始,西北军再不具备整体性意义。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但是西北军当时有三四十万人之众,其失败后却并未消失。一些西北军将领投靠南京政府后被封官进爵,成为地方实力派,同时其军队也按照南京方面给的番号进行整编。一些依附于南京政府或地方实力派的西北军最后也接收了整理,进行番号上的调整。

在当时,西北军的称号不仅仅是从国民一军发展而来的原冯玉祥嫡系部队,也包含国民二军、国民三军及西北一些军阀的部队,后者也是广义上的西北军。因此一些军队与冯玉祥的渊源不是很深,但也被称为是西北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全国广义西北军系的部队主要有:

宋哲元部

宋哲元部为29军,该军的前身是中原大战失败后西北军嫡系合编而成的,最初寄居于山西,经张学良之手整编后,拿到了29军的番号。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最初29军仅2万多人,装备拙劣。1933年该部赴长城抗战,表现出色。随后坐镇察哈尔,并抓住机会入主平津,在短短数年内实力扩充到了4个步兵师(37师、38师、132师、143师)、1个骑兵师及若干直属部队,总兵力达到了10万人之众。

抗战全面开始后29军升格为第1集团军,部队一分为三,扩编为59军、68军和77军3个军。

韩复榘部

该部为韩复榘主政山东后,在其基干部队基础上扩充而来的。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其部队番号为第3路军,有12军、55军和56军三个军,下辖20师、22师、29师、74师、81师,此外还有手枪旅和大量附属部队,其正规军的兵力亦有10万人之众。

全面抗战爆发后该部改编为第3集团军,但韩复榘死后,56军被撤编,部队多被拆散使用。

孙连仲部

该部也是中原大战失败后原西北军主力一部,其投靠南京政府后,部队被改编为26路军。该部最初整编为25师、27师及骑兵第4师,有4万多人。

1931年底,26路军17000余人在宁都起义,之后编为红5军团;余部经过补充后恢复编制,因孙连仲比较听指挥,后来又将其编制补齐,并划归了部分其他西北军部队归其指挥,不过部队番号有所变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该部又改编为第2集团军,基本部队有27师、30师、31师,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该部就是主力。

庞炳勋部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该部不是冯玉祥国民一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通常也被视为西北军,中原大战后,该部接受了南京政府第40军的番号。

抗战全面爆发后,庞炳勋升任第3军团司令,但该部仅一个40军,40军又只有一个39师,加上附属部队,其兵力也仅有13000余人。

著名的临沂保卫战就是该部和张自忠将军的59军联合打出来的。

孙蔚如部

该部在全面抗战爆发时的番号为国军第38军,是杨虎城将军17路军基础上改编而来的,下辖17师、177师及军直属部队,除该军外原17路军还有其他部队被改编。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38军最早在河北、山西地区作战,后来长期战斗在中条山,曾有“中条山的铁柱子”之称。

以上仅仅是西北军中较大的支系,实际上当时的马家军也被称为是西北军,此外还有一些原为西北军的较为独立的部队,其对中央军的依附度较高,已经成为中央军旁系部队。

全面抗战爆发后,因为原西北军中的一些将领对北方较为熟悉,其有很多势力在地方分布。诸如孙殿英、石友三、孙良诚等部纷纷又以各种头衔招兵买马,发展出了一定规模的军队。

西北军的兵源大都为北方人,其身体素质好,训练上也非常扎实,尤其近战能力强。但是西北军有个传统就是,很难团结且习惯背叛,其高官在面临权力和金钱时往往把持不住,做出倒戈之举。

中原大战时,中央军精锐都屡屡被西北军击败,但后者却倒在了蒋介石的银弹攻势之下,土崩瓦解。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军在对日作战中也出现了典型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方面,以张自忠将军为首的大部分西北军奋力抗战,牺牲很大,战果也很大。

如全面抗战初期,孙连仲部、孙蔚如部在河北、山西战场的表现就很好,张自忠部和庞炳勋部联手打出了临沂大捷,之后的台儿庄大战更是打出了抗战开始以来一战消灭日军万人以上的辉煌胜利。

另一方面,西北军在抗战中后期,大规模投敌,沦为伪军。如孙良诚部、庞炳勋部、石友三部、孙殿英部、吴化文部等。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据统计,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整建制投敌达5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原西北军。另外,在抗战投敌的将领中,西北军占了总数99人中的46人,达到了将近半数。

其中最讽刺的是庞炳勋为临沂战役时的英雄,但1943年其被俘后,却投降日军,成为伪第24集团军司令。

所以我们说西北军的抗日是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一方面西北军抗日功绩很大,牺牲很大;另一方面,西北军的投敌和抗战中后期的消极抗战也是很严重的。

就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西北军在抗战后期消极抗战和大规模投敌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第一:西北军中部分将领,如石友三、孙殿英等人,本来就没什么民族大义,对这些人来说只要谁能给其权力就会投靠谁,从来都不会忠诚于某一方,即便是投日也是如此。

第二:西北军素来比较穷,而蒋介石一直以来推行的都是消除杂牌军的战略,即便在抗战中也是如此。抗战中期后,西北军各部所得到的补给普遍较少,但战线却都特别靠前。部队打得越狠,实力消耗就越大,但补充却跟不上。

如张自忠将军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但实际上其并不能有效指挥中央军,其能指挥得动的只有自己的基干部队及冯治安部。枣宜会战张将军牺牲时,其基干部队59军只有1万余人,将军身旁的74师2个团及1个特务营合计才3000余人。

张将军牺牲后,西北军各部普遍担心自己部队打光后就此失势。而一些被安排到最前沿的部队,有的甚至就投敌了。

抗日战争中的原西北军部队: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

跟后面这一点密切相关的就是第三方面了,因为很多西北军其实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投敌的。

其成为伪军后,同时还与国民党方面有联系,只帮助日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但不会与国民党军作战。

抗战胜利后,这些伪军大都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先遣军”,占领要点,为在大西南的国民党军主力开赴日占区争取时间。

所以总的来说,抗战时期原西北军部队的表现就是:英雄有很多,“狗熊”也不少!我们铭记英雄的功绩,但也不会忘记那些当汉奸的败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