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古詩詞意味著豐富表達、借鑑生活、提高審美、參悟人生等

關於要不要去讀古詩詞,從晚清“西學”東來就爭論不休,時至今日還有人認為古詩詞不及科學那般,對現實生活有實際意義,可喜的是這樣的觀點只存在於少數的國人。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的熱播,也進一步說明了國人對古代詩詞的喜愛,那麼讀古詩詞的意義何在?常常被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所論斷,然而重讀古代詩詞的意義不是蘇東坡先生這7個字能準確表達的。

重讀古代詩詞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從古詩詞中獲得一種表達方式和生活方式,意味著拓寬一個人的審美,意味著瞭解人生百態,參悟生命的意義。重讀古詩詞更意味著中華文化的傳承。重讀古詩詞的意義至少有以下幾方面:

學習一種表達方式

古詩詞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能用及其凝練的字表達豐富的形象,對環境的描述,對感情的刻畫,是現代人很難做到的。古詩詞對四季變化、花草蟲魚、星辰日月的描寫更加立體和豐富,對喜怒哀樂、離愁別緒及內心體悟的表達更加富有情調。

“蘭花春葳蕤,桂花秋皎潔。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些對四季變化細緻的觀察和高度的概括,富有很強的畫面感,是現代文在相同字數下很難表達的。

重讀古詩詞意味著豐富表達、借鑑生活、提高審美、參悟人生等

“沾衣欲溼杏花雨”、“拂堤楊柳醉春煙、“忙趁東風放紙鳶”、“燕忙鶯懶花殘”簡短的二十幾個字寫盡了從初春到暮春的樣子,春雨的樣子,自然的樣子,動物的樣子,和人的樣子。宏觀上有氣候的特點,微觀上有植物、動物的特徵,靜景有花、有樹,動靜有人、有燕子、有鶯。同樣的如:“紅葉晚蕭蕭”、“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寒波潺潺起,白鳥悠悠下”,詩詞總是能用簡潔的字勾勒出景物特徵,讓人一看便知道他在描述什麼,景色躍然眼前。

古詩詞在情感的表達上更加豐富、立體、催情:相思不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相愛不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思愁不過“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一句“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寫盡人生寂寥;一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道盡世間孤獨。

如今,你目觸夕陽、晚霞、黃昏又會有怎麼樣的感受和聯想,

在古詩詞裡黃昏可能是“枯藤老樹昏鴉”的淒涼,也可能是“門掩黃昏,杜鵑聲裡斜陽暮”的悲傷,也會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靈動,還可能是“夕陽無限好 ”的感嘆。等等,這些豐富的、生動的、富有感情的表達就是我們重讀古詩詞的意義。

重讀古詩詞意味著豐富表達、借鑑生活、提高審美、參悟人生等

學一種生活方式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從出生就好像登上了一列疾馳的火車,人們告訴你這輛火車將通向美好的未來,你想要達到遠方,就必須付出高昂的車費,這車費是金錢,是健康,是知識,為此你不得不用你得畢生的時間去換取車費。每個人都想去更遠的地方,得到更多的東西,以為那樣便是成功。

我們有很多娛樂方式,電視、網絡、電影等等,不出門可以知道天下所有的大事,盡觀天下美景。我們擁有快捷的交通、便利的快遞,朝夕能至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能在家裡吃邊全球。每個人都想要便捷、更快速的服務和豐富的視覺、味覺享受。

時間就是金錢,他鄉就是夢想。我們雙眼緊盯前方時,我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身邊的一切美好,古詩詞告訴我們:不用去遠方,詩意在腳下,美好在近旁。

百分之八十的古詩詞,都在寫眼前的生活:花草蟲魚,風雨明月,這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你不用非得去遠方尋找詩意,詩意在你腳下的泥土裡,在你淋過的雨裡,古詩詞告誡我們不要努力去改變生活,而是要珍惜時光,真心面對生活。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短暫,所以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高興時,你可以學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不順時,你應該擁有蘇軾“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重讀古詩詞意味著豐富表達、借鑑生活、提高審美、參悟人生等

不是每個人要“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你可以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可以經常和朋友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不喜歡熱鬧,你可以“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你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去看看什麼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什麼是“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或者和久別重逢的好友來一場“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的PK。古詩詞告訴我們活在當下,情在眼前。

提高審美的能力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生漫長而又短暫是不可能一直轟轟烈烈,或者悽悽慘慘。人生無外乎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個人都會被困在一座看不見的島上,所以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如何在世俗中保持情趣,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才是人生的必修課。

有趣的靈魂是建立在一定的審美能力上的,這種能力善於觸景生情,善於發現美好,善於在普通的、單調的事物中尋找人間情懷,善於從普通的事物中洞悉世間本質。

午後的小雨可能帶給詩人“竹戀新雨後”的喜歡,傍晚高飛的小鳥會讓詩人萌生“青鳥投何處”的擔憂。普通的景物,詩人卻能感受到大自然特意的佈置:“雲破月來花弄影”,詩人的情感彷彿通透天地,知道每朵花,每棵草,每陣雨都與人間相連,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是“無邊絲雨細如愁”。若是以為古詩詞的審美終不過兒女情長,就大錯特錯。

重讀古詩詞意味著豐富表達、借鑑生活、提高審美、參悟人生等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的豪氣,已經拋棄人間情愛,去尋找心靈的高地。因為心境的開拓,拓寬了人思想的開闊,從水裡行進的船,想到了“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站在山巔眺望出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道理,行走在群山之中則參悟出了“不知廬山真面,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思。如果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古人對哲學的探索,那“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已經是古人對科學的探究了。

參悟世間百態

重讀古詩詞的過程,也是瞭解古代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過程,這些過程看似發生在古代,其實依然在重現。重讀古詩詞,可以在在前人的生活中,獲得一種共情,從古人的故事中,尋找現實的超脫。

“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群眾痛恨腐敗的心情沒有改變過。

《長恨歌》裡有纏滿悱惻的愛情,也有“君王掩面救不得”的痛苦;《琵琶行》裡有歌女的悲慘,也有官員的失意;《木蘭辭》裡有無奈,也有勇敢。每個人都有不得已,時光匆匆,卻不停腳步(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世間變化無常,但願我們能做到“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重讀古詩詞意味著豐富表達、借鑑生活、提高審美、參悟人生等

擁有中國人的”臉譜“

《詩經》《漢府》《唐詩》《宋詞》這些詩詞經典已經成為中華的一部分,有漢語的地方就有她們。唐詩宋詞,就像筷子、瓷器、京劇已經成為中國符號。在有漢語的地方,就有孩子在誦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覺醒,處處聞啼鳥”,等等這些詩句。

中國人向來講究追本溯源,祭奠祖宗,古詩詞就像現代中國的祖宗一樣,是不可能被遺忘的。當有人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中國人想到的是中秋節,是團聚,是祝福;當有人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時,中國人能懂他的孤寂。

中國人在引用古詩詞時,不僅僅是一種表達,而是骨子裡對中華文化深刻的認同和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