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经济学:上不上梁山,涉及成本核算问题


水浒里的经济学:上不上梁山,涉及成本核算问题

青面兽杨志,原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世代为朝廷效力。他本人年纪轻轻就“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看来颇有前途。

这样的人,论理说不应该落草做强人。他也确实没有做强人的想法。尽管他命途多舛,然而但凡有一点出路,他都要在做官的路上苦苦挣扎。

为什么不选择做强人?这是因为做强人是有成本的。

首先是机会成本。学过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机会成本的概念。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它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假如杨志做了强人,他就必须放弃从事其他工作。比如,他必须放弃做官,什么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想都不要想了。

其次是生命成本。这个比较现实。做好汉强人,那就是造反,搞好了称王称霸,搞不好,那就是十字街头吃一刀,人头落地,一命呜呼。正如小兵张嘎上说的,“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所以说山大王不是好当的,不到万不得已,谁都没有这个癖好。

再次是身份成本。平头百姓一般良民,都有身份洁癖,不愿意落草为“寇”。最初朱武劝说史进在少华山落草的时候,史进就明白告诉朱武不可,理由是“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杨志路过梁山泊和林冲比刀,白衣秀士王伦也曾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他留在梁山同做好汉。杨志因和王伦不熟,不敢明白说出这个理由,现场编出一个借口,说东京有个亲眷,“前者官事连累了他不曾酬谢得”,给婉拒了。


水浒里的经济学:上不上梁山,涉及成本核算问题

所以说,杨志但凡有一点儿出路,绝不会想着去当强人。我们现在经常讲“不忘初心”,杨志也念念“不忘初心”,他的初心,就是做官。

然而,学过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一个人的职业范围,是一个社会化选择;也就是说,自己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决定自己干什么。有位朋友想当作家,但是发现写书不能养家糊口,只好改行去教书。有位朋友想当画家,迟迟不出名,只好去一家媒体做美编。大浪淘沙,物竞天择,每个人的命运,都操纵在别人手里。

对杨志来说,谁决定他的职业选择呢?高俅、牛二、梁中书、晁盖、曹正等,都起了各种作用。

杨志他命运不济。先是当殿司制使官时,被差往太湖采买花石纲,押送开封途中,黄河里翻了船。杨志畏罪,逃亡他乡避难。命运跌入低谷。

后来遇赦,一线希望如朝阳冉冉升起。杨志又起了重新做官的念头。这时候决定他命运的第一个人来了,这个人就是高俅。高俅不但不允许他官复原职,还将他一顿骂,赶出殿帅府。

杨志在东京,盘缠都没了,只好沿街卖刀。这时,决定他命运的第二个人来了,这个人就是牛二。牛二无理由纠缠杨志,杨志怒火中烧,忍不住杀人,被刺配大名府,当了一个囚徒,命运跌入低谷。

杨志到了大名府,看起来好像时来运转。蒙梁中书赏识,校场比武,力压群雄,做了管军提辖使。可是,他这点儿运气,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梁中书差遣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岗上被晁盖等夺了。

屡遭不幸,杨志万念俱灰,几乎要寻死。就在他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之际,他才想起当初一日王伦留他在梁山落草的话头。

那时人家好意留你你不愿意,如今脸上添了金印,再去投奔,“好没志气”,面子上下不来。就在踌躇未决、进退两难的时候,杨志遇见了操刀鬼曹正,在曹正的建议下,他不去梁山了,转而投奔二龙山,从此开始做了强人。

假如杨志从此一直在二龙山打家劫舍也罢了,后来三山聚义打青州,他因缘际会,还是上了梁山。看来,该是你的菜,必是你的菜,你倒都倒不掉。

然而,这时候的梁山早已不是王伦时代的梁山,这时候上梁山也和王伦时代上梁山的境遇大为不同。杨志发现,他当初没有留在梁山,是一个大错误。他要为这个错误付出比较大的成本。

王伦时代的梁山,规模小,人也少。除了林冲,没有一个高手。而三山聚义的时候,梁山上已经是高手如林。供求关系有了很大变化,高手资源不再稀缺。所以杨志上山,并没有多少光辉。

假如当初一日留在梁山,杨志就和林冲一样,成为梁山的元老。元老地位,相当尊贵。你看林冲作为梁山元老,不仅位列五虎将之一,山寨里大排名,仅次于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和关胜,并且在实际上,成为武将之首,大事上除了宋江吴用,都是他牵头。比如晁盖死后,是林冲主动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江为梁山泊主,“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


水浒里的经济学:上不上梁山,涉及成本核算问题

杨志呢?虽然他和林冲武艺不相上下,但因为上山晚,只好做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大排名也排到第十七位上去了。

曾经有一个珍贵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等到逝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杨志的遭际,诠释了成本核算差池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