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抖音,玩快手——二者逻辑有何不同?

最近有朋友问,快手和抖音这么像,区别在哪里?

两个短视频行业的巨头,说到底,都是碎片化的娱乐信息展示。


赶上了文化娱乐领域的消费升级,赶上了年轻新生代用户的崛起,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原因,前几年开始,越来越火:一个日活3亿+,一个日活超4亿。


01

我们先从它们各自的 slogan 入手。


快手——记录世界,记录你。

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乍一看,都是「记录」,然而,细品之下,却有不同:前者动作对象是「世界」与「你」,后者却是「美好生活」。


单纯讲「生活」,人人都有,你在快手上可以看到各行各业的人、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而「美好生活」未必人人都能表达,多数人只能欣赏视频中的美好。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内容不 「美好」,那会怎样?

快手像庙会,一群人乐呵呵;抖音像晚会,大家一起为小姐姐鼓掌。

快手用户下沉做得好,年龄段覆盖比抖音广,三四线城市占比很大,有点城乡结合的样子,有时你会看到农民大伯唱歌的视频,特别具有生活气息,很受网友的欢迎,点赞量一般也不低。

而抖音,主要面向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打开视频,你会经常看到许多美丽的小姐姐、小哥哥,你看见的一般都是大主播,背后都是一个专门的团队在做运营。

内容上,快手注重生活,抖音注重表演。所以你在快手上看到的东西很杂,接地气,甚至有些内容会让你感觉很low,而抖音很潮,很酷,在音乐、效果、话题、情节上都精心安排,恨不得把网红、明星都拉到你面前来。

用户群体和内容的巨差与平台背后的运营理念方式有很大关系。


02

快手高管曾表态:“平台不想评判内容,告诉用户你应该去看这个或者那个。无需平台去给它贴标签,内容本身和AI算法会自动提供选择。”宿华解释,这是快手“不输出价值观”,“要做一面镜子”的原则。

快手的「去中心化」逻辑意味着,每个内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全景式导览的模式下,即便你不是拥有几十万粉丝的主播,你仍然拥有参与展示的机会,只要有内容,火一把没有问题。


与快手重视普通用户参与机会不同的是,抖音注重用户的观看体验。


它会根据点赞量、转发数,筛选出「好看」或「有趣」的视频,通过上下滑沉浸式的模式自动呈现在你面前,推荐的视频大都来自具有大量粉丝群体的播主,粉丝很少的用户较难扩展。

为此,抖音在吸引明星方面重金投入,以高大上的定位、和娱乐为主的内容,促进明星产出内容。另外,抖音还围绕明星、综艺、IP等内容方向的事件营销,每个标题里都有足够吸睛的关键词,有很强的话题性和传播度。


这一切,都是为了产生更精彩的「表演」。


刷抖音,则不见得有平台反馈,而玩快手,必然是二者的逆向反应。只是,这个反应,它不见得有多美好罢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