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有什么规则?

梨园拾趣


首先我觉得:“诗配画”和“画配诗”的出发点是不同的!相同之处是都需要满足东方哲学和中国美学的基本认知—“意境”。

诗配画的主体是“诗”,诗词歌赋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有各种艺术的概括性,画作为诗的点缀,即便不能锦上添花,切不可画蛇添足!

诗的风格有很多种,画的风格也有很多种,首先是一定要“搭”,像王维的诗作,本身就诗画一体,蕴涵禅意,情景合一,所以这类诗配大写意就比较合适了!

另外,诗的种类很多,即事感怀、写景状物是最比较常见的类型,画作内容一定要高于诗作内容,比如:十里蛙声出山泉、山中有座庙等,这一句话看起来很平淡,可是当看画作的时候就惊讶啦!蛙呢?庙呢?跳跃出的一群蝌蚪、两个打水的和尚,这种留白就做到诗画互相完美衬托了。

最后说一点吧!纯粹写诗或作画,都需要有兼顾性,配画的诗要“诗中有画景、诗中有画家、诗中有解读”,配诗的画作亦同!




文心书馆


诗配画,诗是主体(主角),画是客体(配角),形成诗画互文艺术呈现格局。二者在搭配上,没有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也没有所谓的具体规则。但在艺术美的呈现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诗画同源、诗画互文”的关联。为何这么说?缘由如下:

一、诗画美学和表现方法各异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抒情言志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表现手法有风、雅、颂、赋、比、兴几种。

中国画又称国画,在表现手法上,有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所强调的是立意传神、钩鼓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留白等手法,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中国画的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讲焦点透视,而重在抒发作者的主观情绪,风格是“贵情思而轻事实”,讲究“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画门类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个。画幅形式有卷轴、壁画、屏风、册页、扇面等,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配以精美的装裱工艺,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作画的工具为笔、墨、纸、砚。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欣赏时,懂得从笔法、墨趣、诗意、意境等方面去品评。

诗人追求“诗性”,诗歌是用意象去思维,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这个意象就是意境中的图像。画家绘画注重绘画语言,以画笔与色彩来直接描绘。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诗与画的美学原理不一样,但它们追求都是一种艺术的美。

二、诗画两种艺术同源的目的

诗画搭配,无论是诗配画,还是画配诗,在艺术呈现上,共同追求的目标是“诗画同源”。所谓“同源”就是诗与画所要表达的共同点。在创作中追求诗意与画意的完美结合,把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意向、意境、表征)与画(构思、线条、色彩(颜料)等)所要呈现的思想内容,在同一个作品中和谐、完美统一起来,来完成一件作品的艺术完美呈现。使受众在读文字艺术表达的诗时,可以自然而然联想到诗意所描述的意境画面,观绘画艺术呈现的画时,可以很容易明白诗所表达的内涵,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互为诠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三、诗画互文如何做好诗配画

诗配画,就是要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选配得画,充分让阅读受众更容易读懂诗歌所要表达的全面而完整的内涵。另外,要注意对配图的局部美化与处理,以提升作品整体的质量。比如说,笔者在 “今日头条”上看到的很多友友发表的作品中,诗是自己写的,配的图片(包含静态和动态图)绝大多数是从网络(如“图虫创意”、百度搜索)上免费下载而来的,而这些图片上难免总带有一些标识文字,如“图虫创意”等字样,这就需要对图片做一些简单必要的编辑(裁剪、修饰、文字消除、美化等处理),再应用于作品中,这样作品整体质量才不会纡尊降贵,显得太low。在此向友友们推荐两款图片编辑应用小工具“美图秀秀”“GIF制作室”,它们均好用。

那么,如何好诗配佳图,使诗歌品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下面枚举案例供欣赏。

案例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案例2:《五言绝句》(杨万里)斜枝饱风雪/疏花淡水玉/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总之,诗配画,“功夫在诗外”,这就要求作者不但会写诗,还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和鉴赏水平与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根据诗意、诗境选择、搭配好相对应意境的画,让作品图文并茂相搭相扣的同时,显得更加丰满和具有艺术品位。

——End——


风从西部来


窃以为:简略的说,诗用语言作画,画用图说话表意,二者不论谁配谁,都要发掘意境,研究意境,理解意境,尽可能升华意境,二者的意境必须高度统一,这就是原则。最忌风马牛不相及,这样就是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