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书法建议学习赵孟頫的楷书?

Lisaℒℴѵℯ


本人阴差阳错的也是以赵体为范本练习的书法,它的特点是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爱上了它一一宽博,浑厚,秀美、端庄于一体,朗朗正气!

由于条件与时间限制,没有系统的坚实的去练习,总觉得趙体字非常容易入手,但是时间长了会发现,他的字在练习的时候容易把骨架写散,不得不佩服什么才叫大家,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


用户郑春明


初学书法,都会自然而然的建议先从正书练起,而正书(楷书)尤以柳颜欧赵四大家为楷模。可提问者提到学习书法建议学赵体?这也未必,初学者只要专攻一门楷书就好,捯未必非学赵楷。不过选赵楷也有他的道理。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现在很多人学习书法,很喜欢临习赵孟頫。有些爱好者还专攻赵孟頫。

赵孟頫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即“颜、柳、欧、赵”。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儿子说:“尔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趋南派,或趋北派,皆不可迷于所往。”意思是说学书从赵孟頫入手,将来或趋向南派或趋向北派,都不会迷失方向。他又指出:“赵文敏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而参以钟绍京,因此以上窥二王,下法二谷,此一径也;于中唐师李北海,而参以颜鲁公、徐季海之沉着,此一径也;于晚唐师苏灵芝,此又一径也。”

大德元年左右开始,赵孟頫迎来了书画创作的高产时代。就拿书法来说,此时赵孟頫已逐渐摆脱宋高宗的影响,开始广学魏、晋、唐、宋各家,上到钟繇、二王,下到颜真卿、米芾,都在取法范围之内。

正因为赵孟頫在书法上是集古今之大成。他吸收众多前辈名家大师,尤其是晋唐名家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有人学习书法,尤其是学习楷书、行书,专攻赵孟頫,这是非常正常,也是十分稳妥的。

赵孟頫的字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爱,在于他的字结体宽博深稳,运笔流畅圆润,,点画呼应紧密,宽绰秀美。。通过学习赵孟頫,可以领略、吸收书法的晋唐风范,而这正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之所在、正统之途径。他的书法,符合传统中国书法审美观。

但现在也有人有不同意见,认为只学赵孟頫书法不是很好。认为他的笔法不是初学者能够撑握的,原因在于其结合了王羲之欧体颜体和柳体的笔法。建议应该先学王欧颜柳的书法,这样学赵体会得心应手。这个观点笔者也是比较赞同的。

不管怎样,每个学习书法的人,都有过一段专攻一家的历程,而不管是王欧颜柳,赵孟頫等。只要初学者所欣赏、喜爱的,就可长期浸淫于内,而不感厌倦。久而久之,必有所获。

以下是赵体:






校傲临风(书画)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学习书法都要学习赵孟頫,至少赵孟頫之前的书法家就没有练习过“赵体”。

确切的说可以学习赵体,但凡是学习书法都有必要接触一下赵孟頫,但赵体楷书并不是所有书法爱好者都必学的,对于行书、楷书爱好者来说可以学习,对于篆书、隶书爱好者则要看其个人情况了。

赵孟頫他自己是学习王羲之以及李北海书法,我们学习王羲之行书,尤其是初学者开始可能难以理解王羲之作品,由于王羲之的真迹无存,留下来的全是拓本或者后人的摹本,初学者难以理解。

由于赵孟頫是学王高手,年代很近,流传下来的真迹作品很多,学习起来比较直观,可以通过学习赵孟頫间接的去学习王羲之,赵体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所以很多书法家和书法老师都建议行书初学者练习一下赵体行书。

很多书法老师也建议楷书学习者练习“赵体”楷书,因为大部分楷书初学者都是从唐代的楷书入手,长期唐楷训练,用笔和结构容易显得死板,缺少生气。

而赵体楷书由于融入了很多行书的用笔,非常灵活流畅,唐楷学习者练习一下赵体楷书,有利于书写的顺畅性,不至于过于呆板。

对于篆书、隶书、草书爱好者则没有必要非常要学习赵孟頫了,“赵体”的精华在小楷、中楷和行书,篆书、隶书则还是要学习清代、汉代或者先秦的名家作品。

总之,学习书法,练习什么字体,要辩证的来看,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爱好而定。


不二斋


赵孟頫作为“欧颜柳赵”楷书四家之一,一直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很多机构也都建议学写赵孟頫,我在这里只谈两点。

其一,赵体楷书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其楷书的行书意味十足,从而初学者对楷书的认知不会太板正,对每一笔笔画的要求略简。所以初学者很容易上手,也很容易看到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机构一上来就让学习赵体楷书的原因😛当然以后对于学习行书和草书还是很有帮助的,字体也偏硬朗一些。如果为了考学,那学习赵体也是没有问题的。

其二,赵体的笔法简单,不如唐楷的三位大家。唐楷中就算一个贴中,同一个字每次出现和不同字的同一笔画都要写出变化,这都是精心设计和千百次实验之后的精华。这样的字才灵动而不呆板。就比如《九成宫醴泉碑》里面相同的字很多,但是每一个都不一样。同样是“捺”,但也不一样。临习这样的字才能细细体会每一个字,每一笔之中的过程和味道。如果是我选楷书,会让孩子从唐楷开始学习,从开始就用心体会每一笔的用法,而不是为了出效果从赵体开始。这样出效果也许慢一些,但是对基本功和对字书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最后,如果一定要从赵体入手学习楷书,那我也建议两点。第一,选的笔要弹性足一些,锋不用长。因为赵体的楷书偏行楷,字体较硬,用这样的笔好控制一些。第二,可以选择《四时读书乐》,他笔法简约,节奏流畅,尤其是起止和转折处,只需将笔锋在此稍微驻笔,随机自然调锋驶转,没有刻意“逆势、顿笔、回描”之类毛病。还有《三门记》,《胆巴碑》对初学者也都是可以的。

放两幅图,第一副幅是《四时读书乐》的局部,第二幅是学习欧体后书家的习作,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欢迎留言讨论或私信。




犀犀牛老师


众所周知,中国“四大楷书”欧、颜、柳、赵中前三位是唐代书法家,唯独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赵楷为何有这样的历史地位?究竟好在哪里?

一、用笔明朗,笔笔流利。

赵楷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起笔运笔不玄虚、收笔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二、结体宽绰秀美,柔润内实。

字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字字彼引呼应,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三、笔圆架方,化行为楷,字字流畅。

赵楷流动带行,赵楷兼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书写赵体时,横直相安、撇捺舒展,舒心稳妥。

赵孟頫一生中留下大量精品楷书作品,我们所知著名的楷书有《三门记》《妙严寺记》《汲黯传》《道德经》,你写过哪个?最喜欢哪个?

一、三门记

赵孟頫《三门记》与《胆巴碑》如出一辙,但更加简练成熟。《三门记》既不同于魏晋小楷的俊逸,更不同于唐楷的森严。单字来看,线线之间的顾盼承接,空间与空间的虚实对比,无不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如涓涓细流永无休止之势,是赵楷中的典范。

二、妙严寺记

《妙严寺记》用笔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首先铺毫行笔明显,有北碑笔意。一方面恪守中锋、顺势的原则,一方面则揉行书的笔法于其中,或藏锋痕迹含蓄,或露锋意味明显作品笔力放纵厚重,结体严谨,由方阔而为修长,用笔精到,风格沉着老练,雄劲挺拔。

三、汲黯传

《汲黯传》被誉为赵孟頫小楷第一。落笔迅捷、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度;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和简静,有轻裘带之风,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顾盼揖让得体,寓丽开阔,秀美而苍劲。

四、道德经

赵孟頫《道德经》是63岁晚年小楷长篇代表,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之精品。

赵孟頫楷法遒劲,圆润妍丽,从而使其作品流露洒脱俊逸、境界高妙,雅俗共赏,也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我们学习赵孟頫楷书,要通晓其用笔规律及方法:

一,力求古韵。临古人书法,目的不在肖其形,而在求其神韵;

二,侧峰入笔,通过提按调为中锋;

三,省略掉过多的提按转折顿挫,并融入一些行书的笔法。 由此,相对于颜体、欧体,赵体的行笔速度要快的多。



SUjun00111


为什么学习书法建议学习赵孟頫的楷书?

首先学习楷书最好的方法是:颜柳欧赵!初学书法楷书先学颜真卿的大字《多宝塔》临摹得法后,再学习柳公权的楷书,再学习欧阳询的楷书,再学习书圣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再学习虞世南的楷书,再学习褚遂良的楷书,再学习智永等名家的楷书!最后才学习赵孟頫的墨迹楷书为最好选择!

学习楷书也可以先临摹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千遍,后用楷书学习楷书四大家用楷书临的兰亭序!赵孟頫一天书万字,一天临摹兰亭序三十遍!!!我一天最快可以临摹兰亭序二十遍!!!赵孟頫的书法棉里藏针内功深厚隽美第一!


湘顺1


容易上手,出成绩快。我初学也学得赵孟頫。但是初学赵字也有一点不好,就是容易把字写得油滑,最初别人告诉过我,但我不理解,后来再想提高的时候,总觉得字写得软,没有骨力,这是真的。其实很多学过赵孟頫的人都深有体会。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十个写书法的人,有九个说赵孟頫的字太媚太油滑。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业务爱好者,没有打算将来走的更远,或者是某些画家,为了画完画落款用,我建议初学就学习赵孟頫的楷书,这样很快就能出用得上,这点很奇怪,他的字很容易就能得其形,有没有力度不说,但外形会很快就会学像。

如果是你想成为书法家,想把你自己的目标定的更高更远,那最好还是学习欧、颜、柳或是魏碑。这些楷书字体,笔法骨力遒劲,结构严谨。非常注重字的骨架和笔画的力度,能把基本功练得很扎实。大部分书法家初学一般很少有学赵孟頫的。

总之,赵体字也很美,有自己的特点,初学书法的朋友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或目标来选择要不要从赵体学起。


剑峰素描国画书法教学


赵孟頫是个集大成者,篆籀分隶真行草无所不通,书法功力极深,不愧为一代名家,其影响直到明代末年。推崇他的人,说他突过唐、宋,直接晋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但他的最大短处,是过于平顺而熟而俗,绝无俊逸之气。学赵易于上手,易把字写的华美流畅,赵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能化腐朽为神奇,掩过饰非能力也极强。他达到的高度,是在他能及的范围内熟练自已的套路与风格,形成的一路体系与技巧。这包括大量时间研磨,以及心性和书写以外东西辅助与坚持。我们既使把字练成他的复印品,也还有形与质的差别。还有取法乎中,仅得其次的问题。古代大家道名该如何学习楷书的端倪,苏东坡云:“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姜白石亦云:“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録字书》是其证也。矧歐、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復魏、晋飘逸之气。” “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锺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如果我们视而不见,闻而不听。固执己见,如盲人骑瞎马,闭目走夜路何异。


书画之艺


学楷书从“赵孟頫”开始?误人误己!

本人是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断断续续练习书法近二十年,最喜欢的也是赵孟頫的书法(以我收藏的赵体书帖为证)。但是,我认为学楷书从赵体学起的说法是一种误导。

为什么这么说呢?赵体承习晋唐,特别是“二王”(又不仅限于二王),但通过赵孟頫结合自身特点,毕生研习,形成了自己“华丽、飘逸、秀美”的风格,这种风格符合大多数书法爱好者的审美观,这是赵体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初学楷书,就学赵体者,学习一段时间赵体就会发现:没有学到赵体的“飘逸、秀丽”,却出现了书法“无筋无骨无力”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楷书基础过于薄弱。

试想赵孟頫出师于谁?他不是生来就是书法大家的,他也是通过临摹晋唐书法大家开始的!我们这种“不学师父,先学师兄”的学习方法,肯定会陷入书法学习的误区。

个人建议,学习楷书应该从魏碑唐楷开始,先学魏碑“刀砍斧凿”的粗犷有力的大气,再学唐代“颜筋柳骨”的严谨规范,有一定基础之后,在学习赵体,你会发现上手更顺利,进步更显著。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认可请点赞!


西城杂家橙爸爸


赵孟頫的“赵楷”在书写时有行书特色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楷书四大家”的书法是因为这四位书法家的书法容易入手,而在这四人之中,赵孟頫的书法因为有行书韵味,所以在字体笔画连接呼应上,没有书法基础,学起来会很变扭,而其他三位书法家的楷书并没有这么样的问题,所以相比赵孟頫的“赵体”另外三位书法家的书法更受欢迎一些。

在书法界,赵孟頫的赵体备受推崇的,但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书法市场上大都是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字体,或者是这些楷书的教导理论,很少有赵孟頫的“赵体”字体和书法教导理论,不管有多么想学赵体书法,没有指导理论,没有“赵楷”字帖,再大的决心也很难学好赵孟頫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