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战国时期才有的,它与西周初期分封的那些齐、秦、楚、燕的国祚没有可比性,但如果单从战国七雄角度来看,赵国确实是个强者。不过这种所谓的强并不像齐国那样开始最强、慢慢变弱,也不像秦国那样开始最弱、慢慢变强。赵国属于是“中间凸起”型。这个“凸起”大家都知道是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的,他的儿子赵惠文王可能不是太著名,但他有两个手下分别是廉颇、蔺相如。赵国就是这样,近两百年国祚间的好事、坏事、大事几乎都集中在了这四个人身上。


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本来随着自身的逐步强大,如果能够安下心来继续改革,或许日后赵国真有厚积薄发的可能,但在燕国的蹿蹬下,促成了战国史上最大的战略败笔——五国伐齐。赵国作为齐的盟友也参与了,致使唯一能制衡秦国的齐国一蹶不振,赵国自此也成为了关东六国之首。但这个“首领”跟齐是没法比的,因为齐国是真的能镇得住秦,而赵只是把秦的矛头引向了自己而已,接下来赵国被反复蹂躏的时代到来了。

就在赵国人民高声唱着“君臣睦、将相和”的时候,秦国出兵韩国的上党,韩国之弱跟燕国有一拼,面对强秦韩王果断认怂,决定干脆把上党送给秦王。但是上党的郡守不愿意,韩国既然不要上党了,那么上党就有了自己决定命运的机会了,就好比父亲给其中一个女儿安排了一桩利益味道极浓的婚姻,女儿不愿意,于是决定另找一主,它选择了赵。别人是引火烧身,上党是“自带火球烧赵国”。


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赵王也是自信的不得了,不加思考的把这个烫手山芋给吞了,还派出军队前往上党,击退了秦国打算接管上党的一小撮军队,终于惹来了长平之战。

公元前261年,秦国集中兵力直指上党,誓要夺回这块到嘴的肥肉。赵国方面派出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去迎敌,一去就败下阵来。接下来廉颇就边退边打、秦军就边追边打、赵王就边派人出使看能不能和秦国媾和,边组织军队支援廉颇。最后赵军曾兵至四十五万,廉颇是逢战必输,但由于其经验老到,没有乱了阵脚,每撤退到一地,便精心布置下防御阵势,演绎了一出撤退版的步步为营。


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但是赵王看着一封封前线奏报心态崩了,埋怨廉颇屡战屡败,决定临阵换将,启用一直在他身边高谈阔论的赵括,没错就是纸上谈兵那位。

年轻的赵括其战略规划特别的“英气逼人”,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转守为攻。在军中调度来调度去,搞得动静还很大,一切都被秦军看在眼里,你想想,本来廉颇布置了一条直线作为防线,结果被赵括揉成了一个圆团,谁都能看出来这是要进攻,更何况是秦军统帅白起。白起提前调度军队,避开这个圆团的冲积方向,两翼退到赵军看不到的地方,留一小队坚守大营,成功避开了赵括的“大招”。赵军先是杀秦军留下坚守的小队杀得很爽,之后秦军两翼分别从两侧出击,赵军被割成两段,之后白起派五千精锐拖住后半段,其他秦军集中灭赵括率领的前半段,前半段被逼到山谷,双方僵持。


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这时候两个君主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支援前线,赵王的做法是向魏国和楚国求援,“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秦国做大么?还不快出兵救我。”虽然当时六国都讨厌秦,但是由于赵国之前有“劣迹”,因此魏、楚均不愿出兵救援。所谓劣迹就是之前赵国曾派出使节试图与秦国媾和,在其他诸侯国眼中,赵国是一个摇摆不定的合纵成员国,一旦秦国明显一家独大,赵便忠心耿耿的参与合纵计划,并且能够冲锋在前,一旦魏国做大,赵又会与秦交好。

秦王的做法更加直白,因为秦国是个“没朋友”的国家,凡事只能靠自己。秦王为了“交朋友”也是不惜让出巨大利益的,比如五国伐齐的时候,秦国就同意出兵,并且打头阵,而且分赃的时候自己那一份不要了,你们来分,只要能把“东帝”干趴下就行。而这次秦昭襄王更是亲自跑到前线,给当地一郡之内的所有百姓加爵一级,条件是所有男丁支援前线。不到一个月秦国围赵兵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了,赵括的军队在山谷里也快饿死了,于是在赵括突围不成被杀后,四十万赵军投降。


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接下来战国历史上,甚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事情发生了,秦军统帅白起先收缴赵军武器铠甲,然后让降军吃饱,使其放下戒备之心,最后在赵军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尽数屠戮,血流成河不再只是个成语,而变成现实。白起还特意留下了240个活口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告诉其他六国子民,想让六国都知道,“我们秦国心狠手辣,连俘虏都杀!“没错,手无寸铁的战俘。


从战国时期列国局势层面,聊长平之战始末


秦国虽然赢了,但自己的军队也损失了一半,根本没有能力继续向赵国都城邯郸进发,在兵力不足、战线太长的窘境下,恰好新败的赵国求和,秦王就赶紧借坡下驴退兵了。

其实秦国退兵更多的考量在于当时的整体局势,长平坑杀虽然一时痛快,但其他诸侯国听说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已然开始放下对赵国的成见,转而积极为伐秦备战。也正是在长平之战之后,六国合纵才开始变得更加抱团且常态化,虽然最终被秦分化瓦解,但其采取的一系列联军行动大大延长了战国的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