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直接造成海灣危機,如果科威特被伊拉克吞併,將會給西方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決定無力介入,在短短的時間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就在海灣地區部署了50萬軍隊、2000輛坦克、3000輛裝甲車、2000架飛機,100多艘軍艦,由於強大的實力,聯軍僅僅用42天就迫使伊拉克無條件退出了科威特,在42天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傷亡10萬,其中陣亡2萬,而聯軍僅僅陣亡不到350人。海灣戰爭被稱為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場高科技戰爭,這場高科技戰爭在影響世界的同時,也深深的震撼了當時的中國軍隊。

中國當時狀況


當時我軍還處於小規模戰爭中,那就是兩山輪戰。

兩山輪戰中我軍表現還是很不錯的,戰損比比較好,跟美軍毆打越南差不多。再加上咱們打的還是完全體越南,如此算來我軍似乎比美軍還強一些。

再加上建國以來對外戰爭全勝,所以當時軍中頗有一些自滿情緒。

在海戰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就密切關注這場戰爭,當時中國知道伊拉克會失敗,但是沒有想到會失敗的這麼快,失敗的這麼徹底。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伊拉克當時狀況


90年代,由於“兩伊戰爭”的影響,伊拉克欠了一很多外債,其中光科威特就欠了140億美元,為了不還錢。伊拉克公然在1991年1月17對主權國家科威特進行入侵行動,除了盲目的自信以外(自詡為中東第一軍事強國),薩達姆還認為當時的國際形勢非常有利於吞併科威特,如果伊拉克吞併了科威特,不僅不用還債了,而且還能獲得或者科威特這個被稱為“海灣明珠”的世界富國,讓伊拉克徹底解決因為兩伊戰爭造成的經濟危機。

伊拉克當時自詡為中東第一強國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因為它真的有一支非常強大的軍隊,那是伊拉克軍隊擁有95萬正規軍,80多萬預備役,武器方面裝備5600坦克,7500輛裝甲車、3800門火炮、700多架飛機,而且伊拉克還擁有當時中東地區最為龐大和現代化的防空系統,如果論武器質量和數量,伊拉克整體軍事實力是超過當時的我們的。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美國當時狀況

戰爭開始前,美國總統布什為自己軍隊的傷亡做了充分準備。美國在海灣地區和本土的戰地醫院一共為美軍準備了46 000張傷員床位。地面進攻發起後,美軍又預備了220架醫療直升機,1000餘輛地面救護車,C-130運輸機準備每天出動30架次以上執行醫療後送任務。

國戰略智庫預測美軍的傷亡將達1.5萬人。美國防部後勤局的計算機也得出了同樣數字。1.5萬個裝屍袋悄悄準備好了以後,戰場指揮官、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提出一個較樂觀的估計:大約5000人。美軍參聯會主席鮑威爾上將提出的數字最低,卻也在3000人左右。(後來我們也知道了。美軍以146人陣亡、467人受傷的代價,輕易取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陣亡的146人當中還有35人死於友軍火力誤傷,28人喪命於大後方宰赫蘭基地一枚來襲的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真正面對伊拉克火力戰死疆場的,僅83人。)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震驚世界的戰略戰術

一:情報戰

多國部隊早在“沙漠盾牌”行動中就密切監視伊拉克的綜合防空系統,在戰場上部署了大量的電子情報裝備。這些裝備的主要任務是繪製伊拉克的電子戰鬥序列和指控網絡的站點及頻率。其中,前者的任務也即精確探測伊拉克防空導彈連和支援雷達系統的部署及組成情況。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二:空襲

在海灣戰爭中,空中作戰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作戰樣式而出現。在歷時42天的空中作戰中,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出動了各種用途的飛機,分別執行空襲、偵察、電子戰、護航、加油、運輸、觀察等任務。

三:作戰空域空前擴大,戰場向大縱深、高度立體化方向發展,不存在明顯的前方和後方;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四:以高科技裝備為支撐的夜戰。

在這次戰爭中,美軍飛機、坦克、步兵戰鬥車乃至單兵武器都裝備有紅外夜視裝置、激光夜視儀和紅外熱成像設備等夜視夜瞄器材,這使美軍的武器裝備在夜間可以發揮同在白天一樣的作戰效能,使美軍能晝夜不停地連續作戰,更有效地打擊伊軍,更快地推進戰役戰鬥的進程。

對中國的啟示


美軍進入信息化時代,中國軍隊還沒完成機械化,這令我國打個寒顫(原來戰爭還可以這樣打),如夢初醒。中央軍委要求學習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優點,以及要求軍隊理念和裝備快速升級。今天的武直十,運20,直20,武直19,蘇27,殲20,殲31,殲10,甚至遼寧艦,山東艦都是人們逐漸淡忘的那場戰爭所帶來的產物。

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什麼讓當時的中國感到無比震驚?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