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首席人力资源官


教育孩子有方法,不要粗暴与强迫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0debe7afa1a415cbb67ba2c41243d1b\

大愚侃人生


曾记得好象在2o17年,在安徽合肥的一个村庄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回想起来,真心痛心。

十五岁的小洛玩手机的时候,被母亲批评几句,其实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个孩子竟然趁天黑的时候跑出家门,小洛的姐姐小楠不放心跟着弟弟也跑出去了,结果刚出在村口不远,小洛跳进一个深水塘,姐姐看到弟弟有危险,不顾自己不会游泳也跳过去,最终弟弟上岸,姐姐溺亡。

虽然,这件事情已过两年,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大家觉得父母教育孩子的尺度到底如何把握。其实,我觉得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尽度问题,而是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空白,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出现。现在的家庭,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学习,对于思想道德的教育根本没有意识,孩子在成长中只要学习好,家长基本不会约束孩子的行为。

学校教育方面更是如此,对于学生老师大部分觉得学习好就可以,其余的思想道德教育早就抛到天边去了。这是这样的情况造成孩子们学习成绩好,但是思想道德差。所以孩子年纪到十五六岁的时候,是逆反的心态十分严重的岁数,特别是对于父母的话根本不听,言语不和孩子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父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候,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要放在和学习同等主要的位置,学校的教育方面更应该如此。

就说2o17年,在安徽合肥一个孩子的悲剧,明显就是一个例子,本来妈妈唠叨几句很正常,而且,也没有说什么过头的话,可是小洛逆反的心理严重,自我意识太强,这才出现悲剧。可见,孩子的父母真的要在思想道德品上对孩子下力气了,如果孩子思想道德提高,那么父母说话重一些他也知道百善孝为先。


家长要多积累些和他们交流和经验,遵重孩子的世界里的思想和行为,否则再多的交流和教育都是火上浇油。父母教育,既要注重成绩,也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才会恰到好处,而非火上浇油。



yao33168


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位做父母的都会很重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非常优秀,出类拔萃。我也一样,我的女儿今年7岁,平时工作杂事比较多,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她的妈妈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1、什么年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从小就开始为了读博士而打基础。现在的孩子其实真的很辛苦,每天除了正常上学之外,还要去参加各种学习班,什么作文,数学,英语等等,每天跟大人似的,忙的不亦乐乎,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在这里,我不是认为上学习班不好,而是希望能够给孩子留出自己的时间,可以玩玩具,看动画片,画画等等,别让孩子过早的承受学习的压力。

2、不溺爱。现在很多家庭条件都不错,而且就这一个孩子,所以好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过度的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买什么。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以为自己就是最厉害的,别人都会让着他。没错,在家里可能家长都会让着孩子,但长大之后势必有一天会进入社会,在社会中还会有人去娇惯吗?所以在家里要教育孩子什么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当孩子自己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也会很高兴的,不信你试试。

3、为人善良,尊老爱幼。我们要教育孩子,社会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是友爱的,我们要以和善的眼光去对待这个世界。当然家长朋友更多的可以通过身体力行去教育孩子,毕竟这是中华的传统美都。

4、接受孩子普通。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但当孩子上学之后你会发现,每次考试毕竟会出现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难道你就会觉得第一名就比最后一名强吗?可能单纯在学习上,孩子们之间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不要忘了,评价一个人时,不光要看他的成绩如何,还要看孩子的品德,不要光看孩子的外表,要去发现他的优势,他的美。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分享,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法,我说的不一定对,但还是希望每个家长能够善待自己的孩子,善待这个掉落人间的小精灵。


下雨天睡大觉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一直主张父母亲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最先接触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父母亲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从没有意识到学会说话,学会交流,再到以后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观,正是因为这样,就充分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跟她讲故事,从讲故事当中再来启发孩子,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其从小就养成一种独立上进的一种思想,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放手让她自己去独立完成事情,7一8岁之后,有时就叫她自己去上街买东西,上下学的时候,都是由她自己一人去,我们从没有接送过孩子一次,除非是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学校,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观察孩子,比如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带她去报道,以后上学,放学的时候,就让她一人去,自己则在暗中跟踪孩子,看看孩子哪里做的不对的地方,再跟孩子讲清楚,等她行为正确之后,以后就很少去管孩子了,直到生活中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脾气和语言,再来引导孩子,杜绝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当孩子有骄傲情绪时,就要及时提醒她兔子与乌龟赛跑的故事,当她学习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多多地鼓励她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成长的故事,当她小时候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就鼓励她要自己多动脑筋,思考问题,实在不会的再问爸备或学校的老师,假期的时候,就让她多看看少儿电视剧或读一些少儿励志方面的图书,或是带她一起去田里适当地参加劳动。然后在劳动中再使她接受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假期里就读史记,四大名著等书籍。我父亲健在的时候,因为我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位代课老师,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也喜欢跟孙女经常讲故事,使孩子从小就接受很多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教育,所以孩子从一开始不肯上学,到后来主动好学,直到后来轻松地跨入大学的校门,所以我个人觉得孩子没有天生就成才的,主要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统一,才可以培养成一个独挡一面的孩子。


雨后滴水


一个月前,一个朋友也发了一个视频,与题主的内容大致相仿,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因为他母亲不给买手机,在他奶奶的劝挡下,仍是左右开弓的踢向母亲。我当时也是朦了!谁要是教育出这样的孩子来,那就是一大失败!这样说也可能有些人不认可,他(她)们也可能认为:孩子还小!实际这样的“认识”是大错特错!我还见一视频,也是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大街上,坐在地上,手里抓住母亲的头发,双腿盘夹着母亲的脖子!路人劝开后,还想与路人开打!想想都后怕!如果再大点,他也可能拿起了‘刀’!象这种宠出来的孩子,已后还愁去杀人吗?监狱不是他‘家’吗?我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怕吃苦,不要依赖父母,要自立,要坚强,立于众人中,要走正路,我坚信:父母是子女一生的老师!!!!


想交朋友731


我外孙在我身边长大,有一次看到他奶奶哄他时他就对他奶奶动过手,他奶奶还笑着。我就说,你要打他,不能惯着他。等到三岁后我家接送他去幼儿园,他不听话,无理取闹时,我就打过他,还罚站。我就记着一句话:惯子如杀子,兹母多败儿。记得读过一段话,忘了是在哪里的,说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打。

我们家除了我,别人都对我外孙比较溺爱,但在我一贯坚持下,这孩子现在懂事多了。不敢对大人动手,也不和大人吼了。一般说话做事都很客观,觉得懂事很多。

在我自己孩子教育问题上,我主要信奉: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这样很少说教,真的很少对孩子说过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孩子都比较听话,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教什么他们都会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我就不用再说了。

在家大人不说脏话,孩子就不会骂人。女儿是乖乖女,从小学起就当班干部,官儿做最大时当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还兼任中队长、班长,后来把中队长辞了。女儿小时候崇拜的是包公,在她执勤时,铁面无私,她弟弟提前到校她也会给扣分。小时候他们还比较爱做家务,就是后来学习任务比较紧时,我就不让他们干了,活也不多,我就自己做吧。

导致到了今天,孩子们都不做家务。再说老公家的传统习惯就是女主人做家务,我也没给改过来。好在现在家里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炒菜动动手,其他都可以用家用电器完成。

女儿和儿子身上都没有令人讨厌的毛病,女儿性格和我类似,有点懒,不喜欢主动和人结交,不喜欢八卦。儿子从小就是比较老实的孩子,不打架不骂人,没有坏习惯。就是高考结束后觉得“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不需努力”了,不再那么用心学习了。

儿子在大学时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成绩只求中上游,不求出类拔萃。等到大四看到同学们准备读研的读研,出国的出国,才知道自己也该努力。才想出国留学,要考外语,大四暑假才学语言。好在学起来还是比较努力,毕业后一年半终于过了语言关。出国考试还比较顺利,考完了对我说:妈妈我全答对了。

孩子身上的惰性,与家长有直接关系。我和他爸爸都是比较随性的人,不是那么争强好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就是对我外孙也有影响。每次考完试,我外孙都能主动地说起考试成绩。然后自己检讨:“是我不注意扣了1分,我现在已经懂了,知道该怎么做了。”把大人想说的话,全都给你堵死。扣分也不着急,也不生气,就觉得很自然。

我就想,孩子这一生要经历多少考试,何必在一分两分上耿耿于怀呢。孩子愿意学能学会就行了。不能揠苗助长,只要他肯学,成绩上游就行了。

倒是应该在为人处世上更该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理解别人,理解别人的感受,接受别人和自己不一样,有一颗豁达宽容的心。这样孩子在生活中就不会钻牛角尖,就会有团队精神,很好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做人比做题更重要。

就想到这些粗浅的道理,欢迎朋友们讨论。


素面布衣


我认为应该区别对待:

对于一些小错误,偶尔犯的错误,当然是和风细雨的批评指正。比如孩子倒水时不小心溢出杯子湿了地板,此时绝不能发脾气,而应该先示范,怎么样拿水杯,怎么样倒水的正确姿势,然后两个人一起把水擦干净。这样他一定很高兴的,下次一定会更加小心。又比如随手扔垃圾。首先要自己做到不随手扔垃圾,成为孩子的榜样。其次,无论在那,只要发现孩子随手扔垃圾,就一定要告诉他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必须克服,并且一定要孩子马上捡起所扔的垃圾,把它放到垃圾桶里。大人决不能代劳帮孩子捡垃圾扔垃圾。

对于一些有关品德方面的错误,那就应该正视了。比如,有的孩子不尊敬师长,取老师的绰号,耻笑老人。家长初次听到或看到,一定要立即制止,给予严肃批评,明确表示不允许出现第二次。又比如,有的孩子有暴力倾向,喜欢损坏东西欺负更小的同学。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把严重性、危害性说清楚,该赔礼道歉的,就一定要孩子赔礼道歉;该赔偿损失的,就一定要赔偿损失,调解处理的过程一定要让孩子全程参加,让孩子内心接受教育。

还有一些比较大的错误,比如:网恋、早恋,大人不仅要保持时刻关注,而且要来些“疾风暴雨”管教方法,比如一些强制手段。

父母都望子成龙。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以需要狠下功夫花费一番心血的。



蓝色杨宗海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所谓的恰到好处是指既没放纵孩子,也没把孩子管死。也就是说既没有娇惯孩子,也没有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至于教育方法,要从以下四方面去做。1.家长做好表率,以身作则。2.教育孩子时要说话算数。3, 不犯大错误,不要去约束他,犯了原则性的问题,绝不饶恕。4.要做到奖罚分明,不要轻易的奖励,也不要轻易的惩罚。奖罚程度是要根据具体的行为程度来确定的。以上4条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很难把握适度。学生既需要管理也需要自由。过多的限制他的自由,他会干脆不听你的话,而且限制了他的发展;缺少管理,他会变坏。另外,管理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全家人都要遵守这个规则。


秒思数学




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做的? ——初看这个问题,觉得又是一个大话题。话题太大,往往不大好回答,粗线条勾勒易流于泛泛而谈,具体详尽则长篇大论也难以穷形尽相。但点开之后,欣喜的是有问题的描述,使这个大的话题有了具体的指向。细细梳理,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 一是地铁上3岁的小孩子穿鞋踩在座位上,爷爷奶奶视而不见,由着孩子。
  • 二是小孩子打爷爷奶奶巴掌,还用脚踢爷爷,两位老人没有制止、教育,纵容不管。
  • 三是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存在溺爱行为,父母最好自己带孩子,不然会害了孩子。

先谈第一个问题。

小孩连鞋踩在公共场所的座位上,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可谓司空见惯。比如有些同事带着孩子来到学校老师办公休息的场所,就有孩子会连鞋踩在沙发上,去窗台观察学生升旗的仪式,之后沙发上的脚印也无人去清理;再比如晨练场所旁边的公共长椅上,常常有小孩直接穿鞋踩在上面玩儿,家长也不理会,或许根本就没有在意,觉得这不是一件应该“管教”孩子的事儿。或者意识到了,只是以孩子小的理由来打消自己管教的念头,或强迫别人也同自己一样,去接受自己孩子的这一行为。

小孩子不懂事,再加上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做出在在椅子上玩耍、上窜下跳的行为,以致弄脏了椅子,本是小事一桩。我想,大部分大人看在眼里,心理上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孩子无知,情有可原。

然而,理解归理解,接受归接受,作为大人目睹这一现状,心底总还会窜出几丝不快,生出些许厌弃的。虽然大人会以孩子年龄还小、不大懂事竭力抵消、化解这种不舒服的情绪,但总也无法根除“归咎孩子没教养”的念头。我们也能肯定,这样的孩子在家里也会这样。

谁之过?肯定是大人了。孩子的行为有问题,肯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父母在家里一定要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要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切记,教育孩子无小事。试想,如果孩子在家里的沙发、椅子、床上连鞋折腾时,父母能够及时地给予引导,告诉孩子沙发、椅子是用来坐的,床上是用来睡的,即使想站在上面也得脱掉鞋子,以免弄脏,并让孩子拿来抹布及时擦干净,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反复几次之后,孩子肯定能养成好的习惯的。

所以,孩子的这种行为,直接评判的话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但深入思考,其背后折射的则是父母对孩子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问题,没有责任感,没有自觉意识。父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从小养不成好的行为习惯,将来会影响孩子的一切,特别是学习。



接着谈第二个问题——3岁孩子打爷奶的问题。

对小孩子打大人的行为,处理的方式大概有三种:

一种就是题主问题描述中的情形——置之不理,纵容忍着,躲闪避开,认为挨几下,还是能受得住,或者情愿挨。

分析:这是典型的溺爱行为,溺爱是害,谁都懂得,道理不再细讲。只是再次重申“不可知而践行”,让溺爱成为无意识行为。

另一种是严厉喝斥,甚而出手教训孩子,目的是让孩子长长记心,不能没大没小。

分析:这依然是“棍棒教育”的奉行者,采取的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显然我们也不赞成。这种语言或肢体暴力手段,虽然能让孩子记住打大人是不对的,会受到惩罚。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小瞧,一是会让孩子耳濡目染,认可解决问题的这种暴力手段;二是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形成畏惧、胆小、懦弱、卑微、或暴戾恣睢的人格特质,影响孩子一生。

从本质上来讲,这样的暴力手段是维护家长权威的极端方式,没有将孩子当作“受尊重的生命体”来对待,是人文教育缺失的典型表现。同时,也是家长缺乏耐心、偷懒、不称职的表现,因为有效的引导、教育手段都很复杂,需要学习,来之不易,行之更不易。



第三种,就是平等交流,探询归因,引导化解。

孩子做出打骂父母的行为,肯定事出有因,父母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耐心地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比如有什么要求未满足、或父母玩手机不陪伴冷落了他,引导着让孩子说出其打人背后隐藏的原因,并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大人会很不高兴,该怎样做才对。不要怕孩子小不懂事,两岁以上的孩子再小,也能感觉到父母对其行为评判的态度,喜欢还是生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打大人习惯成自然,先是起因于有情绪发泄,家长听之任之,尤其是爷奶,觉得挨打是一种亲情享受,久而久之,孩子没事、无聊时就以打大人取乐开心。这就更需父母长期、耐心地引导、纠正了。

最后谈爷奶隔代教育的溺爱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呈现慈爱和严厉双重属性,二者缺一不可。慈爱增进、累积亲情,严厉约束、规范孩子的行为,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合格的父母应该做到温柔而坚定。但爷爷奶奶因年龄关系和隔代亲情,慈爱有加,严厉却逐步退化或消失至无,所以更容易无条件、无意识地溺爱孩子,就像题主问题描述中两位老人,面对孩子的打采取的都是忍耐和躲避。



因此,我的主张是——孩子应由父母来抚育,工作事业再忙,也不能将孩子完全托管给爷奶或其他亲戚。陪伴孩子是巩固亲情的基石,他人可以辅助,绝不能替代。

希望以上回答,能解题主之困惑。也欢迎各位看客交流。


浮尘微草


教育,并不意味就是刻意的去教什么。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三岁看老的意思也在此。

父母应该做的:

1.给宝宝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里不是指物质上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由父母营造的软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宝宝至关重要,是宝宝模仿的对象,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着宝宝;

2.给宝宝一个社会环境,带宝宝出门去看、玩等,和其他小朋友能快速的融入,有礼貌、爱交流、懂得分享等;

3.培养宝宝的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适当的参加些早教课程,和父母的知识、能力做互补,并不是坏事。

小朋友除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的习惯养成,这才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咕力咕力》行为养成动画,是辅助父母家庭教育的有效工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小朋友的行为习惯,帮助小朋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父母的好帮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