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我们总说中华民族是“实用民族”,是“现实主义”,其实,日本人比我们还现实。不过我说的“实用”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的,也就是他们的学习精神。不管是不是外族的文化只要有用就赶紧拜师学习,不管是不是敌人的文化只要能让自己强大就认真学习,这种始终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同时也不觉得丢人,从遣唐使到荷兰带来的“兰学”,从"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到他们的仇敌美国人麦克·阿瑟带给他们法律和制度的时候感激涕零,我们会发现日本人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现实主义”。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遣唐使

直到今天他们20年内拿了19个诺奖,而这其中有几个人在今天很多人眼中算是民科,比如田中耕一,一个学历只有大学本科,上学时还因为德语成绩不及格而留了一级的43岁工程师居然拿下了诺贝尔奖,他很坦然的说自己就是多学习,多观察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事情。试问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人是不是“实用民族”,这叫一种学习精神,值得国人学习。

大和民族和中华民族可谓是恩怨情仇上千年,曾经的中华文化的学习者在近代时期打败了自己的老师,发生了一些让我们直到今天很多人一旦提起来都不免气愤难平的事情,但事实上两国当初最开始都是被外力强迫打开国门的,可是日本却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迅速走向了近代化,这其中的原因不能因为情绪就掩盖掉,因为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和学习。

直到今天中国也强大了,我们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于是就有很多人经常能够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全面否定日本的话语,在我看来这样是一种缺乏了解的盲目自信以及目空一切的自我膨胀。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想要试图解释清楚近代史日本崛起的真正原因和内涵。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刘慈欣

我们很熟悉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后的腾飞,但是明治维新最初究竟为什么突然发生?中亚文化的学习者为什么突然对西学那么感兴趣,并且在近代举国学习西方文化?

黑船来航,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可却感激对方

幕府之后的战国时代,欧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陆陆续续到日本并传播天主教,因为基督教和天主教传达的内容会启迪民智,很多内容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容易对他们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江户幕府成立之后开始禁止传教,日本和清朝一样是锁国政策,不准日本人出国,也不准没有经过允许的外国人到日本。所以就拒绝了西班牙、葡萄牙人到日本,而因为对荷兰文化的喜爱和学习,把荷兰人集中在长崎,建了一个人工岛让他们居住,就形成了所谓的“锁国体制”。这就是日本当时的统治者的担心,外来宗教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对冲。

日本近代的开端,所谓的“开港”和“开国”是在外敌的压力下实现的,历史上有名的“黑船来航”。什么叫“开国”?指19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强制日本放弃“锁国政策”,要求其对外实行以建立国交和开港贸易为中心的开放政策。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黑船来航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对鸦片战争有一种屈辱感,堂堂中华帝国被乾隆口中的红毛番国英国人打败,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被多国列强强行武力逼迫下签订了各种条约,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封建其实是很不准确的)

日本人对自己那段历史的认识和我们不一样,评价也不一样。日本人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其实你会在很多地方发现日本人对历史的看法和我们截然相反,比如明朝大海盗汪直在日本几乎就是土皇帝了,可是日本人却没有对这个中国人有任何的外族情绪,反而民众们对他是夹道欢迎,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你细思就会觉得特别奇怪​。

2003年的时候,日本当时有一个盛大的化装游行,那个曾经的侵略者强迫日本开国的美利坚合众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的扮演者,这个人很出名,他是第一个把蒸汽机运用到军舰上去的人,所以被称为"蒸汽机军舰之父”。但无论如何作为侵略者居然是这里面最受欢迎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喝彩一片。你会觉得好奇怪,日本人就像欢迎民族英雄一样。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蒸汽机军舰之父——佩里

当时中国的记者大惑不解找一个日本人问:朋友,你是不是不懂历史啊,当年佩里可是来侵略过你们日本的啊。日本人回答说:“他那不是侵略,那是给我们带来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我们才会明治维新”,这句话真的很奇怪的,如果是一个中国人说,那一定是要被网络喷死的。不过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的观念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这个所谓的侵略使得当时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破产,而被迫“开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日本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展开了反对侵略、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揭开了日本近代史序幕,这个事件与后来日本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日本人对开国没有很大的反感,反而非常欢迎。

日本的开国跟中国一样,都是在外来的压力下开国的。中国在1840年是被英国人通过鸦片战争强行打开国门的,可是日本没有经历战争而被美国人打开国门,这也是他们态度和我们不一样的很重要原因。

为什么美国人对日本感兴趣?

三点原因:一是捕鲸,二是贸易,三是军事。美国在19世纪中期领土已经从大西洋的沿岸扩展到了太平洋的沿岸,在北太平洋捕鲸的活动非常的活跃,但是这些船只经常要遭遇暴风雨,需要一个避风港。

今天你若从中国坐飞机到美国,一般也要到日本东京中转。翻开地图你看,如果你在北太平洋捕鲸,日本是最好的避风港,美国到中国贸易,中间可以到日本休息一会。所以日本是美国人从太平洋沿岸要到远东来进行贸易的最佳中转地。

1853年美国任命了佩里带领强大的舰队要求日本人开港开国,不然就强行用武力打开日本的国门!日本当时是德川时期,因为外来宗教和文化导致统治者担心出现动乱,于是“锁国”,所以那时候的船最多就200 吨。

但佩里的战舰达2000多吨,上面冒着黑烟,整个船也涂成黑色,总共四艘船。日本人看到后都震惊了,咱们这边经常用这个作标题,某某国震惊!日本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青年看到了摩天大楼的繁华城市,深刻认识到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在日本历史上有个名词叫做“黑船来航”。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日美亲善条约》

佩里来了日本人打不过,米国人向日本递交国书说明来意,日本当局没有立即答复,让他们第二年再来听消息,全日本上到将军下到百姓都在探讨到底让不让美国人进日本岛这个事情,并且还将此文件发给天皇。

可是讨论一年也没有结果,第二年春天,佩里从美国出发到日本来讨要消息,这一次气势十足,他直接带了七艘战舰开到了东京湾,这架势看来是不由得日本人商量了。确实,他们全程没有和日本人打招呼,直接深入到东京湾里边搞测量。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东京地图

打开地图,东京湾和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的距离,事实上你在江户站的稍微高一点你就能看到东京湾黑色战舰上一帮白皮肤的美国人拿着工具对着自己的海测来测去的,而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船上的美国人自然也能看到江户的街区老百姓下巴都吓掉的样子。

日本人为啥这么害怕?那时候人的视力好看到的全部都是军舰上那黑洞洞大炮筒对准城市,射程肯定是够的,大炮的数量比日本所有岸上的大炮数量还要多,关键一看就是很先进的炮。而自己的炮不过是当初从荷兰人还有西班牙人那里搞来的淘汰品,从将军到市民惊恐万分。想打也打不过,幕府再强也只是窝里横,目前只能赶快答应美国人的要求,不然这炮开火了就得不偿失了,最终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伊豆半岛的下田和北海道函馆港口,并且向美国的舰船提供燃料、淡水、水果和食物,还要提供医疗和海上救援,给船员提供生活必需品。美国可以在两个港口设立领事馆,美国得是所有和日本建交的国家中最先最优得到好处的。

商人哈里斯“吓唬”加“忽悠”日本开国

直到1856年,美国任命了商人叫哈里斯作为驻日的总领事,他的任务就是强迫日本开国。因为此时的条约只是规定日本开放两个港口,而不是直接让日本全境都开放,所以还不是开国。

日本刚开始挺犹豫的,幕府虽然压力大可真心不想开放日本岛,而商人哈里斯为了让日本人不要太过于沉迷自己的宗教,就直接一步将军,他把驻日领事馆设到了日本的寺院里,以此来给幕府施加压力。幕府和日本老百姓以及寺庙的和尚们就算不爽也没办法,美军的军舰就在附近,敢说话对方就打了,打起来的话日本的政权就没了。

咱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其实很有意思,为什么?因为这时候鸦片战争已经爆发,结果大家都知道,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日本其实出发点是差不多的,尽管部分沿海开放贸易港口,但是严格限制种种,结果就是被英国强行踢开了国门后被迫签下《南京条约》。没过多久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战败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日本离中国这么近这个消息他们是知道的,商人哈里斯很聪明的对日本人说:“清朝不愿意做生意英法列强武力逼迫他们开门做生意,你看看英国人多么凶残可怕,他们打赢了还占清朝的领土,让他们赔款,这钱还没赔完没多久又开打了,你想想,如果你们不和美国签订条约的话,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肯定顺手也会来收拾日本的,肯定不会放过你们的,到时候强迫你们签订相关的条约会更苛刻,对日本更不平等,我这只不过让你们开放又不是占你们土地,你想想,清朝那么多领土被他们占了,你这巴掌大的小岛不得全部都是英国人的了?”。

日本人一琢磨觉得说的也没毛病,老师都打不过英法自己更加不是个了。日本这时候大部分尚且处在农业社会连个像样点的船都没有,更别说战列舰了,这打起仗来怎么得了?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所以幕府没有办法,在1858年就和美国签订了个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中国条约肯定是“不平等条约”。为什么?主要有两点:

一,“领事裁判权”,也叫做“治外法权”。也就是说美国人在日本犯罪,既不能用日本的官员去审判,也不能用日本的法律,只能由美国的领事馆用美国的法律来审判犯罪的美国人。

二,“协定关税”,也就是说你的关税不是你自己制定的,是由双方协定来制定的。但是因为在当时日本和清朝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两国都没有开始工业,所以说落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农业社会的原始的手工业远远是不可能抵挡现代工业的。而美国有很强的工业货品,大量向日本输入自然要求你把税率压得很低,日本此时一定是大量的需求,贸易逆差大的吓人,这个贸易是极其不对等的,几乎可以说美国的货品完全是自由地进入日本。所以叫”不平等条约”。条约还有很多内容,比如外国人可以在开放的港口有居留权等等。

传统手工业被冲击致使社会大动荡

英国、俄国、荷兰、法国一看,美国人趁机发财这哪里行?于是也陆陆续续地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试问这时候的日本不向西方国家开放和看齐还能怎么办?实际上日本此时已经几乎没有任何自由行使政府权力的了,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我们可能也会容易想象日本老百姓以及贵族们此时啥心情吧。

首先就是对农业社会的传统手工业灭顶式的打击,就算你找一个城市的人去做手工,都无法和工业社会的机器效率进行比赛。就算能比得过,可是成本差距太大了,西方的工业制品是极其廉价的,以至于涌入日本之后引发工人失业潮,社会矛盾日益激增。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还有就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了其他物品的价格的上涨,社会就出现了动荡,阶级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政局此时也是摇摇欲坠,此时还是日本的幕府。很多人可能只记得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强大,而没有了解过这之前经历的和清朝类似的遭遇。

兰学:为日本脱亚入欧揭开序幕,奠定基础

西学东渐

首先,我们要介绍一段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历史,这样才能深刻明白明治维新为何发生。早在明治维新之前,世界的秩序已经开始在东亚以外的地区开始悄悄变化了。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他们将西方的文化以及自己的荷学带到了东亚沿海,日本人在初见这些陌生的面孔之时,并没有像中国老百姓一样喜欢关注他们的红色毛发以及高挺的鼻梁,而是盯着他们的船只和火炮等近代化的产物流哈喇子。

在此之前,日本人是中华的学生,是唐朝文化的搬运工,公元7、8世纪,日本曾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同时深受佛学的影响,禅宗在那里更是走向极致,禅宗使得人们不断向内心去修问,当人们不断向内看的时候自然不会过多的将目光延展到外部世界,甚至根本就不会把外部世界认为是真实存在的。

二者加之使得日本人的目光比中国人还要封闭和保守,严肃认真被他们当成操守,忠义被他们当作最高的品格。如果不是日本岛国生活实在太困难,并且中国在元朝、明朝和清朝时期并没有一个维持东亚正常交流的贸易体系,以至于他们经常跑到朝鲜和中国的沿海骚扰抢掠当倭寇,这些人一定会安安静静过着大和民族的小农经济。

可是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由荷兰人帮助日本人开启了向外看世界的目光,让这个岛国人知道了海洋霸权此时已经被制定了,这个霸主就是荷兰人。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荷兰地图

你打开地图看看荷兰这片地区,他们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荷兰这个词在他们语言里意思就是低地,这个国家有27%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1/3的国土海拔高度仅为1米上下,比台湾和海南大不了多少,用弹丸小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荷兰称霸的时候其人口不过一百六十万左右,还没有一些国家的零头多。日本人一看,荷兰这情况这还不如日本岛呢,但是居然发展的这么厉害?

为什么厉害?厉害不是吹的,因为日本人眼睁睁的看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是如何轮番炫耀肌肉的。葡萄牙人早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便获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此时日本人的倭寇还在和明朝打的不可开交。

此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地区崛起的新星,不仅殖民地多,西班牙在占据菲律宾之后将目光放在东亚这片地区,他们的军事实力自然很强,西班牙自称“无敌舰队”,另外就是他们在海洋贸易上获得的巨额利润。在明代荷兰称之为红毛番,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南部地区,为稳固阵脚,荷兰人又先后在台湾修建了台湾城以及赤崁城,而在这一期间,西班牙人也开始寻求对明朝的贸易,因为担心荷兰人在台湾的驻扎会威胁西班牙对明朝的贸易,所以在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侵占了台湾北部的基隆和淡水,为获得对台湾的全权控制,崇祯十五年(1642年)荷兰人击败了西班牙人,由此完全控制了台湾。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西班牙舰队

这都是日本人看在眼里的。于是帮助日本人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也就是说他们国内的很多人经过了解之后,想通一件事情:日本岛和荷兰比起来差不多,面积很小、资源匮乏且多灾多难,因为生活艰难,很多人当了海盗和倭寇,与其到朝鲜和中国边境抢夺得不偿失,为什么不学荷兰人一样从海洋走向全世界?

凭什么他们那么如鱼得水,而自己的人为抢一袋子米得挨好几棍子?当然了这些人肯定是不愁吃穿的贵族和文化人,而不是不识字的成天为了温饱发愁的普通老百姓。

日本幕府统治时代兰学无法伸展

必须靠外力才可以完成社会转型

因为幕府时代的锁国,只有荷兰人能够在日本长崎人工岛居住,并且日本人不允许出国,在那个时期西洋的文化借助荷兰人经由长崎进入日本,那时候流行在贵族群体中被称为“兰学”。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用的都是汉字,并没有改革语言和普及教育,但是在德川时期学习“兰学”的时候使得他们对汉字文化产生怀疑。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日本兰学家们发现,与荷兰语这种拼音文字相比,

第一,具象化的符号限制了抽象思考,因而无法发展出逻辑体系。

第二,汉字实在过于复杂且没有语法逻辑体系;

第三,太难了不适合普及给平民使用。之所以产生这些疑问和思考是因为他们在此时不断地翻译荷兰以及西方的著作。

在幕府末期的一八六六年,因为西洋传教士对日本的影响,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东亚文化对于日本进入近代化崛起的限制,于是,日本邮政事业的创始人前岛密向幕府提交过“汉字御废止之议”,坚决要求废除汉字,提议全面使用拼音文字。后来是在明治维新逐渐形成气候,直到1840年甲午一战,学生打败了老师——大清朝,致使他们迅速产生自信以及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自我意识。便正式将语言作了改革。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日本当初学习汉文化的时候,引进汉字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便发明了标注汉字的拼音假名,所以,最初假名只是标写汉字发音的符号,直到后来将这些拼音改良成一种新型的音节文字与部分保留的汉字结合成了日本语。参照中国近代的白话文运动,​我们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的区别很大。​

由此你会发现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很早的时候,社会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其实已经在逐渐向近代化发展,至少观念发生了变化。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日本人和中国人还有西方人对谈

于是在原本“兰学”奠定好的贵族以及上层阶级被西化的基础之上,终于在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后的第15年,“明治维新”发生了,其实这是一场大的政治变革,在1868年,天皇政权通过一次小内战取代了幕府统治,然后利用其强大的精神影响,他开始通过国家的力量来进行现代化,提出“脱亚入欧”口号,开始“全面西化”之后快速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一迅速让人惊叹,不过这惊人速度的背后原因就是日本在近代前很早就发生的“兰学”,即西学东渐,这次变革使得日本迅速成为一个资本强国。

日本人还在佩里第一次登陆的地方建了一个纪念碑。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也是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亲笔书写了碑文,今天你去看日本人还会经常在那地方聚集庆祝。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佩里

日本人的现实主义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有奶便是娘”。日本人所表现的这种感觉是只要能让人们生活变得好起来,不管你是谁,都能让你成佛成神,中国老百姓也有这样的倾向,比如战争年代如果起义军的恶魔没有屠城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当地老百姓供奉上百年都是常有的事情,乾隆年间还有很多地方有张献忠祠堂,原因就是当初手下留情没杀这些人,于是一直祭拜,乾隆直接给他们全部捣毁。

中国老百姓在这一点还算正常表现,可是很多日本人则是严重倾向于的“现实主义”以至于有时候居然表现出比中国人还要重的“实用主义”的精神,但是他们又有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还有所谓的“樱花文化”,这两种极端都有人走。所以我才说当一个日本人真的很辛苦,为什么?因为很容易人格分裂的。

日本人的现实主义还表现在战败前和战败后对美国人的两种极端态度的表现,这就是的现实主义的意识在作怪。

武士道精神——学习强者

日本有这么一特征,就是服从强者,或者叫尊重强者,这是一种典型的现实主义的行为,中国人经常讲“每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等等,可是日本因为单一民族的原因,加上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比如,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等,因为不知道哪天就可能一命呜呼,于是活在当下是他们最看重的。这就使得他们对过去的事情很少纠缠,一切以现实利益为准。因而他们的文化中缺少反省的因素。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日本海啸

中国和日本还有非常多的区别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他们跟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民族性格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是东亚文化的辐射圈,他们学习了唐朝等朝代很多的中华文化,但是那本身和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他们有自己的加工理解,所以我们没什么好骄傲的,他们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都是善于学习的民族,这不,直到今天大家都在学习西方着呢吗?所以全盘西化的今天,咱们谁也别笑话谁,省的让隔壁的韩国经常笑话咱们这里看不到中国有古代的痕迹,好好读点历史书传承自己的文化,比啥都强。

当然了,我们谈到这次美国人强迫日本开国导致明治维新的爆发是狭义上的明治维新,什么意思?指的是天皇政权取代幕府统治。可这只是政治变革,社会并没有发生大转型,广义上的明治维新指日本整个社会形态发生转化,这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从1853年到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才算正式。

日本当时和清朝都在学习西学,不过不同的是日本全面学习,社会全面转型。而清朝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至于两方在极短时间内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日本通过向西方学习迅速地近代化,成为东亚地区的强国。

我比较一下中日的民性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点,在中国最讲究孝,如果你为了君王而杀死了自己的父亲,那么君王会认为你狼子野心,最终有一天会篡权弑君,所以杀父求官的这种人在中国的下场都不好,可是日本却不是强调孝,而是忠。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两国近代化的差别产生很有可能就是各方强调的忠与孝的差别,这是一个日本人在《日本为什么成功?》一本书里的一家之言。还有就是日本的武士阶层的特性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体现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野性和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韧性。

你想想练武的人是哪种性格?是不是打之前气势汹汹,结果发现对方很强大,结果转而拜师学习,服从强者,而且这个态度是非常坚决地,不收他作徒弟他就不依不饶。成龙李连杰那时期的港片经常能看到这一幕。

因为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四藩,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不断和英法发生冲突,各个藩王和武士组成团体对抗外国人。日本作为武士统治的社会,军国主义思想,如果一旦遇到事情会马上考虑用武力解决,可事实就是他们打不过,然后立马转向向对方学习,而且学习的非常彻底。

倒幕运动发生,天皇重新掌权

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明白一件事情,萨英战争和下关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的长洲藩和萨摩藩的下级武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冷兵器时代过去了。用传统的那些刀、剑是无法抵抗的了外国人的军舰和大炮。先攘夷是行不通的,首先应该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政治制度。可现在的障碍是什么?就是幕府统治,首先要推翻幕府,建立西方式的近代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的政府,开始让日本像英国和之前荷兰等国一样进行全球化,等到有一定的实力之后再和西方对抗获取平等地位。

所以武士们最终屈服在实力的不对等,便开始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这些学习西方的武士们就是著名的倒幕派。

1867年,年幼的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得到天皇密诏后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统治,成立新政府,这叫尊王攘夷转变成尊王倒幕。

就是这个乱糟糟的过程中的政治运动,因而为后来的明治维新提供了可能性。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于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化的技术来解放生产力,増加了他们的实力。这种善于学习早在唐朝就体现出来了,若想有拥有像西方国家一样的经济基础和工业化,最开始必然是模仿,他们从各个方面都在模仿,包括法律也是在模仿。

那么,为什么中国后来模仿就效果不行呢?因为迟了。而作为具有共同历史背景的东亚文化的中日两国进行比较,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变革的,为什么日本成功了,中国失败了?

中日近代化不同的改革顺序

解释原因之一就是中日不同的改革顺序,也就是著名的福泽谕吉说的话:“旧中国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不进行社会改革,一百个李鸿章都没有用,中国缺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因为只有新文化!新思想才能带来社会变革”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因为日本作为后发型的现代化国家首先要做的是进行政治变革,他们并没有发生帝制集权,可是在当时需要强有力的社会组织力,就得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化取向的中央集权制政府,然后通过国家的力量实行军事的强化以赶超其他国家,才有可能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脱颖而出。

所以日本在开国不到15年的时间内通过一场规模不大的内战一戊辰战争,倒幕运动之后建立了明治新政府,然后开始一切有关于近代化的内容。这个说句实话真不难。

对比清时代的中国,那可是帝制集权的顶峰,清朝叫做君主独裁,但其实自鸦片战争之后,已经允许官员去搞洋务运动搞工业化了,并且那时候也开放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工商业。可是政治制度和体系却没有发生变革,后来发生了百日维新,但是失败了。最后只能通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暴力革命来推翻旧的政权,建立新政权。以至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结果导致了两国命运的不同。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请记住教训,别让近代史的灾难再一次上演,学习强国!

感谢阅读,感谢赞赏和转发,我是艾谁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