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導語:這是一個悲劇。太過縱容的愛,最後往往會變成繩索,勒住自己和對方的脖子。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相關內容:

最初讀《英兒》這本書是在高中,躲著看的,因為當時雖然父母很支持我們讀課外書,但也僅限於國內外名著,像這種帶有一點顏色的雜書是不能拿上臺面的。

讀完後很多年我都不能理解書中妻子雷米的行為,不明白為何她會給自己的丈夫找來一個情人,並且三個人在海外的小島上和平共處,就如顧城所說的“你們都是我的妻子,我愛你們”。

直到後來……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01

《英兒》是顧城及其妻子謝燁合作完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顧城,80年代我國朦朧派詩人的主要代表。記得學生時代,他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為無數人所熟知。

故事以朋友的回憶和作者的書信為開篇,回憶了夫妻二人與英兒在新西蘭的激流島上度過的一段時光。

從故事中“我”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對於英兒是發自內心最原始的愛,交織著情慾,就像他所說的他們是一樣的人,而對於妻子雷米卻更像是對女神一樣仰望似的崇拜。

雷米像縱容孩子一樣縱容著他,他要逃避世俗,她就陪他隱居小島,住在簡陋的房子裡,自己開荒、餵雞、種菜,然後拿去換錢,生活並不富足;他說不喜歡孩子,就把兒子送去當地人家裡寄宿;他對英兒心動,就主動寫信邀請英兒來島上與他們同住,甚至照顧二人的起居。書中有一段對三個人對話的回憶,雷問英兒早餐想吃什麼,英兒很自然的告訴她,然後她去做。

到底愛一個人要愛到什麼地步才會容忍自己的愛人跟別人在一起呢?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謝燁


02

小說中有很大一部分描寫“我“和英兒的情愛文字,那些文字並不是想象中的粗俗鄙陋,而是像詩篇一樣美麗:“那願望忽然茂盛的瘋長起來,空氣裡都是肆無忌憚的春天繁盛的氣氛。鳥兒早上在樹枝上嘩嘩作響,在屋頂上,春天的鳥鳴叫著,我們就這樣開始了。”

在這些篇幅裡,英兒更像他的妻子,而雷米卻如同他們的母親,似乎不僅不會吃醋,反而鼓勵他們在一起。然而英兒和雷米真的能這麼和諧的相處,彼此都心無半點芥蒂嗎?

我看不盡然,這只不過是“我”想要看到的罷了,其實在作者的描述中都能隱隱感受到其中暗暗湧動的波瀾。

英兒會經常拿自己和雷米做比較,覺得自己比不上雷米,還會常常故意惹他生氣。在最後“我”和雷米離開小島前去德國講學之前的那段日子,英兒更是變得患得患失,不停的問他會不會不回來。

在這樣一段不正常的關係裡,雖然有“我“的愛和雷米的默許,但終究這是見不得光的。英兒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她愛得並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隨時都會被丟棄。

裡面有一段英兒和親人的通話,“我”和雷米聽到英兒掩飾的話在一旁笑,在他們看來英兒說謊的樣子可愛而有趣,但對英兒來說呢?

所以,英兒最後的離開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顧城畫筆下的英兒


那麼雷米呢?眼看著自己的愛人跟別人耳鬢廝磨她就真的無動於衷嗎?我想也未必。

“我”可以說是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人,事事都靠雷米去打點,包括賺錢也一樣。所以他的生活中除了詩就只有雷米,可是現實的生活不能都這樣。尤其是有了兒子之後,那個才是雷米真正的兒子,作為母親,如何不愛自己的兒子,如何不去照料自己的兒子?

所以,我想這大概就是雷米邀請英兒來島上的原因吧!有了英兒,她才有喘息的機會,才能經常去看望自己的兒子,哪怕她再愛自己的丈夫,也寧願讓他暫時寄情於別人。

然而,當自己的丈夫真的愛別的女人勝過愛自己時,不介意那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不願意離開小島時雷米極力勸說的原因,雖然也為了錢,為了給英兒買一所新房子,但夫妻二人的離開,英兒自然會倍感失落,更會深感自己身份的尷尬,以致看不到未來而離開。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顧城畫筆下的雷米


03

實際上,這一切不過是作者想要構建的一個虛幻世界而已。

他想建一個大大的“天國花園“,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在“夢想一個女兒世界”,他“喜歡好女孩和好女孩在一起”,因為那是他“唯一實現愛的可能”。

在前後自述裡,他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一樣,覺得男人汙濁,覺得女孩都是水做的,他厭棄自己的男兒身,甚至因此不喜歡自己的兒子。

他以為給自己所愛的女人建了一個世外桃源,他喜歡看見他愛的女人愉快的生活在一起,並彼此相愛。

然而,他不是賈寶玉,激流島也不是大觀園,他們必須要面對生活,面對人性。

可以說,他的理想之國從一開始就只是一個幻像。英兒不可能永遠甘於做他沒有名分的情人,雷米也不可能心如止水的看著他倆甜甜蜜蜜,即使愛得再深,愛得再偉大也不行。

因為,愛和婚姻本來就是具有獨佔性。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顧城的畫


04

儘管去德國之前,他曾對英兒說只要她要他回來,打個電話他就回來;儘管英兒在後來寫給他的信中會說孤寂真可怕,但終究沒有叫他回去,而是選擇了和別人一起離開。

如果說英兒的離開“像鏟子”一樣在他的心裡狠狠地鏟了一下,那麼最後雷米也要離開就徹底擊垮了他,雷米是他的信念他的全部,如他所說“雷只要離開我,死就到我面前來了”。

而本書的作者顧城最後砍傷自己的妻子謝燁之後自殺,謝燁經搶救無效死亡,留下了他們的兒子,也就是文中的“胖子“。而故事中英兒的原型麥琪自《英兒》出版後,飽受輿論的壓力,在2014年患病去世,年僅50歲。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那麼,是從一開始雷米邀請英兒來島上就錯了?還是從一開始雷米無原則的縱容就錯了?或者英兒對“我”的表白就錯了?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就再也無法關上。

畸戀之下,沒有贏家。

《英兒》:顧城絕筆之作| 畸戀下,激流島上“女兒國”的幻滅

左起:顧城、雷米、英兒

(本文配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謝大家的閱讀!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情感故事。關注 ,人生路上你我同行!

前期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