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契丹贵族金国的官儿

蒙古灭金后进入中原地区,并不知道怎么管理汉地,还是以烧杀抢掠为主,当时的北地,千里无人烟,大量的土地荒芜,中原地区的经济衰退严重。

落后的民族征服了先进的文明,又不愿意去适应征服地区的先进文明,只能开历史倒车咯!但是,历史的进程是勇往直前的,不会因为某个低级文明开倒车就停滞不进了,总要有推动历史车轮的人物出现的。

耶律楚材,就是这样一位顺应潮流而生的全能智者。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耶律楚材画像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金末元初人,契丹族,仕蒙古三十年,窝阔台汗在位时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是推行汉法的积极倡导者。

公讳楚材,字晋卿,姓耶律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王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留守生将军国隐,将军生太师合鲁,合鲁生太师胡笃,胡笃生定远将军内剌,定远生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始归金朝。其弟聿鲁生履,兴平鞠以为子,遂为之后。(《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从小接触儒家思想的耶律楚材精通汉文、天文、地理、律历、术数,还通晓佛学,又能医病占卜,就是一位全能天才啊!

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元史·卷146·列传33·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最高做到宰相,身为宰相子的耶律楚材本来可以直接做官,但是耶律楚材拒绝,参加科举后考中甲科,授同知开州事。

这样一位出身好、学习好的优等生,还“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元史·耶律楚材列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耶律楚材身高二米三,留着漂亮的胡子,声音还洪亮带有磁性。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他还偏偏要靠才华。

他的父亲耶律履也是精通术数的牛人,六十岁才生了这个儿子,耶律履对亲戚们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他日必成伟器,还是被异国所用,因此为儿子取名耶律楚材,字晋卿。

文献公通术数,尤邃太玄,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为名字。(《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金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逃,丞相完颜承晖留守燕京,任命耶律楚材为左右司员外郎,次年,燕京被蒙古军包围,金军无力抵抗,遂陷落。

耶律楚材眼看着国破山河在,自己却无力扭转,只能隐入空门,潜心学习,兼修儒学。

大胡子对成吉思汗的作用

1218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听说有位长得又高大又帅气的契丹贵族,精通占卜之术,就把隐居三年的耶律楚材征召到他身边。 成吉思汗征召耶律楚材可不是因为他满腹经纶、精通汉文儒学。

蒙古人对儒学毫无兴趣,他们需要的是工匠和技术,因为耶律楚材善于占卜、观察星象、精通律历,对了还有医术,这些方技之术才是蒙古人需要的。

做为一名儒生,对这些方技之术恰恰是最轻视的,现在耶律楚材需要用这些往日看不上的技能去做为立身的根本,心情之郁卒也可想而知,耶律楚材跟随蒙古军在西域的十来年,可以说是潦倒压抑的。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成吉思汗画像

落后的、迷信的蒙古军队却需要星象占卜,铁木真每次将兵出征,就命耶律楚材预卜吉凶,来增强鼓舞将士的斗志。

耶律楚材还需要给铁木真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凭借着自己高明的星象占卜,成为一名掌管文书的必闍赤。

必闍赤,亦译必彻彻、必赤赤,汉语令史也。(《黑鞑事略·彭大雅》)

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闍赤。(《元史·兵志二》)

蒙古没有文字,最初发号施令都是派遣使者口传,随着国土越来越大,这种旧法子已经不合时宜。

铁木真以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制文字,但是,蒙古贵族们都是文盲,并不识字,掌管文书的必闍赤就是不可缺少的人员了。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成吉思汗召见耶律楚材

出任必闍赤的只有那些文明等级高于蒙古人的亡国奴们,例如克烈人镇海,契丹人耶律楚材。针对回回人的诏令就是镇海写,针对汉人的诏令就是耶律楚材所写。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铁木真会见丘处机,身后坐着耶律楚才

1220年,铁木真征召全真教的丘处机,这个诏书就是耶律楚材所执笔。

凭借着方技之术,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身边站稳脚跟被铁木真称呼为“吾图撒合里”(蒙语大胡子),虽然对军国重事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遇到事情可以“行其私意”,还是具备一定权力的。

只是见之文书者,则楚材、镇海得以行其私意,盖鞑主不识字也。若行师用军等大事,只鞑主自断,又却与骨肉谋之,汉儿及他人不与也。(《黑鞑事略·彭大雅》)

耶律楚材从来到铁木真身边,跟随他征战西域,在西北浪迹十年,工作就是占卜星象和汉文文书,并没有得到施展其他才能的机会。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孛儿只斤·拖雷

1227年,铁木真死,第四子拖雷监国,耶律楚材才被调回燕京重回中原。

太宗时期的“中书令”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元太宗窝阔台

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继位,耶律楚材根据汉式传统,制定了即位礼仪,说服窝阔台的二哥察合台对弟弟行大拜之礼,以示尊卑。

察合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在太宗的继位典礼上率领宗亲骨肉向窝阔台行叩拜大礼,从此,参见蒙古大汗时,叩拜成为制度,严格明确了君臣之分,提高了大汗至高无上的权威。

遂定策,立仪制,乃告亲王察合台曰:

“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王深然之。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

——(《元史·卷146·列传33·耶律楚材》)

从这以后,耶律楚材开始施展自己的影响,以微薄之力影响元太宗接触汉制、不排斥汉文明。

元太宗准备按旧俗把中原地区分封给诸王功臣,楚材劝谏太宗打消“裂土分民”的老办法,改用金银财帛赏赐功臣,避免更多割据势力出现不利中央集权。

蒙古对外扩张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劫,征服一个地方就抢劫一空,再把掳来的民众做奴隶分给贵族们,根本不知道赋税是什么东西。

现在中原人也成了他们的子民,不能直接动手抢劫了,蒙古人就不知道该怎么捞钱,近臣别迭等人就劝谏说汉人多而无用,不如赶尽杀绝,把农耕之地变成畜牧场。

耶律楚材抓住了这个机会,利用元太宗想增加财政收入的心理,阻止别迭的建议,把中原所占区域分为十路,每路设正副课税使,其实就是把金国各路转运司机构重新恢复,正副课税使都由儒士担任。

一年后,1231年,耶律楚材把征收到的银钱粮食簿籍呈现给元太宗,窝阔台简直是惊呆了,对他来说,管他什么方法只要能弄到钱让他继续打仗就行,因此元太宗非常高兴,就把中书省印交给耶律楚材,让他负责中原地区的政事。

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

公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因奏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

上曰:“诚如卿言,则国用有余矣。卿试为之。”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二员,皆以儒者为之。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元史说耶律楚材被元太宗任命为中书令,其实是误解,蒙古人当时对中原官职毫无认知,根本不知道官名是什么意思、应该有什么权力。

耶律楚材的中书令也不能和唐朝以及元朝时期的中书令的权力划等号。

那耶律楚材这个名不副实的中书令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他自娱自乐的,反正蒙古人又不知什么意思,自封自己一个中书相公名号玩玩罢!

移剌(指楚材)及镇海自号为“中书相公”,总理国事,镇海不止理回回也,鞑人无相之称,只称之曰“必澈澈”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尔。(《黑鞑事略·彭大雅》)

若宰相即是“楚材”辈,自称为中书相公。······初非鞑主除授也。鞑人初未尝有除授及诸俸,鞑主亦不晓官称之义为何也。(《黑鞑事略·彭大雅》)

耶律楚材通过征收赋税取得成功,在政治上才真正有发挥自身影响的机会,开始向元太宗灌输“天下虽得之于马上,但不可治之于马上”的儒家理论,他的“以儒治国”理念才逐渐得到施展。

功莫大焉的兀图撒合里

大胡子耶律楚材通过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元太宗发现汉文明的优越,在改善儒生处境、文化、礼制、行政、经济、律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推动改变落后的蒙古帝国,为以后的汉法实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改善儒生处境和文化方面

文明落后的蒙古人并不理解中原汉地的儒家文化,在他们眼中,儒生和老百姓没啥区别,都是他们的奴隶。

中都陷落后,很多儒生士大夫都从云端落到泥坑,遭遇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有理说不清的蒙古人,儒生们变成了和老百姓一样的弱势群体,要么凄惨的死于乱兵,要么沦为驱口(奴婢)。

外有亡金之大夫,混于杂役,堕于屠沽,去为黄冠,皆尚称旧官。(《黑鞑事略·彭大雅》)

很多有识之士为儒士的悲惨遭遇痛心不已,耶律楚材就是其中之一,他借着征收赋税启用儒士们,并借助蒙古人崇佛敬道的心理,建议确定儒释道考试,在1238年举行新儒生考试,史称“戊戌选试”。

耶律楚材 - 一位以汉法影响了蒙古进程的契丹贵族

元朝儒生

选拔了四千多人,使大量被奴役的儒生摆脱困境,以儒户的身份重见天日,为儒学的重新传播、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也因此,重获话语权的儒士们对耶律楚材是感恩戴德,对他的描绘就无形中夸大不少,这些都需要辨别的。

耶律楚材还奏请尊孔,封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为衍圣公;请名儒大师给窝阔台的儿孙们讲授儒家经典;设置国子学,大量搜集刊印儒家典籍,保护文献书籍,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

2、礼制、行政方面

耶律楚材趁着元太宗继位之时制定了叩拜礼,为蒙元确立礼制制度,提高了汗权皇权。崇尚儒学,礼法兼治,为蒙古提供了治国指导原则,为元朝治国立法提供范本。

在行政方面,耶律楚材奏请元太宗把军、民、财之权分开,废除以往三权合一只有万户、千户而没有治理政事长官的旧制,让长吏专门处理民事,万户府总理军政,课税使掌管钱谷,各不相统,权贵们不得干涉。

3、经济方面

定税制,以户为户,按丁定赋,制定赋税收取细则,给贵族们设定限制,收回一部分财权,使久经战火的老百姓们有喘口气的机会,也为以后元朝的经济制度打下基础。

4、律法方面

蒙古没有法制观念,以前都是靠铁木真的大扎撒做为依法标准,随着地盘扩大,成吉思汗法典已经不适应更复杂的事件。

耶律楚材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便宜一十八事》为临时法律,里面对地方官吏擅自滥杀、商人侵吞官物、蒙古色目贵族不纳税以及死刑判决等各方面都做出具体规定,有助于社会安定。

虽然在元太宗去世后,乃马真后临朝,耶律楚材被打入冷宫,他的一些政策被废止破坏,但他所种下的以儒治国之萌芽最终得到破土重生,在后来的元朝统治者手中得到继续推行。

耶律楚材以个人的微薄之力,为祖国的统一和历史的进步做出贡献,实在是无愧全能智者的贤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