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常说“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为什么呢?

景素韵味


原来是一个不爱喝茶的人,但有一段时间朋友说熟普早上喝能刮油,因为确实肚子太大了,所以那段时间开始接触到普洱茶,喝了一段时间的空腹熟普以后觉得还不错,效果挺好,胃也挺舒服,慢慢喜欢上了喝茶。但过了一段时间周围的朋友慢慢改喝生普了,我也就跟着喝上了生普。生普的香气和口感确实比熟普来的更加精彩,这时候就迷恋上了生普,而且也开始自己存茶了。一天不喝就感觉少了点什么。普洱生茶对胃不好的人还是蛮刺激的,特别是年份比较轻的,不能多喝,一定要饭后,最好喝年份老一点的。最近这两年也接触到福鼎白茶,老婆非常喜欢白牡丹,所以经常晚上下班回来泡上一壶白茶两人聊天喝茶。在单位我就拿岩茶肉桂招待客户,因为肉桂的香气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的。绿茶,黑茶也接触过,但不是很喜欢。其实某一个人迷恋一种茶是很正常的,但也可以多接触一下别的茶,都经常轮换着喝,我觉得这样更加精彩。


你想要的我做不到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

小时候,大人们经常喝茉莉花茶,闻一下,确实非常香。看着他们惬意的样子,应该算是美味了。

长大后,同事们喜欢喝毛尖,也有领导喜欢龙井茶。看着几片茶叶在杯中悬浮摇曳,品入口中,沁人心脾。这都算是一种工作之余的享受。

而立之年,胃也让酒喝坏了。绿茶基本不喝了,开始喜欢铁观音、乌龙,偶然也喝一点滇红、大红袍。这些都随着胃口的感觉走,谈不上喜欢与否。

不惑之年,奉调云南工作。亲朋好友送别时,让我带点好普洱茶回来。在我印象中,普洱茶都是几百几千的贵族茶。至于为什么,我完全没有概念。迷上普洱茶,是在喝过60年出口马来西亚的回流老茶之后,食髓知味的感觉让人难忘。总结一下,对普洱茶的感觉如下。

1、普洱茶是后发酵全发酵茶,有暖胃驱寒的效果。

2、普洱茶不同山头不同口感,苦涩香甜韵皆不相同,但总有一款适合你。

3、普洱茶经久耐泡,滋味浓郁,虽然价格相差较大,其实,性价比是很高的。

4、普洱茶如果保存合理,越陈越香,越陈越厚。品普洱茶能从时光流逝中找到愉悦感,其收藏价值是其他茶品不具备的。

5、品普洱茶追求茶道精神,要有恭敬心,能有获得感,让你找到先苦后甜的人生感悟。

正如人的一生,从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到小有所成,功成名就。品普洱茶正是人生体验的自我回味。









正源居古茶坊


一直喜欢喝茶,喜欢铁观音,喜欢肉桂,喜欢金骏眉,还有一段时间喜欢碧潭飘雪一类的花茶,但对于普洱没太多好感,之前喝过熟普,味道完全没有吸引力。五年前,因为楼下开了家普洱茶馆,开始真正接触普洱。

为了招待朋友,在茶楼存了一饼熟普,只是作为应酬需要才来喝一点。直到有一天,广西的兄弟送我两饼茶,还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大约四泡散茶。

马上约了懂茶的朋友开喝,就是这四泡散茶——明前古树班章,让我喜欢上普洱!

没想到普洱生茶如此好喝,香气霸道,回味悠长,既有绿茶的苦涩生津,又有花茶的满屋飘香,重要的是,从第一泡到第十泡,味道不减还有悄然变化,如果是绿茶花茶,三泡之后就等同白水了。

以前一直没喝过生普,总听说生普要放几年才好,这次算是重新认识普洱。一起喝茶的朋友也懂胃口,过了两天又一起约茶,带来了他存放两年的纯料班章生饼,这一次,让我彻底爱上普洱!

存放两年的普洱香气依然浓烈,口感更加醇厚,生津,回甘,感受后背发热,微微出汗,浑身舒泰,朋友说是茶气足的表现。

从此先找班章,找大白菜,找八八青,找九二方砖,找老生普号字茶,每一种知名的普洱都想尝一遍。后来花费太高了老婆有意见,又改追冰岛,追薄荷塘,追昔归,追那罕,不同的山头又有不同的味道,每找到一款好茶,就会杯不离手,心生欢喜。

题主问为什么说普洱是最后一站,我想,大概因为普洱茶的口味带来的丰富体验,以及藏茶带来的感觉的提升和等待生茶更佳转化的乐趣。观汤,闻香,生津,回甘,喉润,每一泡茶,从第一道到最后一道,感受都有不同。

每个人喜欢的口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普洱茶有生普和熟普、老茶和新茶,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喜好。也不是越贵越好,有些老茶很贵,我却不喜欢。

可能是因为班章的香而入道,朋友都说我起点太高,现在的珍藏茶是多款班章,口粮茶是十年的景迈生普和昔归生普新茶。景迈口感顺滑回甜明显,存放十年茶汤醇厚饱满。昔归的香气浓郁不输班章,虽没有那么霸道,喝起来也如沐春风。

如今,老婆也被我带着喜欢上了普洱,尤其喜欢香味的生普新茶,每晚泡上一壶,边聊天边喝茶,不亦乐乎。

如果你也喜欢茶,一起聊聊吧








vista营养师


终结我理解的含意是专业会喝茶的人,把不会喝的PK下去。因为我对茶叶就是小白,不会品茶,品不出茶的精华。我外地朋友经常会带茶叶来,西湖龙井,正山小种,金俊眉,小青柑什么的,喝着还可以,小青柑也属于普洱吧。我兄弟从云南大理给我捎来的普洱茶,我真喝不习惯,像个窝头一样大,挺硬,还弄不开,口感也不习惯。让我送人了。这说明只有老茶客才会煮普洱茶,才能喝出里面的精华,文化。把我们这些小白都给终结掉了。不知这样理解对不对。





山东庞哥



墨啜同学


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这句话不够严谨。

不严谨之处在于,喝茶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江南的人就喝惯了龙井、碧螺春之类的绿茶,很多人一辈子走到哪里都好这一口绿茶。普洱茶,他们反而觉得不够细腻。

然而,这句话让很多茶人认同。

则在于,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喜欢香气丰富,口感强烈可以选择生茶;喜欢汤感顺滑,可以选择熟茶。

普洱茶也有新茶、老茶之分,喜欢茶清香、新鲜,有新茶可选;喜欢茶的变化,感受不同时间的转化,有老茶可选。

因此,如提问所说,虽不够严谨,但也是对普洱茶的一种认可,口感丰富,也可以感受时间转化的味道,选择自己喜好而已。


拙阅


如果要称“老茶客”,我认为我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客”!从小到大都喝茶的“老茶客”!

做为南方人,在水质不太好的时代,每家每户都会用壶烧开水,壶里放入茶叶泡茶喝。只是茶叶是当地农村的细茶,有些放了香草香,有些烤了松木香,有些烟熏枫毛球果香……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

至于提问者提出的“普洱茶是喝茶人的终结,是茶人的最后一站”,我认为这是明显地带人入“圈套”,让好普洱茶的人沉底不起,沉迷不已,也让不爱普洱茶的人趋之若鹜,幻想不断。

实际上,就喝茶的我而言,如果以2000年前后作比较,以2010年至今作对比,就会有不同的认同。

1995年2000年以前,对龙井茶,碧螺春,岳阳毛尖,君山银针等毛尖类茶非常喜欢,经常与人分享,经常换着泡茶喝。

2000年至2005年之间,大红袍,铁观音,人参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半发酵茶比较喜欢喝,还有很多人特别追求人参乌龙茶。但是我只喜欢铁观音茶叶。

2006年至今,由于物质丰富多彩,吃香的喝辣的,吃饱喝足的人多了,肚子肥胖了,加之台湾人在大肆宣传炒作普洱茶,泡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消费量也越来越大,一时间,普洱茶概念深入人心,追求普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当时还有很多人自称高端消费者,不是普洱茶不待见,还美其名曰“茶至普洱止!”与题主的话有些相似。

但是,至今我不觉得普洱茶有何不可或缺,喝过一段时间的普洱茶后,我还是认为铁观音茶叶的香浓,清爽,最合我的口味,以至于现在我的惯用茶就是“铁观音”,天天必喝不可少。

“千茶千样,百茶百性。”,“各茶有各味,各茶适各性,各茶入各眼”。我认为,真正的“老茶人”一定是一一不单纯的附和别人的宣传,不简单的认可别人的追求,不怀疑自己口感……的人。

只要记住一一茶无上品,适口为珍!您就是一个“老茶人”!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2020年3月13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喜茗堂


1,持久性——茶气足。其他茶类,哪怕再好,一般泡到七八泡十来泡就没味了,而好的普洱茶尤其古树茶一般都能泡二十道以上

2,层次感——茶味重。其他的茶类,一般精华部分就是中间那两三道,首尾水味都比较重,而普洱茶的精华部分明显多,有嚼劲,每一道味道都在变化

3,丰富性——茶韵好。其他茶类无论从香型,还是茶汤口感均比较单一、平缓,而普洱茶具有活性,茶汤仿佛在口腔里游走,难以捕捉停留

4,多样性——物种广。其他的茶类,产区都有限,比较集中,所以味道差别不大,云南是植物王国,气候多样,所以十里不同天,而普洱茶围绕澜沧江流域每个山头有每个山头的特点、不同的树龄有不同的口感

5,不可确定性。其他茶类基本都是成型产品,而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普洱茶(生茶)永远都属于半成品

换句话说,其他茶类很容易全部喝懂学会,而普洱茶如此丰富,又难以琢磨,还有那么多未来期待,它有足够的神秘和未知等你去了解和探索,就像一个攀登爱好者,山包、山头只是路过,他的最终归宿肯定是珠峰



自兰希


因云南植物王国,亚热带气候,发现的野茶树与上千年的古茶树,都有详细的记载……!

云南茶鲜叶是全国所有茶内含物含量最高的,生产加工的普洱茶成品,霸道有层次感,耐泡有体感,茶气强喉韵足,生津止渴强等因素。所以首先接触品饮云南普洱茶的茶友,就会上瘾,再喝云南以外的其它茶类,就会觉得味平淡,没有强烈的劲道,没有厚重的满足感。就如吃辣味的菜的湖南与四川等群体,再吃其它的菜系就感觉没有辣劲没有重口味,不会特喜欢……!

还有部分茶友,品饮茶口感会偏重,长期喝其它的茶类,接触到普洱茶后,就会迷恋上它,加上普洱茶可长期收藏,经岁月变化后转变成熟蜜兰香和岁月的药香及蜂蜜甜味等,品饮后会有惊喜会让人着迷等。品饮普洱茶是最后一站,代表着这部分群体茶友的说法……!



我本人在茶界已三十年,接触普洱茶也狂热过,也迷恋过。但现在很冷静面对茶,我也喜欢喝口味重的茶,也迷恋高品质玩家级的茶品……!正因为我熟悉茶品,对品饮什么茶更有心得。

以下我个人喝什么茶的经验分享给茶友们:

喝茶首先要健康,不应迷恋喜欢而忘了健康,品饮茶是一种享受,但在不伤害身体的前提下去快乐的体验与享受。普洱新生普茶加工工艺发酵轻,过量品饮会伤肠胃影响睡眠等。



除了饱食后与茶友交流外,正常情况下不品饮新生普茶,因云南熟普茶品质高的很少,新的熟普加工工艺渥堆重发酵味不喜欢,正常情况下也不品饮熟普茶。

平时经常品饮的口粮茶:

1)健康茶(没有农残,没有有害细菌,没有重金属超标),

2)天天品饮量大,不能伤肠胃,不能影响睡眠等。

3)品饮有营养的茶,有营养的茶叶,叶底是有生命力的,有弹性的。



总结:选择中高海拔无重金属的茶产区,中发酵以上的茶类,上好的加工工艺能保证有生命力有营养的茶品,有缘份选择(健康营养的茶品)好滋味,特耐泡,口感饱满,有喉韵有体感,生津止渴强的老茶品……!

普洱茶是品茶的最后一站这种说法不全面,能长期品饮健康的老普洱茶是福气,也是我追求方向。

希以上分享对茶友有益!


盲评思维盲评刘


因为这个问题,我在头条号那边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为了冲优质,因为问答不算发文,汗ing

这句话我听很多朋友说过,后来翻阅某大师的著作和文章,也都提到了类似的话,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所谓事无绝对,本人从来不喜欢一刀切一面倒的状态,好的东西美的东西有很多,阴阳转换,福祸相依。

最近势头很猛的白茶,在产品上做足了功课,简单的制法,优质的原料,香高茶甜,如果在原材料的把控上精益求精,一定会出现性价比高的真正好茶。也许会成为某些人的终站。

普洱茶兴盛的初期,说到底还是性价比,好喝但是不贵,可以让爱茶的朋友当成口粮茶替代花茶绿茶等,就像铁观音、大红袍,真正优质的好茶绝对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至今也都有各自的拥趸。

但是市场的发展慢慢还是会进入无序的状态,在蓬勃发展的时候,倒也是可以接受的情况,相信随着市场的觉醒,优胜劣汰,一些产品会被淘汰,市场最终还是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不太想去追炒所谓的古树茶,因为它并不是市场的主流,就像某款名酒一样,早已经不是寻常百姓的消费了,最终还只是少数人的垄断。

八十年代的台地茶,现如今也有三四十年了,好的台地茶,不是过度采摘的话,前五泡和一般的古树茶的差距,不是老茶客,未必能分辨出,但是十分之一价格,反而是大家都还能接受的价位。

做好茶,不一定就得是老班章冰岛弯弓拔玛,偌大个云南,找出最适应市场的茶不是更好?守着几棵挂着金蛋的古树,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土的很。

最终,不免俗的,引用一下本人的文章:

“普洱茶具备了几个重要的属性,让它最终成为了很多喝茶的朋友的最终选择:

1. 有大量原生态的茶叶原料供应,虽然口感有好有坏,但是价格品质区分也比较明显,价格品质越高,滋味越好,可以满足各个消费群体的要求;

2. 因为古树茶资源比其他任何茶类都丰富,所以顶级普洱茶的种类很多,特点鲜明,可以满足不同口感的消费群体的要求,不管是商家还是最终消费者;

3. 普洱茶树的生长环境,整体优于其他地区,高海拔、无污染、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温度适宜,病虫害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保障了茶叶品质的始终如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