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王戎的“摳門”——一個人能吝嗇到什麼程度

大家小時候一定聽過王戎識李的故

天才王戎的“摳門”——一個人能吝嗇到什麼程度

事吧。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這篇出自《世說新語》的文章譯成白話文入選了語文課本,這個會觀察、愛思考的孩子,給我們留下了少年睿智的美好形象。想必大家都對王戎這位聰明小朋友的形象印象深刻。

對長大成人後的王戎,《世說》就顯得不那麼友好了。《世說新語·儉嗇》章中有九條描繪吝嗇鬼的故事,王戎一人就佔了四條。嚴重懷疑世說新語的作者是不是特別不喜歡王戎啊,這麼用力黑他。

天才王戎的“摳門”——一個人能吝嗇到什麼程度


被記錄傳世的王戎吝嗇的故事有四則:

一是說“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侄兒結婚,只送了一件單衣作禮物,事後還要回來。

二是說 “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書鞅掌,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算計。”既顯貴又富有的王戎,他的財富洛陽城裡無人可及,契約賬簿很多,常和夫人在燭光下襬弄籌碼來算計。

三是說  “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女兒結婚時借了他的錢,不還錢就給臉色看,還了錢後才緩和。

好吧,這三件事暫且拋過,第四件可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第四則是說 “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意思是說:王戎家有良種李子,賣李子時,因為怕別人得到他家的良種,總是先把李核鑽了再賣。這個故事讓人諸多質疑,這是真的嗎?把核鑽了的李子還賣的出去嗎?再說了,這麼多李子,要把其中的核一個一個鑽了,那得花多少時間啊?李子能賣多少錢不得而知,估計鑽李核的人工費也夠賣李子錢了。

天才王戎的“摳門”——一個人能吝嗇到什麼程度


也許,這些關於王戎吝嗇的傳言無非是他在自黑。在那個政治動亂的年代,想要得以生存,表現得膚淺一些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正是一個有謀略的人的處世之法。就像蕭何為了不使劉邦起疑心,故意裝成貪婪斂財之狀是一個道理。要不然以他如此之“俗”,怎能位列竹林七賢,與高士齊名?而且,在王戎的父親去世時,許多舊部下送來助喪財物,累計多達百萬錢,他卻分文不取,全部退回,不僅沒有辱沒父親的聲望門楣,也顯現出真正的名士風範。真正吝嗇的人可能做到這一點嗎?可見王戎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但不得不說,《世說》中寥寥數筆,刻畫的這個摳門形象,不但西方的四大吝嗇鬼:夏洛克、葛朗臺、阿巴貢、潑留希金甘拜下風,就連臨終前手指燈草的嚴監生也該自愧不如。人對錢財的貪慾,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呀!

�����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