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上學時有一個好習慣,你的孩子學會了,也會成為優等生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才華出眾,品德高尚,別人因為尊敬你的孩子而尊敬養育孩子的父母。

優秀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習慣,許多功成名就之人,從求學之始無不就培養出了一種良好的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上學時就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值得天下所有父母借鑑,值得天下所有學生效仿。


錢學森上學時有一個好習慣,你的孩子學會了,也會成為優等生

錢學森這個好習慣就是“泡圖書館”。

錢學森晚年時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錢老之問其實是他晚年系統思考教育問題而發出的對創新人才培養問題的吶喊。“錢學森之問”產生的根源其實就是他自身治學、科學研究的一種經驗的反思。

錢學森中學就讀的學校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個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學以致用,不注重學生死記硬背。

錢學森頭腦靈活,思維敏捷,這樣的教學特性充分激發了錢學森愛思考的天性,這種愛思考也激發他對知識充滿無限的嚮往和探索的熱情,因此中學時光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閱讀。

錢學森閱讀的書籍非常廣泛,文學、哲學、歷史、自然、科學,無所不讀。這個習慣幾乎一直伴隨著錢鍾書的一生,到了大學裡,錢鍾書把“泡圖書館”閱讀幾乎發揮到了極致。

錢學森上學時有一個好習慣,你的孩子學會了,也會成為優等生

錢學森就讀的大學是國立上海交通大學。這所大學在當時是全國最好的理工科大學,錢學森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這所大學,在大學裡,他依然出類拔萃,幾乎包攬了每次考試的第一名。

上海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建於1918年,樓高三層,藏書豐富,這裡是知識的海洋,也成為了青年錢學森的樂園。錢學森只要沒有課,他一定呆在圖書館裡。

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有手機,有電話,找人隨呼隨到,可是那個時候雖然沒有電話,找別人也許很難,但是找錢學森非常容易,只要到圖書館找他就一定能夠找到。

圖書館每天早上8:45開學,晚上9:45閉館,錢學森只有沒有課程,就一定在圖書館裡,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那時候上海交大圖書館在校門右側紅樓,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讀報,二是看書。當時學校訂了許多報紙,我是無所不讀的,對圖書,特別是科技書,那真是如飢似渴,什麼科目的書都看。


錢學森上學時有一個好習慣,你的孩子學會了,也會成為優等生

後來錢學森自己也承認說:“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圖書館和資料館,就沒有今天的錢學森。”

正是在圖書館裡廣泛的閱讀過程中,錢學森不僅養成了自律的學習習慣,同時還培養了善於思考的科學精神和勇於批判的思辨精神。

無形之中,他逐漸對教育問題產生興趣,並從“受教育”的角度對當時的教育問題提出異議,並且敢於發聲。

如果您教育孩子“泡圖書館”,沉迷於閱讀,那麼您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世界上沒有比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更有效的教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