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法院立足“三更”全力提升新時代兩個“一站式”訴訟服務工作水平

為全面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實質化建設,全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實現司法為民、便民宗旨,雨城區法院對訴訟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並於2020年1月2日正式運行。升級改造後的訴訟服務中心,立足三個“更”,多措並舉全力提升新時代兩個“一站式”訴訟服務工作水平。

功能更齊全 實現“一站式”訴訟服務

一是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改造升級後的訴訟服務中心設置有“七區”、(七大服務功能區)“三室”、(三個調解室)“十窗口”、(開設十個服務窗口)。集合了立案服務、材料收轉、繳費退費、訴訟輔導等二十餘項功能於一體,實現訴訟告知、辦事、服務一條龍,為當事人提供“一站式”、集約化、全方位的訴訟服務。同時,持續加大審判輔助工作剝離力度,將掃描裝訂、卷宗流轉等輔助性、事務性、社會服務性工作集中到中心,實行集中管理。努力實現當事人“走進一個廳、事務全辦清”的目標。

二是人員保障更加到位。中心堅持從知識結構、年齡、工作經驗、崗位職能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選派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優秀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入駐中心,配齊配強訴訟服務工作力量。中心現有幹警33名,佔全院幹警的25%,為依法準確立案、分流訴前調解、信訪接訪提供有力保障。同時,積極引入律師值班和法律援助,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服務。

三是“智慧法院”建設更加全面。不斷推進訴訟服務向移動終端、新媒體平臺集聚。配備完善信息化設備,方便當事人自助立案、自助查詢,開啟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網上信訪三位一體的網上訴訟服務模式。不斷提升訴訟服務水平,在訴訟輔導區設置“訴訟輔導臺”,為來訪的當事人提供接待引導、查詢諮詢等服務。在便民休息區設置休息桌椅、飲水機、便民無線WIFI、自助手機充電器等,積極營造溫馨和諧便捷的訴訟氛圍。

訴訟更高效 實現“一站式”多元解紛

一是建立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提升優質訴訟服務水平。先後制定出臺《雨城區人民法院先調組管理實施規定》《送達組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訴訟服務大廳立案工作規範》《涉訴信訪工作規範》等工作規程,涵蓋多元調解和速裁工作流程、隊伍激勵、場所建設、信息化等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做到訴前調解和速裁工作有據可依,有度可循。

二是狠抓“訴”前環節,實現“快慢”分道。加強協調對接,由區委政法委牽頭制定《雨城區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推進訴源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與調解、仲裁、公證、行政複議的程序銜接,健全完善多元解紛機制。大力推進專業化審判,不斷深化案件繁簡分流,全面推行“六心調解法”(熱心、耐心、細心、誠心、真心、公心),推動形成“立案前多元化,立案後分調裁”的審判大格局,全力構建內外聯動的“全流程”解紛模式,實現了訴訟案件的多元化解、快慢分道。據統計,自兩個“一站式”建設工作開展以來(2019年8月至今),中心共收案1461件,結案1367件,調撤791件。

三是深化“多元調解+速裁”解紛機制,打造立體解紛工作體系。完善訴前多元解紛銜接機制,拓展訴調對接、聯動聯調、分流解紛等糾紛化解平臺,對起訴立案的糾紛進行預登記、過濾、疏導、分流,引導當事人自願選擇適當的糾紛解決方式。細化速裁快審工作程序,進一步縮短前端速裁案件審理週期,提升審判質效。不斷完善訴調對接機制,激活各方力量參與糾紛化解。增設速裁小組,由2名員額法官、1名法官助理和2名書記員負責中心民商事案件辦理。

服務更及時 實現防疫訴訟“兩不誤”

一是及時調整訴服工作,全力滿足人民群眾疫情期間司法需求。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來訪群眾的合法權益和訴訟需求,在中心實行訴訟服務值班制,先後制定並對外發布《雨城區人民法院關於疫情期間訴訟服務有關事項的十二條溫馨提示》《雨城區人民法院關於恢復訴訟服務中心的通告》,引導當事人優先採用線上平臺辦理訴訟事項,並以電話送達、郵寄送達為主,進一步減少人員聚集,有效防控疫情,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開展“無接觸式”訴訟服務,確保防疫訴訟“兩不誤”。疫情期間,中心大力推廣“無接觸式”訴訟服務。完善自助服務平臺,配強訴訟申請、案件查詢、費用繳納等網絡技術支撐,貫通立案、調解、開庭及送達等所有流程,實現訴訟服務從“走馬路”到“走網路”的轉變。強化遠程訴訟服務。引導當事人在線立案,並通過撥打“12368電話熱線”諮詢、查詢案件進展。充分發揮先調機制作用,強化並保障“四川移動微法院”“四川微法院訴前調解”平臺、“雲上法庭”“互聯網法庭”等系統應用,使當事人足不出戶,便可“到庭”參加訴訟。截止3月9日,中心通過微法院、網上訴訟服務中心收案

386件,結案129件,調撤94件(含微信、電話等平臺在線調解成功49件);遠程開庭6件,接受電話諮詢50餘次。


(雨城法院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