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社群”之間的關係

個人崛起時代,“平臺+個人”的創業方式比比皆是,這和上世紀八十年的“個體戶”本質區別的地方。然後,隨著社群經濟的到來,個人終將歸屬某個“社群”,所以可以預測,“平臺+社群”的商業時代來臨了!

技術驅動商業發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和深入,商業也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公司”這個經濟單位代表的是產品思維,無論這個產品是實物還是服務,都是需要銷售產品來獲取利潤。產品思維的邏輯是 人們有購買產品來滿足需求的動機,把產品當成是所有利潤的來源。但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發現僅僅靠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平臺”取而代之單一銷售產品的公司,“平臺”以為能夠連接更多的用戶和資源,而利潤的來源,已經不是主要靠銷售商品,而是為銷售商品的公司提供服務,比如,平臺來吸引大量的C端消費者,導流給商家,本質上流量就是平臺的服務或產品。這個模式經常被認為是互聯網思維。

“平臺+社群”之間的關係


社群時代,用戶的流量被嚴重分化,平臺聚合流量的成本也日益高漲,沒有競爭優勢,這時候,平臺的流量就不生意好做了,取而代之就是社群了。社群,天然能後聚合志趣相投的人,這是流量的源泉。到了2019年,許多傳統電商平臺開始轉戰社交電商,包括蘇寧拼購、小米有品、唯品會的雲品倉等。這種平臺級的社交電商,採用的就是平臺+社群 的模式。

社群則是群體文化建設,理念推廣,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來影響更多的人加入社群,來共同消費,共享成果。消費者通過社交軟件連接,互動,達成共識,集結成群,流量呈幾何級數增長,關鍵的是轉化率遠遠超過傳統電商平臺。

“平臺+社群”之間的關係


在“平臺+社群”的構架下,將營造對消費者更有利的商業生態,消費者的價值可以更好得到體現,不僅僅是消費,還能分享,還能共建社群,成為圈子裡小有名氣的意見發佈者和影響者,最終成為群主,形成規模可觀的消費利益共同體。

我想表達的是,在新經濟的推動下,社群已經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種自組織形式,在競爭力方面是優於公司這種傳統組織。公司要麼轉為平臺,要麼淪為平臺的一環(供應鏈),而平臺必須和社群搭檔,形成利益共同體,消費者成為消費商,就必然創造共贏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