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文 | 初語吾兒(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關注)

在孩子入幼兒園之前就常聽一些寶媽各種各樣的擔心,其實,孩子入園後面臨的無非就是這三大問題:入園焦慮、午睡不規律和不在幼兒園大便。入園焦慮是家長和孩子反映最強烈的但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一週到兩週就可以適應。午睡不規律則是由於孩子入園前作息時間和幼兒園不一致,只要孩子堅持入園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也會在短期內適應幼兒園的午睡。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第三個問題不在幼兒園大便是大多數孩子短期內克服不了的問題,如果不重視會讓孩子對去幼兒園產生緊張感。甚至不少孩子直到幼兒園畢業都不會在幼兒園大便。不少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低齡的幼兒原本在家已經養成大小便要去馬桶的習慣,但去幼兒園後卻又會出現拉褲子或者憋著大便的回家解決的問題。很多家長表示匪夷所思,但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幼兒園老師對於孩子們的這樣的現象司空見慣,但作為家長為了孩子卻應該做到心知肚明。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老師一般會含糊其辭但也實屬無奈之舉

首先,幼兒園孩子年齡較小,不配合管理。小班每個班級配備兩到三名幼師,然而每個班級至少有二十名孩子,公立幼兒園甚至能達到四十多個。這對於老師來說很精細的照顧到每個孩子是不可能實現的。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會不時詢問孩子需不需要上廁所。在幼兒園,老師則為了方便管理規定孩子們半小時去一次廁所。而且上廁所時一次四到五個孩子,這幾個孩子上廁所時,後面不少小朋友等不耐煩嘰喳喳,導致孩子沒有大便的時間。面對老師和小朋友的催促孩子可能會有不適應感。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其次, 孩子入學後對於環境比較陌生,和老師也不很熟悉。老師上課時如果孩子要求上廁所,難免有淘氣的孩子藉此搗亂,老師一般會讓孩子稍微堅持一下,等到下課時間統一解決。如果真是有便意的孩子被老師要求等到下課時間再解決時,孩子以後就不會主動要求去廁所,寧願拉到褲子也不會再跟老師提要求。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作為家長要做到心知肚明,幫助孩子調整好作息

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此類情況後一定要沉住氣慢慢引導。朋友孩子上幼兒園後也是出現這個情況,每天幼兒園接上孩子後都是直奔公共廁所。她也問過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大便,非要等到放學再大便,孩子說:小朋友們都不大便。我大便了就沒人等我了。有次放學接孩子時,孩子忍不住了直接拉到了褲子裡。朋友終於忍不住就跟老師反映了這個情況,沒想到老師耐心地跟她解釋道:孩子實在太多,如果孩子在集體上廁所時不好意思大便,或者在有便意時不能舉手跟老師示意,由於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到每個孩子。並建議朋友在家鼓勵孩子有便意時要大膽舉手。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孩子入園後,要主動和老師交流孩子情況,促進孩子和老師儘快熟悉起來。多引導孩子有問題要及時和老師舉手示意。

其次,在孩子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可以訓練孩子按時大便,可以選擇早晨起床後或者晚上睡覺前定時訓練孩子排便,慢慢形成習慣,就不會存在在幼兒園排便麻煩的情況,沒有這項煩惱,孩子也會更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為何不在幼兒園大便,老師不願明確告知,但家長必須心知肚明


“您好,我是初語吾兒。持續為您提供育兒知識。如果您認可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我們一同成長!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