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小麥施肥不當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你認為對嗎?

小麥是我國三大主糧的主要的一種農作物,也是我國種植的面積最廣的一種糧食作物。小麥種植面積除了歐共體,就是我國種植小麥最多的國家了,可見小麥在我國的地位是多麼重要的。至少小麥能夠保障我國糧食的安全供應,所以我國對小麥的種植是非常重視的,尤其在小麥高產、高效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科學種植經驗。

根據調查分析,現在小麥高效不當是制約小麥高產穩產的主要因素。這樣不但影響了小麥的畝產量,而且還浪費了化肥資源,增加了小麥的種植成本,汙染了環境,特別是水資源遭到極大的汙染。為什麼一些小麥種植專家說現在農民使用肥料不當是制約了小麥高產高效的主要的因素呢?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簡單的介紹一下原因。

專家:小麥施肥不當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你認為對嗎?


一、小麥施肥結構不合理,氮肥食用量比例過大,這是造成小麥不高產的主要因素。

在通過對農民種植小麥的使用肥料來看,一般農民都會過多的使用氮肥、磷肥,但鉀肥缺少的現象非常嚴重。根據山東農業部門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來看,大部分小麥過量的使用氮肥約佔到了70%,過量的使用磷肥約佔到了75%,對於甲苯40%的麥田基本上不施用,全省平均每畝均為2千克左右,造成鉀肥嚴重入不敷出的現象非常嚴重。

比如農戶在小麥追肥每畝地使用尿素就在15斤左右,加上基礎肥在10公斤左右,這樣每畝地的氮肥的使用量達到了25公斤,根據小麥生長週期所使用的氮肥的數量,這樣每畝氮肥使用量超量60%左右。氮肥使用量過多會使得小麥出現了貪青晚熟的現象或者後期倒伏。其實小麥在返青前生長需要氮肥量非常的少,傳不到小麥生長期的30%,但是農民一般在小麥種植時使用底肥佔到了氮肥的50%還多,這使得後期小麥的生長反而沒有充足的養分供應。

專家:小麥施肥不當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你認為對嗎?


二、小麥使用肥料方法不當,影響了肥料的利用率,造成小麥不高產的另一個因素。

現在小麥價格不是太高,全國平均每斤小麥價格在1.22元/斤,這也使得農民對於小麥的田間管理疏於精細化。畢竟現在種植小麥的收入比較低,除去人工、種子、農藥、化肥、機械等成本,在風調雨順的條件下一般每畝小麥的收入平均在500元左右。有時一畝地小麥辛辛苦苦半年之久的種植收益,還不如在外打工一天的收入高。這也使得農民在對小麥追肥時一般採取非常簡單的方法,減少小麥的種植成本。

現在大部分農民對小麥追肥,一般是用撒施的方法,肥料暴露於地表,這樣使得氮肥容易造成小麥的葉和莖受到傷害,並且氮肥的揮發非常的嚴重,降低了氮肥的使用率。磷鉀肥因移動性比較差,不能夠深入地下耕層而無法被吸收。如果說肥料放入水中衝施,或者施肥後大水澆灌,這會造成施肥的不均勻,且大量水溶性養分隨水滲入深層土壤,使得小麥根部吸收的肥料比較少,降低了肥料的使用率。

專家:小麥施肥不當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你認為對嗎?


三、農民選擇小麥肥料的誤區,也是影響小麥高產的一個因素。

(1)迷信進口的二銨、複合肥等。主要是在過去進口的肥料進入了農民的腦海當中,因為那時候國產的肥料比較少。其實肥料達標,同等養分的使用,肥效相當。

(2)排斥低濃度的化肥。農民總感覺的,肥料的各項含量指標越高,越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利。其實對於一些鈣、鎂等微量元素,小麥使用量是比較少的。

以上就是一些專家對於小麥種植使用肥料的誤區,影響了小麥的產量,浪費了肥料資源,汙染了環境,造成了大量土壤的酸化程度比較的高。要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小麥的畝產量,必須做到小麥科學施肥。小麥生長期內養分的積累曲線是s型的,一般在返青前和孕穗後期植株生長緩慢,養分吸收率比較少,這個時候少使用肥料。小麥在返青至孕穗期這段時間植物的幹物質積累很快,需要養分非常多,一般佔到肥料的60%以上,所以這個時間一定要多追肥。

專家:小麥施肥不當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你認為對嗎?


現在已經到了驚蟄的節氣,天氣逐漸的變暖,北方的小麥開始返青拔節,這正是小麥需要肥料的關鍵時期。所以對於苗情比較差的小麥田要及時的追肥,對於墒情比較差的田地要及時的澆返青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