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帶孩子最費心了,誰帶誰費心!耗時、耗財又耗力。

尤其是這個耗費體力,身體不好的人禁不起折騰。

比如老人,他們歲數大了,體力肯定比不上年輕人。要是一天到晚追著孩子跑,一刻也不消停,那還不累壞?

一位奶奶帶孫女過程中,遇到一件棘手的事。這個事情不全是關於勞累,而是疲倦之餘恰逢孩子玩“水果刀”!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一起來看看奶奶經歷了什麼吧——

兒媳知道我身體不好,沒安排我獨自帶娃的要務。她全職在家,做家務、照顧我、帶孩子、做飯,掌管著全家的內勤,很辛苦。

所以,只要能幫忙,我都會量力而行,能幹一點是一點。有時候她忙不過來,也會喊我幫忙。我堅信:在我的協助之下,或多或少她都會輕鬆些。

兒媳去洗手間洗澡,讓我幫忙看著3歲的孫女。這孩子沒個女孩子樣兒,一點也不乖巧,跳上又跳下,翻箱倒櫃,根本不聽我的話。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無奈,我寸步不離的緊跟著:她跳上桌子,我就在周圍護著她;她鑽到桌子底下,我就用手擋住稜角處,怕她起身時碰到頭;她扔的地上到處是玩具,我就趕緊收拾,怕她滑倒……

一個小時過去,累得我腰痠背疼。我轉身去陽臺上,搬來一個帶靠背的馬紮凳,放到離孫女近的空地方坐下。

孫女背對著我,安靜地玩“玩具”,有一分鐘腳不離地了。“可算安生了!”我暗自竊喜。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突然,一聲鐵製品碰撞的聲音傳入耳朵,聽得像是刀具。趕緊起身去看。

我的媽呀!孫女拿著一把水果刀在玩,無論怎麼哄,奶奶都要不過來……嚇壞了,慌忙喊來孩子她媽媽來幫忙。

“孩子,把刀給我!”

“不給!”

兒媳試了幾下都不行,孫女有點鬧情緒了,拿著水果刀亂舞。這可怎麼辦呢?

接下來,兒媳的做法亮了,略顯智慧。當然,我事後才知道怎麼回事。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只見她生氣地衝進廚房,又拿出一把水果刀,張開雙臂,伸的直直的……

“你要幹嘛?我心臟不好,別嚇唬我啊……這是真傢伙,別玩刀光劍影,也不要同歸於盡啊……”我幾乎是帶著哭腔懇求著她。

“妞妞,你看媽媽。來,跟我一起做:打開雙臂,把胳膊伸長一點……好,真棒!”兒媳開始指揮孩子。

孫女模仿著兒媳的動作……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看好了,鬆手,迅速撤退!”兒媳手裡的刀子掉地上,清脆的響聲迴盪在耳邊。

接下來,一模一樣的動作被孫女演繹了一遍。

孩子跑得遠遠的,兒媳飛快撿起地上兩把水果刀,放到廚房裡高的地方。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原來,奶奶切完蘋果後,忘了收好刀具,就被調皮搗蛋的孫女拿到手了。

像剛才這一幕,一個個像個俠女似的,奶奶哪會啊!弄不好就讓孩子劃傷手了,一見到血,說不定老人血壓就飆升……

相對而言,媽媽靠智慧取勝,但需要勇氣,不然一旦緊張起來,就容易傷到自己。

孩子在家裡玩,那麼多玩具,可他們偏偏對刀具感興趣,其中的原因,可能你沒有想到。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孩子喜歡玩水果刀的原因

  • 孩子好奇心強,平時越是禁止不讓碰的東西,他們越想探個究竟。
  • 媽媽刀工好,“咔咔咔”的切菜聲,快、準、狠,孩子還以為是好玩的遊戲呢。
  • 孩子看著果皮被削下來,水果被切好,認為“水果刀”很神奇,也想試一下。

感興趣可以,但是刀具畢竟是利器,不能讓孩子拿在手裡自己研究。可有的孩子執意要玩水果刀,不用擔心,這時候不妨試試下面三種做法。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如何杜絕孩子玩水果刀?

第一、削皮過程,讓孩子觀察。

一般情況下,家長都不讓孩子進廚房。其實,家長不妨讓孩子看著你削皮,還可以跟他講其中的技巧。但是要注意,讓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觀察。

第二、用完刀具,及時收好。

年輕的父母不容易忘記,但是年邁的老人難免會出錯。所以,兒媳要多去廚房檢查,看有沒有裸露的刀具,然後趕緊收好。再或者,主動承擔削皮、切水果的任務,別讓老人動手。

“孩子,把刀給我”“不給”媽媽接下來做法略顯智慧,但需要勇氣

第三、跟孩子索要刀具過程,多動腦,少“暴力”。

廚房的刀具如果不小心被孩子拿到手,記住不要使用“暴力”,硬奪硬搶,這樣容易激怒孩子,怕他們失手劃傷自己。不妨借鑑一下案例中兒媳的智慧。

當然,並不是說一味模仿兒媳的做法,而是動腦子,想方設法創造一種愉悅的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的主動上交最好了。

孩子一路成長,父母一路修行。

關注 ,同行山重水複育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