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最致命的一個弱點,註定了他在1949年無法力挽狂瀾

在國民黨內部,敢和蔣介石的中央軍抗衡的派系,說來說去,最牛的就要數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繫了。

白崇禧在江湖上有個大名鼎鼎的外號,就是“小諸葛”,號稱諸葛亮再世,官拜一級上將。

白崇禧最致命的一個弱點,註定了他在1949年無法力挽狂瀾

白崇禧生於1893年,父親是開糧油店的穆斯林小業主,雖不富裕,但至少能供起白崇禧讀書。白崇禧天賦異稟,16歲就考進了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學校,還是學校的狀元,後來又考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這為他日後在軍界飛黃騰達打下了基礎。

李、白的桂系,在多如牛毛的軍閥界,可以說是一股清流。因為桂系軍閥的新社會色彩比較濃郁,在廣西積極推行現代化建設,不像有些軍閥土得掉渣。同時,桂系還很有民族氣節,在抗戰中是數得著的主力力量。

大家都知道臺兒莊大捷,這場戰役,就是由李宗仁全面指揮、白崇禧全面配合的。關於抗日戰略,白崇禧最有名的就是“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跟主席的《論持久戰》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宗仁性格穩重,喜怒不形於色,而白崇禧則是耿直脾氣,有什麼說什麼,有時候讓蔣介石都受不了。

白崇禧最致命的一個弱點,註定了他在1949年無法力挽狂瀾

老蔣也確實夠累的,一方面要對付解放軍,另一方面還要提防白崇禧給他挖坑。可面對解放軍橫掃江北的時候,中央系已無人可用,蔣介石硬著頭皮,也要用白崇禧。白崇禧早就想搞掉蔣介石了,於是在武漢發了“亥敬電”,逼蔣介石灰頭土臉地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

白崇禧的想法很好,可對於政治上的勾心鬥角,他其實是個門外漢,遠不如李宗仁老道。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國民黨大勢已去,而且共產黨也說了,無論談成什麼樣,解放軍都要過江。在這種情況下,白崇禧還在異想天開地經營長江防線,甚至還做出他認為自己能做出的對共產黨最大的讓步。

所謂讓步,就是白崇禧可以接受在名義上由共產黨領導全國,只是解放軍不允許渡江,長江以南由國民黨的中央系和桂系分別控制。

作為共產黨談判團軍事代表的林總,對白崇禧的這一套有些不耐煩,說的非常清楚:不接受北京提出的條件,那解放軍就會橫渡長江,武力解決問題!

而白崇禧呢,還在做夢,他不相信解放軍的木板船能渡過風大浪大的長江。更可笑的,白崇禧還幻想蔣介石能助他一臂之力,認為自己阻止解放軍過江,也符合蔣介石的利益。

白崇禧最致命的一個弱點,註定了他在1949年無法力挽狂瀾

蔣介石是想保住東南半壁江山,但同時更想搞掉白崇禧。白崇禧需要軍用物資,找老蔣要,老蔣怎麼可能給他?這些物資可是老蔣吃飯的傢伙,給你?你再回頭打我?除非老蔣瘋了。

白崇禧絲毫沒有看出這些,還在幼稚地幻想。

共產黨是想爭取白崇禧的,動用各種力量說服白崇禧起義。共產黨的條件非常不錯,只要白崇禧起義,他的地位不會低於北平起義的傅作義。國民黨左派大佬李濟深也聯繫白崇禧,勸他識時務,和共產黨合作,遠強於和蔣介石的爾虞我詐。甚至,白崇禧如果起義,共產黨對廣西問題的解決,可以網開一面。

共產黨已經仁至義盡了,可白崇禧還想著他在廣西的獨立王國。

白崇禧最致命的一個弱點,註定了他在1949年無法力挽狂瀾

共產黨沒興趣再和白崇禧浪費時間了。1949年4月23日,百萬解放軍橫渡長江,白崇禧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瞬間瓦解。

更可笑的是,到了此時,白崇禧依然拒絕了起義的請求,還在幻想自己有30萬軍隊,長江保不住,至少可以死保廣西。

這一點,傅作義就比白崇禧要聰明多了。傅作義雖然也有幾十萬軍隊,但他知道,面對強大的解放軍,自己這點軍隊全部戰死,自己也將一無所有。傅作義起義,得到了共產黨的優厚待遇,而白崇禧始終在做割據廣西的白日夢,最終只能一無所有。

更愚蠢的是,明明知道蔣介石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他還跑到臺灣,失去了與蔣介石在臺灣抗衡的本錢,只能任由老蔣操縱,鬱鬱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