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創新脈動:華僑城“高質量號”列車步伐不減

5G遠程醫療、轉產口罩、大數據監測、共享員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等各界力量深度協作,一系列創新舉措的實施和創新技術的應用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抗擊“疫魔”的有力武器。

近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步伐加快,各類創新主體迸發活力,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日前,華僑城集團公佈2018-2019年度華僑城“創想獎”榜單,涉及經營管理、科技創新和投資、品牌營銷、社會責任等多個領域的37項創想成果,集中展現了近兩年來企業的創新探索和實踐。據悉,本屆“創想獎”共有112個項目參與申報,數量為歷年最多。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獎項申報項目數量多、涉及領域廣泛,充分展現了華僑城人活躍的創新思維,為行業的創新發展做出了示範。”

文旅行業在本次疫情中經營受影響較為突出。滄海橫流,更需中流砥柱。當此非常時期,華僑城勤練內功,以堅持擁抱創新的魄力發佈新一屆“創想獎”,持續激活內生動力,構建創新生態體系。透過挑戰看機遇,或可從這一系列成果,管窺華僑城集團——這輛依靠創新驅動的“高質量號”列車的潛力和前景。

創新文旅供給,持續滿足市場品質化消費剛需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創想獎”獲獎的37個項目中,有17個文旅相關的項目,佔比接近一半,反映了華僑城在“文化+旅遊+城鎮化”創新發展模式下,聚焦文旅主業,加快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持續深化文化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軌跡。

中國旅遊研究院日前發佈的《中國旅遊經濟藍皮書(N0.12)》指出,中國旅遊經濟基本面並未改變,中國居民剛性旅遊消費的基本面和中長期趨勢不會改變。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中心)對全國31個省級單位15027個有效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近52%的受訪者表示“文化消費能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比衣食住行更重要”。這也意味著,疫情後的文化旅遊消費市場,品質化消費依然是主旋律、硬剛需。

剛剛斬獲“創想獎”經營管理類最佳的順德歡樂海岸PLUS,可謂近年來市場供應主體順應品質化消費需求的代表作之一。作為立足順德、深挖嶺南文化精髓的全業態、全季節、全客群城央文旅綜合項目,順德歡樂海岸PLUS以開放空間為載體,讓順德美食文化、龍舟文化以及廣繡、詠春等嶺南傳統特色文化在此與公眾展開開放式互動,將傳統的單向文化內容輸出創新升級為沉浸式文化體驗。極強的業態包容性和帶動性,讓順德歡樂海岸PLUS開業後僅110天內,接待遊客量便高達368萬人次,實現同類項目起步階段客流量及收入的突破,為粵港澳大灣區營造了一座充滿歡樂能量與文化共鳴的“城市文化會客廳”,也進一步豐富了大灣區新型文旅消費業態,為建設人文灣區、推動區域全域旅遊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疫情之下的創新脈動:華僑城“高質量號”列車步伐不減

順德歡樂海岸PLUS

通過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則可探知華僑城在創造海量優質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更多嘗試和努力。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這一在2018年由華僑城創新打造的國內首個由企業舉辦的大型旅遊節慶活動,於2019年以較首屆3倍升級的規模“歡樂再出發”,573項文旅活動、836種旅遊產品、釋放優惠力度超1億元,創下國內之最,在市場引起巨大反響。據瞭解,去年節慶舉辦期間,華僑城旗下主要旅遊企業實現接待規模達8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9%。作為華僑城深化文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和創新,“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這一旅遊節慶品牌有效推動了產業消費規模增長,其聚合效應料在未來進一步釋放。

疫情之下的創新脈動:華僑城“高質量號”列車步伐不減

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主題活動:北京歡樂谷電音節

回顧2019年,中國·德宏2019國際潑水狂歡節、2019雲南巍山國際火把節、北京歡樂谷五期、深圳歡樂谷六期、南昌華僑城瑪雅樂園、雲南祿豐恐龍時空樂園等等一批文化味濃、參與性強、新鮮感足的文旅產品接連向市場輸送,不斷刷新人們的出遊體驗。值得一提的是,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和前述的多項文旅產品,均入圍本屆“創想獎”。

聚焦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為高質量發展提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要求“發揮國有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積極作用”。作為中央企業,華僑城集團依靠創新驅動,積極承擔起科技興國、實業報國的重任和使命,近年來在數字化轉型,尤其是科技創新領域成果豐碩。

記者留意到,“創想獎”榜單中,華僑城旗下科技企業康佳集團,共有多達6個項目獲獎。作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的平臺型公司,康佳在堅守消費電子業務的同時,也在5G、半導體等新興領域積極佈局。今年初,康佳攜APHAEA首款Micro LED產品Smart Wall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亮相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消費電子展——CES 2020,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新型顯示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實力,引發海內外媒體大量關注。本屆“創想獎”中,康佳集團半導體科技事業部正是憑藉Micro LED新一代顯示技術,摘得科技創新和投資類最佳。事實上,過去一年,康佳榮獲了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康佳電視APHAEA A3系列斬獲設計領域的至高榮譽“紅點獎”,一系列大獎折射出康佳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全面推進,一展中國民族品牌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領先形象。

疫情之下的創新脈動:華僑城“高質量號”列車步伐不減

康佳生產線

科技創新的驅動力,不獨體現在電子科技產品。在2019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華僑城集團董事、總經理姚軍表示:“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化技術正在加速驅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並快速滲透到各個行業,提升行業的產出和效率。” 對於文旅產業而言,在科技加持下,其數字化轉型升級空間亦無遠弗屆。去年11月,華僑城數字雲圖——旅遊大數據平臺上線,整合華僑城旗下多個景區、酒店數據,以及國家旅遊局12301數據、觀星臺外部口碑網評數據和氣象、交通、運營商數據,實現“一張圖”監測旅遊產業運行,“一張圖”指導景區運營管理。記者瞭解到,本屆“創想獎”的獲獎項目之一——中國旅遊景區歡樂指數,正是華僑城依託旅遊大數據平臺自主研發的成果。該指數將不可量化的情緒、感受、體驗,轉變成直觀、可視、可測量的數據,相比傳統景區評價系統能更精準客觀地反映遊客對景區的評價,為華僑城精準快速把脈市場動向、跟蹤消費者偏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利用數字技術加強智慧化管理運營,不僅有效整合了碎片化數據,及時破除信息孤島,也能夠有效提升文旅企業的服務水平和經營效能。目前,在華僑城的各大景區、特色小鎮、主題公園、度假酒店等各個業務單元,除傳統的市場調研,熱點、動圖、消費者畫像等數字化技術也已經大面積使用。作為以文旅產業為主營業務的華僑城集團,其依靠數字化建設、互聯網平臺建設賦能主業跨越式發展的佈局,正逐步駛入快車道。

華僑城式創新路徑,正成為脫貧攻堅新力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要在精準扶貧上面下足“繡花”功夫,更要勇於創新拿出“超常”舉措。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經驗優勢,以創新思維為脫貧攻堅凝聚合力,是作為中央企業的華僑城集團,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貴州,華僑城連續17年定點幫扶該省黔東南州三穗、天柱兩縣,持續探索和創新立足當地發展特色的扶貧模式。就在去年,華僑城發揮自身資源優勢與行業特色,選派3名在文旅領域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優秀講師,赴天柱縣開展旅遊服務標準及安全管理體系培訓,向當地旅遊基層管理幹部、技術人才及貧困人口旅遊從業人員等輸出系統化的旅遊管理理論與運營實踐經驗,助力當地實現“旅遊活縣”的戰略目標。這是華僑城在人才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產業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等“六大路徑”幫扶思路指引下,積極落實“人才幫扶”系列舉措的一次創新,而涵蓋這一創新實踐的“聚焦人才扶貧 助力脫貧攻堅”項目獲得了本屆“創想獎”社會責任類最佳。根據貴州省扶貧開發辦公室2月25日發佈的公示,天柱縣已符合摘帽退出程序和標準。而在去年,三穗縣也已成功“摘帽”。

疫情之下的創新脈動:華僑城“高質量號”列車步伐不減

華僑城產業幫扶三穗縣寨頭村,圖為大閘蟹養殖基地

在精準扶貧的實踐中,華僑城還探索出“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在川西農村地區,華僑城對當地“川西林盤”文化進行提煉,自然村落價值的挖掘與鄉村文化的守護工作兩手抓,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生態的川西生活,以“文旅引領+社區驅動+農旅支撐+生態示範”的模式活化呈現,打造出了安仁南岸美村,成為西南地區鄉村振興的樣板。此外,華僑城還將“人”擺在核心位置,以“人的振興”推動文化的振興、產業的振興、生態的振興、生活的振興。秉承這番理念,華僑城牽頭搭建新老村民齊參與的鄉村振興眾創共建平臺,吸引藝術家、鄉創青年、非遺傳承人、新鄉賢群體迴歸鄉村,帶動本地村民依託優美的生活環境,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截至目前,安仁南岸美村已累計接待遊客150萬人次。

疫情之下的創新脈動:華僑城“高質量號”列車步伐不減

成都安仁古鎮南岸美村

50個特色小鎮、50個美麗鄉村——這是華僑城近年來正下力氣推進的“100個美麗鄉村計劃”。望向華僑城這一藍圖在全國其他城市的落點,“以文化為靈魂、以產業為支撐、以人為中心”的理念亦清晰可見。其中,“為豐富‘吃住行遊購娛在中廖’不斷探索”、“劍門關雙旗美村——原住民自然村振興模式探索”等鄉村振興項目,均在本屆“創想獎”獲獎行列。

在防控疫情同時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是中央的決策部署,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如何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則是各行各業均需直面的難題。當前各類型經濟主體都在尋找適合自身的生長模式、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記者注意到,本屆“創想獎”獲獎榜單中,諸如“一鍵啟函、多方共贏”華僑城電子投標保函、智能招標機器人BumbleBee、創新手段加強財務管理、華僑城華南集團大運營體系等項目,或可從企業內部運營效能一側,回答如何在繼續做好科學防護之下,創新經營思路,內部挖潛降低成本,實現突圍。三十多年來,誕生於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華僑城集團賡續“創想”精神,打造了一批領行業之先的創新型文旅產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疫情之下,透過“創想獎”豐碩的創新成果,也有理由相信華僑城未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更加堅定。(來源:華僑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