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支持,杨振宁质疑,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到底何去何从?

科研上出现分歧,在所难免,不过有个分歧动静不小。

在中国是否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问题上,引发了两个学术界的风云人物争论。

丘成桐是国际知名数学家,曾发布的一篇文章《丘成桐:关于中国建设高能对撞机的几点意见并回答媒体的问题》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进行了反驳。

丘成桐支持,杨振宁质疑,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到底何去何从?

作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表态无疑是很有分量的,他反对当下修建大型强子对撞机,原因主要是:建造大对撞机美国有痛苦的经验,花费很多后最终放弃了这个无底洞;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当下科研经费有限;强子对撞机修建的价值并不明显,其验证的“超对称粒子”可能仅仅是个“猜想加猜想”;鉴于中国在高能物理学的综合现状,即便有成果也可能与中国没有关系,为他人做嫁衣。

而丘成桐支持,认为强子对撞机会使得中国成为粒子物理学的新中心,项目建成后,至少会有五六千名各国一流科学家为做实验举家迁往中国,且长期居住。这对中国的科技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强子对撞机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是中国的民族尊严得到体现的表现。他还认为:今日的中国,已非吴下阿蒙,难道不需要为这个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做点贡献?难道我们只是在游戏机,在房地产,在互联网上赚点好处,就心满意足?在我记忆所及,中外古今都还没有过这样的大国!

丘成桐支持,杨振宁质疑,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到底何去何从?

且不论,中国的房地产、互联网和游戏这样言论的对错,也不是讨论的重点。就是否当下需要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而言,无疑中国应该权衡自己国力进行,而非跨越式的突击,否则反而会后继乏力。更何况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自强不息才是国家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缺乏,依靠高投入获得世界之最的硬件吸引国外科学家,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反观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其位于日内瓦附近的侏罗山地下,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计划,由34个国家超过两千位物理学家所属的大学与实验室所共同出资合作兴建的,可见其投入并不简单。

至于对于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造,中国不排斥科学,也不畏惧未来,但是至少在建造这样庞然大物上时机或许还不够成熟,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决然不能因成就而自满。

丘成桐支持,杨振宁质疑,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到底何去何从?

况且科研中硬件固然很重要,但是人才应该才是这些要素的核心。

过渡强调硬件,忽略了该领域的人才缺乏,即便是有了硬件,也很难有中国人自己的成果。在强调硬件的时候,不如静心提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相信时机成熟,中国若是真的需要这样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建造起来也并非难事。

另外,中国人也从不缺乏自豪感,也从不自卑,因为身为中国人本身就很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