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有一天在边听音乐边做事情的时候,播到了逃跑计画的夜空中最亮的星。

突然听到主唱毛川的讲话:他说我特别希望灯光都关了,大家都把手机拿出来,把闪光开出来,让摄影师拍下来,肯定特别美。

觉得有点奇怪切换萤幕一看,原来是2013年上海迷迪音乐节的演唱会版本。

演唱会有一种特别的张力,尤其是像逃跑计画这样的团体,特别的有感染力。很多人都把手机打开闪光真的是特别美,一起唱着夜空中最亮的星。有种动人的情绪蔓延着。

唱到“我宁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底,也不愿意忘记你眼睛”的时候。镜头带到一个小哥,忘情地唱着,开始痛哭。他是那样的激昂,连脖子上的青筋都因为用力过度而冒了出来。

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2013上海迷迪音乐节动情哥

“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越过谎言去拥抱你。”

他一边哭着一边唱着。好难过啊!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得,一边轻轻的一起唱著,眼泪开始在眼眶中打转着。

虽然鲁迅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但是无数人在演唱会上尽情宣泄悲欢喜乐,经由音乐共鸣震荡,让我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变成自己难忘的回忆。

演唱会为何会有这样的魔力呢?

因为演唱会结合了音乐及叙事的声光表演,刺激我们的感官激荡我们的情绪。

让我们先从音乐说起。

01人类对于音乐的喜爱

每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哼着歌,每当我们伤心的时候,我们听着歌。

音乐为何能够配合我们的情绪,不论悲欢都如此让我们迷恋呢。

从本质来说,音乐是频率,节奏跟音量的结合。

地球上有许多的声音,许多人喜欢自然之音,如海浪,如风声。但是那必须有一定的频率跟节奏,是让人脑可预测的。我们并不喜欢嘈杂无序的声音。我们喜欢的是可以预测,并又并不那么准确的声音。

这跟人类的进化机制有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积极的感受外界的变化,并加以判断形成自己的行为。所以从五官五感当中不断的获取外界的资讯并予以判断做出应对,包含情绪及应对动作。声音也是这样的一个获取资讯,预设判断,做出反应的行为。

而越能精准地预测出这样的变化,大脑就会顺从奖励机制给予奖赏,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因为多巴胺的作用,我们会享受我们自己的情绪,如喜不自胜,如沉溺悲伤。

我们人类倾听声音也发出声音,所以我们会赋予声音情绪。我们在什么样的情绪下发出有什么频率跟节奏的声音,那个节奏跟频率的声音就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记忆。譬如高频急促的声音会让我们紧张,因为惊恐的时候我们会尖叫,声音本身就是人类情绪的一个载体。

依照这样人类的特性,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些人的本能。

1.讨厌无序及嘈杂:因为大脑需不断花费能量却一直无法准确判断。所以人为设计的音乐更容易比自然之声为人类所接受。

2.需要具可预测性并偶有意外:预测准确大脑会奖赏,偶有意外才能让大脑持续关注。人类是寻求惊喜的动物。

3.喜新厌旧:当音乐或歌曲听久之后,大脑对于预测准确所给予的奖赏便会降低,因为关注力下降,多巴胺的分泌浓度不会这么高。所以就算是再好的歌曲,我们也会出现听腻了的感觉。

4.当我们的体验越来越多,我们对于预测的准确度会增高,对于声音的情绪认知也越准确。所以我们会越来越喜欢音乐,而变成有上瘾的感觉。

音乐天然就对我们有刺激的作用,而又因为人的声音本就含有情绪,所以以演唱歌曲的演唱会更容易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受。


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02 现代演唱会的构成。

演唱会最原始的型态其实就是表演者在众人面前公开表演,最简单的演唱会可以是在KTV当中一个人对着朋友们唱歌。有歌者,有听众,有音响,有灯光,有舞台,可以播放音乐就可以办一场个人演唱会,但是现代的演唱会构成已经是非常大型复杂化的商业工程。

演唱会可以看成是一场大型的表演,它并须拥有一个主轴,所有的发展都要向主轴服务。譬如以五月天的演唱会为例:诺亚方舟巡回演唱会。当定下主轴是诺亚方舟的时候,传达的就是为了逃避洪水降临的世界末日。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你想要做些什么,你会悔恨什么?


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然后结合玛雅神话传说世界末日是2012年12月21日为界,做出了末日狂欢版,及明日重生版。在明日重生之后,你想要做什么,讲着追求自由与梦想的故事。

当主轴故事定下来之后,导演开始思考说故事的方式,要如何在演唱会上说好这个故事,歌单顺序,舞台设计,视觉设计,并搭配技术总监来让这些想像的呈现成真。

纵贯线的舞台总监张文玲说,导演如同指挥官,需掌控各环节正确精准的进行。 「演唱会制作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导演就像大脑,负责拟定节目方向及内容;其他如舞台设计、视觉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舞蹈、造型及舞台监督等就是人体,所有部位环环相扣、互相配合,听令大脑的指挥。」

而前面的行销公关工作更不可少,演唱会讯息一旦发布。与歌迷的互动及公众传媒的宣传沟通也决定了一场演唱会的表现是否可以达到极致。他必须先在引起歌迷想要买票的时候,也在心中先预习刻划出这个主轴,要让歌迷期待无比华丽的诺亚方舟,处在可以想像又想像不到的状态。

这样制造出可预期准确的奖励机制,让歌迷在进场前就已经可以经由演唱会的点滴曝光宣传消息感到期待。

音乐是整个演唱会的灵魂,而视觉设计必须要后方支撑着歌手,再藉由灯光的变化,特效的制造达成对歌迷脑中不可预测性的刺激。最后是表演会出现的神秘嘉宾,作为一个转折或是惊喜,大大的调动了听众的情绪。

演唱会的举行,从事前的行销策略,到现场的演出,完整的抓住了我们大脑的反应,让我们宛如得到高潮一般的愉悦,甚至过于刺激兴奋而昏迷。

1992年10月1日,流行乐之王麦可杰克森在罗马尼亚的布达佩斯举办了演唱会《The Dangerous Tour》(危险之旅演唱会)。事实上,它真的很危险。在90000观众当中,布置了2000名的医护人员,有将近5000名歌迷晕倒失控。

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03 演唱会当中的难以忘怀的激昂


许多人忘不了自己参加演唱会时候的那种热情,感受到自己的青春,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喜悦。而这些其实都是演唱会精心设计打造出来的。

3.1演唱会本身的刺激:

在演唱会之前,歌迷们就已经接受了大量对于演唱会的介绍,了解了演唱会的主轴,知道了歌单跟顺序,但是对于呈现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舞台与视觉是未知的。在已知跟未知当中,我们的大脑得消耗大量的能量应对,一面应对意外,一面奖励预测正确。所以除了兴奋激昂落泪之外,做出疯狂不可控制的行为也不意外,甚至许多人在演唱会后,会进入一种力竭虚脱的状态便是因为这样的脑内反应。

3.2人类的共情反应。

共情反应是指我们会对别人的情绪反应起相同的感觉。譬如我们遇见心情好欢笑的人们心情也会好转,而我们看到一片哀戚的灾难现场一起难过。

所以我们有时候的情绪反应并不是我们真的有什么情绪,而是外在的影响。如有些喜剧电影并不好笑,但是在电影院内如果有很多人笑,我们也会觉得欢乐。但是如果是在家里只有自己用电视看,往往就无法得到同样开心的反应。

演唱会现场中,听众的情绪,往往是跟着表演者的歌曲跟舞台的效果。而一起参与的听众

像是一个情绪放大器,让我们的悲欢喜乐变化加剧。所以当有人开始兴奋尖叫,或是痛哭流泪,往往会迅速传播开来,变成全场的共同现象。

3.3陷入沉浸式的体验。

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忘记时间的流逝,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这样的感受非常美好,往往会让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并如同上瘾一般不断的渴求再度拥有。演唱会就是这样。

当你陶醉在音乐的旋律,印证着歌词的意义,看着旁边的人的真情流露。你为之浑然忘我,与所有人的精神连结成一体,沉浸在那种销魂的体验上。而这样的体验,也强化了下次再参加的意愿。

好的演唱会就好像是让你共同参与了一个故事。你随着表演者的演出,心理活动自动调出你的人生记忆与歌曲相应和,情绪经历了高兴欢愉,愤怒悲伤。最后与群众忘我的共鸣着,留下深深的回忆。这个体验会是有参与演唱会的大众共有的,也会是你自己一个人专有的。

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如同一个五月天歌迷说的,当你在之后回顾这些演唱会片段时,你哭的点几乎会跟你在演唱会上哭的地方一样!

结语:

B站上有人找到了那位在2013年上海迷迪音乐节上痛哭的那个小哥哥,录制了一段访谈。问问他为什么在演唱会上哭的那样伤心,发生了怎样的事。他不好意思的说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自己在演唱会当中带来的感动是那样难以磨灭,笑容平和的。


为什么演唱会总让你哭?浅析演唱会带来的共情反应

难忘的演唱会回忆

演唱会上的感动多来自于自身生活回忆与歌词的相结合,加上现场情绪的渲染跟舞台音效的刺激,让人可以抒发自己的疯狂。不同年纪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不变的是我们想要追求的那种感觉。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