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最近,自“限薪令”發佈後,一直圍繞著是否須限制明星高薪酬的話題一直持續不斷。因為目前青少年的盲目追星捧星,以及個別明星的不良風氣嚴重侵染了社會,它也導致了許多青少的“三觀”導向不正而扭曲,阻礙著社會發展的進步。過度推崇明星而忽視教育文化和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將會導致人才的不斷流失。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正所謂疫情見人心,從這一次的新冠病毒的疫情風暴之下,也讓許多人看清了不少明星的“真面目”。他們平時大把大把的撈金,而當國家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卻逃之夭夭,這種所謂的“明星”,還值得你們去追捧嗎?也正如李蘭娟院士說的:高薪酬應該留給德財兼備,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高端人才,如教育、科研等等。因為他們才是國之根本,為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少年強則國強。在這場疫情下,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做為強大的後盾去援,去奮戰在抗疫戰的最前線,才悍衛了我們的國家,保持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他們才是最耀眼,最值得我們去追捧的明星。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而靠著臉蛋的流量明星,他們說白了就只是個戲子,而他們的高薪酬都是因為市場的行為所捧出來的。而限制他們高薪酬的辦法,除了設置高稅收檻外,還有什麼好辦法嗎?目前最被大家認可的辦法是:給明星們實行等級工資制度,而且明星們的最高收入不得高於科研人員的收入。說白了,明星也只是一種職業,那麼為什麼他們卻不同於其他職業一樣,實行工資等級制度呢?其實在50、60年代,單位演員們還是實行著這一制度的。只有後來市場私有化,那些本來在制度單位下做事的演員們紛紛走出來,在其他私有化的市場下發展。而隨著市場機制在競爭下,而讓演員們的薪酬不斷的攀升,從而導致走向瞭如今的高薪的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正因為市場私有化的利益追逐下,才形成了如今明星高薪與市場掛勾的關係。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而降低明星們的高薪酬,對於文化產業是否會倒退呢?其實並不然,戲子終歸只是為博觀眾娛樂的一群演員而已,他們並不會對社會的發展能做出什麼樣的貢獻與價值。而科研及教育文化等高端人才卻不同,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國家,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這兩者之間是無法比擬的。這也導致為什麼科研和教育等高端人才如此努力卻不及明星的片酬的千分之一,而引發網友熱議不斷地話題。因為社會分配報酬的不平等,導致如今青少年們的“三觀”都被此帶歪。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限制明星的“高薪酬”是否有必要?它會導致文化產業的倒退嗎?


總結:既然明星的限高薪不會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那麼明星的“限薪之路”勢在必行,雖然目前的力度仍有不足,但是如果能夠將其大大地限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內,這也是未來必趨之勢。那麼,經過這一次的疫情洗禮之後,你們對娛樂明星的追捧會有所降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