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誠智庫:肺炎一戰教會了我們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始於武漢,擴至全國乃至其他國家,疫情仍處於上升階段,"如何防止疫情擴散"成為了各地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各省防疫措施因地區疫情及基礎條件不同各有千秋,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總結此次各地防疫對策的經驗與教訓,為未來或當下的疫情防控提供參考與啟發。

湖北失守反省 因時而動

湖北失守,不得不提的便是疫情中心的湖北防疫反應速度相對滯後。相比浙江省(1月23日上午宣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廣東省(1月23日晚間宣佈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作為疫情爆發的中心地湖北省的響應卻略有些姍姍來遲,直到1月24日中午才宣佈跟進。

湖北省內,疫情始於武漢,黃岡失守成為僅次於武漢的疫情高發區,絕大部分原因為黃岡防疫措施不及時且防護不足。據統計,武漢實行交通管制之前,約有六十五萬人從武漢出城到達了黃岡。本應提高警惕加強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和防控,但黃岡衛健委卻在面對督查組核查時一問三不知。

隨著因疫情形勢越發嚴峻,湖北省內各市陸續封城,外防輸出、內防擴散。武漢也已於今日建成火神山醫院收治首批確診患者。在防疫措施全面升級下,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湖北失守,歸根究底是當地衛生部門對疫情前期認知不足,準備不及時,幹部重視不夠作風不實,才導致防控工作存在短板和弱項。此次湖北省的防疫工作實是為各地敲響了警鐘,往後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加強重視,完善各級預警防疫機制的同時亦需注重防疫對策的針對性與時宜性,務必因時而動,順勢而為。

浙江亮點借鑑 因地制宜

除湖北省外其他所有省份主要防疫工作為加強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和防控,嚴格隔離確診患者,對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要按醫學要求進行隔離和檢查。在河南省硬核式防疫舉措成為教科書級別的經驗之談時,浙江省的防疫工作悄悄地成了"網紅"級別,可望不可及。

浙江省網紅級別的防疫工作是憑藉其完善和領先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IT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大數據+網格化"手段,追蹤病毒傳播路徑,全面精準滾動排摸所有疫情相關人員,為疫情防控提供寶貴信息;同時佈下"人防+技防"織密的疫情防空網,用大數據和IT系統快速完成防疫措施的部署、實施和監督,最大限度阻斷疫情傳播鏈條,用大數據技術高效支撐著抗擊疫情的各項工作。

浙江省是在此次疫情中全國首個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的省份,可見其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重視程度、應急機制、響應速度較於其他各省都更勝一籌。但此次浙江省防疫對策最大的亮點便是善用本地大數據產業集聚優勢,因地制宜地作出更適宜更高效的防疫方案。

蘇州穩定樣本 因勢利導

從整個疫情發展及分佈上來看,作為中國第二大人員流動城市,蘇州的疫情性質相對算不上嚴重。然而,"最強地級市"蘇州的防疫措施卻似乎總是能快那麼一步。

繼率先延長春節假期,推遲復工時間後,蘇州市於2月2日發佈了《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從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對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給予政策支持。

這是全國第一個以地級市名義,對中小企業進行實際扶助的政策。隨後,廣深、行業協會發文倡議減租降費;上海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延長社保繳費期;北京允許單位延期繳存公積金,可返還企業失業保險費。

中小企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拯救中小企業就是拯救地方經濟。在各地都在積極防疫之時,蘇州作為地級市卻更加關注民生,關注經濟及社會秩序的穩定。這是一個城市公共服務的底色,是城市競爭力的體現。這樣的"蘇州樣本"喚醒了各地方在抗擊疫情的同時還應關注本土企業及經濟,保證市場的穩定。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創造了新中國歷史上很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為防疫而封城,第一次法定春節假期延長,第一次移動互聯網普及時代的防疫動員……面對沒有先例可循的防疫局勢,還需各地各級提高警惕,科學防疫,紮實工作,因時而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實施精細化管理,為不同的地區個性化定製一套最適宜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疫解決方案,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僅要 "竭全力"更要"慧用力"。

眾誠智庫:肺炎一戰教會了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