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诚智库:肺炎一战教会了我们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始于武汉,扩至全国乃至其他国家,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如何防止疫情扩散"成为了各地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省防疫措施因地区疫情及基础条件不同各有千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总结此次各地防疫对策的经验与教训,为未来或当下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与启发。

湖北失守反省 因时而动

湖北失守,不得不提的便是疫情中心的湖北防疫反应速度相对滞后。相比浙江省(1月23日上午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广东省(1月23日晚间宣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作为疫情爆发的中心地湖北省的响应却略有些姗姗来迟,直到1月24日中午才宣布跟进。

湖北省内,疫情始于武汉,黄冈失守成为仅次于武汉的疫情高发区,绝大部分原因为黄冈防疫措施不及时且防护不足。据统计,武汉实行交通管制之前,约有六十五万人从武汉出城到达了黄冈。本应提高警惕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防控,但黄冈卫健委却在面对督查组核查时一问三不知。

随着因疫情形势越发严峻,湖北省内各市陆续封城,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武汉也已于今日建成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确诊患者。在防疫措施全面升级下,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湖北失守,归根究底是当地卫生部门对疫情前期认知不足,准备不及时,干部重视不够作风不实,才导致防控工作存在短板和弱项。此次湖北省的防疫工作实是为各地敲响了警钟,往后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加强重视,完善各级预警防疫机制的同时亦需注重防疫对策的针对性与时宜性,务必因时而动,顺势而为。

浙江亮点借鉴 因地制宜

除湖北省外其他所有省份主要防疫工作为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和防控,严格隔离确诊患者,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要按医学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查。在河南省硬核式防疫举措成为教科书级别的经验之谈时,浙江省的防疫工作悄悄地成了"网红"级别,可望不可及。

浙江省网红级别的防疫工作是凭借其完善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IT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追踪病毒传播路径,全面精准滚动排摸所有疫情相关人员,为疫情防控提供宝贵信息;同时布下"人防+技防"织密的疫情防空网,用大数据和IT系统快速完成防疫措施的部署、实施和监督,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链条,用大数据技术高效支撑着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

浙江省是在此次疫情中全国首个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可见其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重视程度、应急机制、响应速度较于其他各省都更胜一筹。但此次浙江省防疫对策最大的亮点便是善用本地大数据产业集聚优势,因地制宜地作出更适宜更高效的防疫方案。

苏州稳定样本 因势利导

从整个疫情发展及分布上来看,作为中国第二大人员流动城市,苏州的疫情性质相对算不上严重。然而,"最强地级市"苏州的防疫措施却似乎总是能快那么一步。

继率先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复工时间后,苏州市于2月2日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从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对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地级市名义,对中小企业进行实际扶助的政策。随后,广深、行业协会发文倡议减租降费;上海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延长社保缴费期;北京允许单位延期缴存公积金,可返还企业失业保险费。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拯救中小企业就是拯救地方经济。在各地都在积极防疫之时,苏州作为地级市却更加关注民生,关注经济及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是一个城市公共服务的底色,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这样的"苏州样本"唤醒了各地方在抗击疫情的同时还应关注本土企业及经济,保证市场的稳定。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为防疫而封城,第一次法定春节假期延长,第一次移动互联网普及时代的防疫动员……面对没有先例可循的防疫局势,还需各地各级提高警惕,科学防疫,扎实工作,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实施精细化管理,为不同的地区个性化定制一套最适宜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疫解决方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仅要 "竭全力"更要"慧用力"。

众诚智库:肺炎一战教会了我们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