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武昌起义成功后将士们就迅速入驻这里,并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建立了中华民国

全国各地纪念辛亥革命的纪念地还不少。但在武汉的纪念地却是最为正宗。毕竟这里是辛亥革命武汉首义的发生地。所以如今的武汉精神也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最出名的辛亥革命纪念地为武昌起义纪念馆,可以说这里的一座小洋楼便是半部民国史。

需要说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南边又新建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于是如今形成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与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形成一条中轴线上的景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当时的将士们就迅速入驻这里,并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了都督府以后,并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广场前反映首义的铜雕群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黄兴拜将台,当年黄兴在这里慷慨陈词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这尊铜像整体而言神情严肃,身穿中式礼服,似乎正在思索什么。

走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先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这就是黄兴拜将台。当年黄兴在这里慷慨陈词,指出“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并慨然表态:“今日既承黎都督与诸同志举兄弟为战时总司令,为国尽瘁,亦属义不容辞。”站在这里回顾历史,似乎可以感受得到当年的热血沸腾。往北走竖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这尊铜像整体而言神情严肃,身穿中式礼服,似乎正在思索什么。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门口四铁血十八星图,代表关内十八个省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当年督军府的办公室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这里一举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军务部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会议室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军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公告,黎元洪颁发,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张,号召推翻清政府,落款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都很简单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参拜过孙中山塑像以后,继续往北,大门处悬挂着铁血十八星的旗帜,铁血旗红底、黑心、轮角,外加十八黄星,表示当时十八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进入院内,迎面便是鄂军都督府的红砖大楼。要知道,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本地人习惯称之为“红楼”。这里原为晚清湖北咨议局,也是清末改革后出现的一个机构,不过议员们在这里办公不到一年时间,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在红楼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一举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在主楼会议厅里,复原了军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公告,黎元洪颁发,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张,号召推翻清政府,落款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同时还还原了当年湖北军政府里的各种机构,如军令部、军务部、外交部、教育部等,机构绝对精炼,大都只有一间办公室。想当年宋教仁在这里主持起草了《鄂州约法》,首次明确提出“人民一律平等”,约法也成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蓝本。

最后一进建筑还有湖北省咨议局陈列和武昌起义史迹陈列。这段历史大致都清楚,不过个人更感兴趣的是为何首义会爆发在武昌。查询了资料,以及所知晓的历史,当年“第一枪”的导火索是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欲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强行接收粤、川、湘、鄂四地的商办铁路公司,各地的保路运动沸反盈天。四川尤为激烈,成都发生血案。清政府调遣湖北新军入川弹压,所以湖北的革命党有机会乘虚奋勇一击。但另外一个角度,与当年张之洞有关,某种意义上还应该“感谢”当年张之洞的各种教育举措。从1900年开始张之洞在武汉及其他不少地区开设了许多学堂,科目关涉广博,且大量向东、西洋派遣留学生,人数远远超出其他各省。所有这些人,思想上属于活跃,敏感的一类。他们政治上特别敏锐,很容易接受进步思想。而民族危亡的大背景和生计艰难的小困难,更造成了青年人对“革命”的向往。于是在种种社会、经济、思想的合力下,才造成日后的奇景:武昌的清朝新军,汉阳兵工厂的枪炮,皆一齐掉转反向,清廷顿时欲坠摇摇。湖北的革命势态,一直呈独立发展势头。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本意是想挽回清廷的颓势,支撑其欲倾大厦于不倒,却没想到诱发了社会的裂变,而裂变所孵化的社会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新式知识分子、倾向革命的士兵,最终成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这恐怕正是辛亥革命“第一枪”猝然打响于武昌并迅速取得全国性胜利的深层原因。

套用博物馆的解说词:《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展览以文物、历史图片为主干,展示了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与影响,讴歌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揭示和弘扬了湖北辛亥首义志士“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

序厅的主体是武昌起义士兵群雕。

第一部分标题“风动汉上”,内容四个方面:欧风美雨下的湖北;张之洞与湖北新政;湖北谘议局及其活动;革命的孕育。把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张之洞的新政、谘议局的立宪运动和革命党早期的活动并列,作为武昌起义的四个方面的背景,更好地说明了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部分标题“武昌首义”,内容四节:湖北共进会与文学社;起义的准备;起义的发动;省内各属响应。这个部分的特色是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展览手段来表现武昌起义,以带给观众尽可能多的强烈些的信息。

第三部分标题“走向共和”,内容四节:鄂军都督府的创立;都督府的文告与举措;阳夏保卫战;各省响应与民国肇建。这个部分简化了历史进程的描述,从鄂军都督府到南京临时政府,直奔“走向共和”的主题。

第四部分标题“复兴之光”,内容两个方面: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最后一进建筑还有湖北省咨议局陈列和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当年打响“第一枪”的导火索是清政府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本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这里展示了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与影响,讴歌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序厅的主体是武昌起义士兵群雕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